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孩子洗手不能马虎!5片面包告诉你:孩子的手究竟多脏

2020-01-31     北辰宝宝的小课堂

近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每一天疫情的进展更是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虽说之前有报道称"儿童不是易感人群",但是全国范围内还是有好几个小宝宝确诊了。为此,北辰妈一天天都分外焦虑地思考小北辰要怎么防范这次的新型病毒。

今年的春节,北辰妈和小北辰也着实是响应社会的号召,没有去公共场所,更不会带着小北辰去串门拜年,口罩也记得戴上,可这"勤洗手"嘛——可累坏北辰妈了,一天内,小北辰起码被强押着去洗手十几回,回回他都要撒泼滚地。

相信,像小北辰这样不爱洗手,或者常常忘记洗手、洗手不认真的孩子一抓一大把。

那么问题来了,疫情当下,孩子不爱洗手怎么办?光凭说教、打骂,效果都不尽人意,那么有没有什么能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法让孩子从此好好洗手呢?

一、 "面包戏法"将手上的细菌"可视化"

今天北辰妈就为各位家长分享的是一个流行于教师圈里的方法——"面包戏法"(Bread Trick)。先说说"面包戏法"的由来,和各位家长一样,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老师们也厌倦了每天无数次地敦促孩子记得洗手、认真洗手。于是她们想到了,既然细菌是人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的,但如果有物体能够直观地呈现出孩子手上的细菌多少,那么孩子们肯定会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乖乖地认真洗手,绝不偷懒。

2017年,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老师Courney Lee Simpson利用3片白面包完成了这项任务。她先是找来3片同一天生产的来自于同一包装的白面包片,然后准备密封袋、记号笔。实验很简单,第1片白面包作为对照组没有经过任何污染和触碰;第2、3片面包作为实验组分别让孩子用洗干净的双手与脏手触摸一遍。最后等待相同的时间。

大家可以从下图看出,这组对照实验的结果很明显,洁净的手触摸过的面包与未经污染的面包没有很大差别,可是被脏手触摸过的面包因为里面的细菌不断繁殖,已经长出了大片黄色、绿色、黑色、褐色的霉菌,变得面目全非了。

该老师的学生看到了如此强烈的对比后,纷纷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从此每天都主动认真地洗手。后来,这位老师将这个方法称之为"面包戏法",并分享在社交网络上。


二、 5片面包的进阶版"面包戏法"

贾拉丽 (Jaralee Metcalf) ,是一名行为学家,她在自闭症部门工作,主要负责照顾幼儿园至6年级的学生。在2019年冬天,流感高发期令她和她的同事们再次高度重视起孩子们洗手的问题来。所以,她决定为学生演示了一场进阶版的"面包戏法"。这次的实验对照组为1组,但是实验组增加为4组,实验材料也就增加为5片面包。

2号面包是直接从包装袋里取出的新鲜面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的1号面包是在笔记本电脑上擦拭过的;3号面包是让孩子的脏兮兮的小手摸个遍的;4号面包是让孩子拥肥皂洗过的手触摸过的;5号面包则是让用了免洗洗手液洗过的手触摸的。

然后,老师将这5片面包分别装在密封袋里,粘贴挂在墙上,以便观察,并让孩子们记录面包每天的变化。在等待了3个星期后,学生们能够较明显地对比出实验结果。

北辰妈特意找来大图,好让没时间做实验的各位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零距离"地看到实验的结果。

首先是实验的对照组2号:没有被污染过的面包,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星期后,白面包依然没有多大变化。

接下来是实验组面包们的特写(按照面包上的霉菌面积从少到多进行排序):

获得本次最干净面包的得主是4号——用肥皂水洗过的手触碰过的面包,可以看出这片面包还是基本维持原样。

第二名是5号——用免洗洗手液洗过的手碰触的面包,3-4个星期后长出了一块半圆形的霉斑。

获得本次"脏脏包"第二名的是3号——被脏手碰过的面包,这片面包无疑成为了一片细菌疯长的风水宝地,我们能明显地看到它的霉菌面积更大,甚至底部还长出了白色绒毛状的霉菌。


成功卫冕"脏脏包"的是1号选手——在笔记本电脑上擦过的面包,已经朝着"面目全非"的方向发展了,整片面包几乎都被霉菌占据了。

看着以上一张张大图,相信各位家长更加坚定一个信念了吧:孩子洗手绝对不能马虎!而从实验面包的霉菌面积多少,我们可以得出推荐孩子的洗手方式是:在家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出门在外的话,可以选择免洗洗手液。

下一次,家里娃娃因为洗手的问题跟你较劲时,赶紧给他看看这5片面包,让孩子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仍然不相信的话,可以因地制宜地为孩子上演一出"个人定制版面包戏法",比如让孩子玩了玩具后的脏手摸白面包片;孩子摸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触摸屏后的看似干净的小手再去摸白面包片……

温馨提示:如果想让面包的霉菌长得更快,可以不密封面包,留一个开口,再将它们放置在一个较为温暖潮湿的环境。

三、别以为冲冲手就是洗手!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既然我们从"面包戏法"中让孩子非常直观地明白了不洗手的后果,可单单明白要洗手的重要性是不够的,家长还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洗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第一版)》和《儿童家庭防护措施》中是这样写的:

严格规范洗手:督促小孩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病从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诉小孩手不要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在家里也不要随意乱摸是儿童防护重中之重。饮食前、大小便后、接触不洁物体后要及时洗手,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法。

以下给各位家长分享的是"7步洗手法"。是在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6步洗手法"基础上,增加了"洗手腕、手臂"的环节,很多幼儿园还根据"7步洗手法"编了朗朗上口的洗手歌,便于孩子记忆。

1. 小狗汪汪搓手心

2. 乌龟爬爬搓手背


3. 孔雀开屏搓指缝

4. 白鹤展翅转拇指

5. 小鸡吃米啄手心

6. 大象鼻子卷手腕

PS:手洗干净后,还要记得提醒孩子不要忘了用洁净、干燥的个人专用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手!

写在最后,疫情当下,在戴口罩的同时,可不要忘了注意手的卫生!各位家长和孩子,你们学会了如何正确洗手了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KI1DnAB3uTiws8Ked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