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过客唐伯虎,终是天上桃花仙,他写的一句词如今火遍全网!

2020-04-29     中华诗词汇

一句“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突然就火遍了全网,许多有才华的网友更是给它续上了后半句,如:“朝迎暮色晚见辰,岂不思君,怎不思君”。一句温柔的表白情话,如同一颗细小的石头掉进了水里,让人平静的心里荡起了涟漪。

如此温柔的情话,却是出自于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说起唐伯虎,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便是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那个华安形象,风流有才,又不失幽默,最后抱得美人归。再深入了解,大家可能会知道那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而这句“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则是出自于唐伯虎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现实中的唐伯虎也没有周星驰所扮演的那样逍遥、洒脱,而是一个彻底的人生输家。

唐伯虎从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结识才子文徵明,连文徵明的父亲也夸赞唐伯虎的才学。1485年,唐伯虎初露锋芒,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苏州府。但是唐伯虎从来不是虚心之人,他放浪不羁、不拘一格,直到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来临。

1494年,年仅24岁的唐伯虎的父亲去世,然而悲剧没有停止,接下来的一两年里,他接连承受着丧母、丧妻、丧子、丧妹之痛。亲人离世、家道中落,年纪亲亲的唐伯虎却满头白发。在他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唐伯虎开始认真读书,准备科考。

常言道:不怕别人聪明,就怕别人聪明还比你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28岁的唐伯虎应天府乡试第一名,故后世亦称他“唐解元”。唐伯虎以为,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的目标不仅是中进士,更是要连中三元,不仅是他,连世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在1499年,唐伯虎遇到了足以改变他人生命运的人——徐经。说起徐经,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孙子的孙子,却是走遍全国的千古奇人徐霞客。唐伯虎与徐经结伴而行,当年的考试题目格外的生僻,但是在众多学子中,唐伯虎与徐经却答得很优秀。质疑声来到,举报来到,二人锒铛入狱。

受不了酷刑的徐经,终于承认自己买题,龙颜大怒,二人终生不得参加科考,不仅如此,两人还被贬作小吏。以唐伯虎的性格,他当然不会去做小吏,甚至以此为耻。

巅峰产生虚伪拥护,黄昏见证真正信徒。只是真正的信徒又何其少,曾经被万众期待的天才,跌落了神台,嘲笑声、讥讽声络绎不绝。家庭不和,妻子出走......罢了,远离这世俗,从此流连花间,纵情酒色!

1507年,唐伯虎建成了桃花庵,做起了自己的“桃花仙”,一首《桃花庵歌》更是流传于世。

《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通过这首诗为表达其乐于归隐、淡泊功名的生活态度,但是谁又能说,这首诗就没有饱含他的对生活的失望以及人生的无奈呢?

唐寅曾在临终前,曾写过一首诗,如下

《临终诗》

明代:唐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对于我而言,阳间与阴间又有何区别,是当时在异乡漂泊罢了。初读感觉洒脱,仔细品来,阳间与阴间无差别,这是对人生何等的失望,人间如阴间,我都只是过客。所谓的洒脱,只不过是外表的坚强罢了。

终于,1523年,“过客”唐伯虎离开了这人间,去天上做“桃花仙”了!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首《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明代: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人以女子的口吻写下了这首词!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春天到来,春雨滴在梨花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女子却没有心情出门欣赏,而是紧闭房门,只因相思之苦,就这么静静地发呆、思念,虚度了光阴光阴。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不是不愿出门,而是确实毫无心情,因为遇到了美景、乐事无人述说,赏花也会想起你,赏月也会想起你,而你不在我身边,只有无尽的销魂罢了。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整日里一脸愁容,脸上无数的泪痕,都是思念你的缘故。“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想念你!

纵观此词,词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被相思折磨的女子的痛苦,别具心裁令人叹服!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3QZ0HEBfwtFQPkdRW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