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货员凭着两项绝活,享受明星待遇。得癌症后,顾客争相到医院看望

2019-12-31     河北好书

每次他出现在台上的时候,人们就围得人山人海,甚至将当作阻隔的玻璃挤碎,很多人只是为了来看他一眼……他不是明星,他工作的地方不是灯光闪烁的舞台,而是为人民服务的柜台。他叫张秉贵,在北京百货大楼当了30多年的售货员。他患癌症住院的时候,领导干部、工人、农民、学生,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有人得知他患了癌症,竟泣不成声……一个售货员,为何能得到明星般的待遇?

北京百货大楼前的张秉贵塑像

张秉贵,1918年生,北京市崇文区人。20 世纪 50 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已经 36 岁的张秉贵做梦也没想到能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

北京百货大楼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资相对匮乏,顾客通常要排长队。张秉贵便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分量,顾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 5 两;“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遇到顾客分斤分两买几种甚至一二十种糖果,他也能一边称糖一边用心算计算,经常是顾客要买多少的话音刚落,他就同时报出了应付的钱数。

张秉贵纪念馆一角

张秉贵卖货时,总是人山人海,人们都是为了目睹张秉贵售货,感到能从张秉贵手里买到糖果是一种幸运。一位看过他售货的国际友人曾经感慨地说:“这种场面,在国外只有名声好的政治家和红得发紫的影视明星才能遇到,而中国的一名普通售货员能享此殊荣,真了不起!”

在北京地区,早就有“燕京八景”之说。“卢沟晓月” “玉泉趵突” “西山晴雪”“琼岛春阴”“太液秋风”“金台夕照”……搞旅游的人对此耳熟能详。但在 20 世纪 60 年代,却出现了“燕京第九景”之说,这就是张秉贵在百货大楼售货的情景。

他在百货大楼的 30 多年,每天都腰板挺直、干干净净地站在柜台前,接待了几百万顾客。他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他升华为艺术境界。

张秉贵的儿子接过父亲的班,热情为顾客服务

有不少人,本来不缺少糖果,但为了观看张秉贵的售货过程,拿着较少的钱来买一点糖果,以能从他手中买到糖果为荣。到百货大楼来买他的货物的顾客越来越多。有的人干脆什么也不买,就是来看他售货的。每天,张秉贵的柜台前都挤满了观看的人。有好几次,为了看他的表演,热情的顾客曾经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

商业部门领导同志知道这件事后,感动之余提出,要张秉贵把他这套服务艺术写成书,在全国商业战线推广,张秉贵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白天他精神焕发地工作,夜晚,文化水平不高的他,在灯光下把自己的经验付诸文字。经过无数不眠之夜,他的柜台服务经验终于完稿,名为《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这本书曾在全国商业、服务行业广泛发行,为提高全国商业、服务行业人员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北京百货大楼的“秉贵叔”艺术画像

张秉贵“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也感动了著名作家冰心。她应《人民文学》的邀请去采访张秉贵。1978年,冰心在 7 月酷暑天里,到百货大楼糖果部观看张秉贵售货。她到时,只见柜台前人山人海,都在围着张秉贵。冰心说咱们别打扰他,从旁边看。只见张秉贵忙得不可开交,顾客要多少糖果,他都是一抓准!那么熟练,那么准确,服务态度又热情,在场的人不时鼓掌叫好!

采访结束后,这位78岁的老作家带着感佩之心,用几个日夜,写出了报告文学《颂“一团火”》。“我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敬佩!二十多年来,他腰板挺直地以新社会主人翁、人民的售货员的身份,站了革命的柜台,接待了几百万个顾客。他以充满着热烈亲切的阶级感情的言语和行动,使得顾客们一进商店就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张秉贵塑像

1987 年 1 月,69 岁的张秉贵最后一次站柜台。5 月 1 日深夜,白天操持完小儿子婚礼的张秉贵,因为胃穿孔疼得不行被紧急送进了医院。医生们开刀后随即就原封不动地缝合起来,癌细胞已经大面积扩散,无力回天。

张秉贵五一节住进协和医院,探望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领导干部,有教授、专家,有他的亲朋好友。然而,更多的是他的顾客,是他不曾相识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学生。

有位工人模样的顾客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到百货大楼糕点组买东西,因为刚喝了酒,心烦,就和一位售货员吵起来了。他带着气,又来到对面的糖果组。当时,一位满面笑容的老售货员迎过来,主动打招呼。他怒气未消,一连让他称了三种糖果,每种都是只要一两。那位老售货员又麻利又快地给他称了糖,包装好,又告诉他这三种哪种好吃。他被感动了,脸上露出歉意。从那以后,他又多次到这里买糖,并知道那位老售货员就是张秉贵。这位工人对记者说:“我来看张师傅,是因为他对顾客太好了。在他那儿买东西,心里总觉得很舒坦,很高兴,回到家里也总是忘不了。”

9 月 14 日,一位手捧鲜花名叫解湘陵的女同志来到协和医院,她要代表首都儿童医院的几位经常到百货大楼购物的朋友、同事,看望张秉贵,表示他们的心意。但是,她被医务人员拒绝了。她不甘心就这样离去,匆忙中,她给张秉贵留下一封信。

其中写道:“我是您的一名顾客。1972 年当我第一次见到您时,您在柜台里面热情地接待着顾客。当时,我被您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娴熟的服务技巧惊呆了。大冬天的,您竟忙得脸上泛着红光,额头上渗着汗珠,我不忍心再给您添麻烦,就默默地站在柜台左侧看您工作,以致忘记了时间。那时,我在外地工作,每次来京,必到百货大楼看您售货。虽然没忍心从您手中买过一块糖,但看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又是一位 30 多岁的女同志,匆匆来到百货大楼工会。她不留姓名,只是询问张秉贵得了什么病,病情如何。当她得知张师傅患的是癌症之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她十分悲痛地说:“他怎么会得这种病?”走出百货大楼,她又到协和医院住院部的门前,久久地不肯离去……

1987 年 9 月 18 日,张秉贵终因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 69岁。陈云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1988 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

文/改编自《为国铸辉煌:70年来为共和国书写辉煌的杰出人物》(作者:王相坤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编辑/贾立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WBseG8BMH2_cNUgkO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