江阴人的这盘“天鲜”,我用情二十多年也没能“配”得上它

2019-09-15   一怪食志




前天,应邀去了趟江阴。

二十年多来,无数次去江阴。去了江阴总免不了要吃饭。江阴的美食虽总体上与无锡的差异不太大,但也有其鲜明的特色。

最让我费解的,是那盘最能彰显江阴个性的下酒菜:螃蜞螯。

说实话,东西是鲜。可个头太小,壳太硬,肉无几,每当我夹起,满怀希望,一个回合下来,只好认输放弃,还是吃我的大鱼大肉吧。

这螃蜞螯,何德何能,尽得江阴人独宠?!

我在瞎想,除了其味鲜美外,大概江阴人的牙齿和别的地方人的牙齿也不一样,难道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左二起:一怪、江阴市盐城商会会长刘清华、南京大学无锡校友商会副会长费强

应江阴市盐城商会会长刘清华之邀,去他的“百花楼”(在江阴鼎鼎大名)一叙,他搭建了一个“米连惠”平台,说是请我“指导指导”,哈哈,我能指导个啥,也就是去混顿吃喝。(坏笑)

满桌海鲜、江鲜、湖鲜,自然少不了不那么起眼的螃蜞螯。

每逢此时,江阴人都会特别津津乐道,作为一道地方美食,螃蜞螯在江阴的历史由来已久。

在江阴人眼里,螃蜞螯肉质丰满、细嫩味美,烹饪后鲜美无比。

现如今,它不仅是一道本土特色小吃,也是江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历来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江阴人自然也不例外。在长江沿岸的江滩和芦苇荡里,生活着许许多多形似河蟹、个头偏小的螃蜞。这种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节肢动物不只是江阴才有,可是,能够把它作为一种食材做成一道美味的却只有江阴!

如今,江阴人对螃蜞螯的喜爱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它的美味上,江阴人对螃蜞螯的喜欢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情怀,延伸到了电视节目、学校课程……

刚刚说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美食,有时难以被另一个地方的人所理解。

像鲤鱼,北方人的最爱,又好吃又寓意吉祥。却不被江南人所待见。

我刚从南美洲秘鲁回来,当地人吃烤鸡是常态,每餐必食。最好吃最贵的部位是鸡胸肉,不可思议。我们认为,鸡胸肉又柴又木,哪有鸡爪、鸡肫好吃呀?秘鲁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试想,如果让吃惯了海蟹的秘鲁人来江阴,看江阴人大嚼像蚕豆粒大小的螃蜞螯,不笑掉大牙才怪呢!“中国人这么没吃的?”(坏笑)

我曾做过“吃大闸蟹”的电视专题片,讲究些的有“蟹八件”“蟹十二件”之类(吃蟹的工具)的东东。吃海蟹时,大螯往往也用重物敲破壳,为吃客提供方便。

江阴这螃蜞螯则生生是硬咬。今后是否发明些工具?当然,可能江阴人不会答应,那多无趣?

《一怪食志》由鸿德茶酒坊的怀庄玛卡酒特约赞助,详情请点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