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葱茏,金湾区三灶镇南排河清水潺潺,夹河的绿树青竹中夹,竹桃和黄婵花开得正艳,一河两岸风光美,居民游玩好欢乐~
居民在南排河边溜娃、散步
游阿姨:
以前没搞好的时候好臭,现在搞的漂漂亮亮的,水质也好了,我经常带着孙子过来玩、过来散步。
这条水质好、环境美的南排河,难以想象曾经是“臭名远扬”,让当地居民避之不及的黑臭河 。
整治前的南排河,又黑又臭
近两年时间,金湾区和三灶镇累计投入2.2亿元的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让南排河脱胎换骨、蜕变成功。
南排河治理的显著成效,是诸多举措合力的集中体现。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区、镇、村合力理顺体制机制之“因”,创新举措出新招之“果”。
南排河边的绿道
请继续往下看,小金带你详细了解南排河的“逆袭”之路~
南排河,不是河,其实是三灶镇的排洪渠。
南排河全长5.73km,河面宽度12~40m,两岸已浆砌石挡墙,河床为淤泥、砂砾泥土;上游自草堂湾起,中部穿过三灶镇城区,下段为三灶工业园区。
南排河两岸沿岸线300米范围内有97家企业、150多户民居。各种工业、生活污水涌入南排河,它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臭水沟”。
南排河
2017年,经过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南排河上、中、下游的采样断面水质皆为劣V类。
2018年3月,南排河被珠海市委列入督办整治的黑臭水体整治河涌之一,并上报至省级整治名录当中。
治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项浩瀚工程。
为力求早日实现“河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促进三灶镇生态文明建设,三灶镇以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坚持“一河一策”,健全巡查监管机制。
按照“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的整治思路,投资约2.2亿元,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综合施策,有效改善全河段水质。
河面喷泉能增加生态修复
坚持源头治理,南排河沿岸300米范围内90多家企业和150多户民居已全部完成截污并纳入市政管网,累计完成全段污水管道修复清疏10余公里。与此同时,三灶水质净化厂由原来的日处理量3万吨提升到8万吨,一举解决了污水无处排放的问题。
加强内源治理,委托专业队伍对南排河河道进行常态化保洁,定期做好河床清淤,并采用原位修复技术改善河床底泥,实现除垢纳清、洁本正源。
实施生态修复,24小时进行生态补水,增强水体置换和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我们还通过利用水泵抽水和海水涨潮,对南排河进行补水,增强水体置换和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实施生态修复。”三灶镇河长办工程师胡瑞介绍道。
现在,南排河已全面消除水体黑臭问题并进入长治久清新阶段,并在去年年底完成省级“初见效果评估”。
岸边改造
南排河水质从劣Ⅴ类到Ⅳ类成功逆袭,在治理水质的同时,三灶镇还同时在打造“岸绿、景美”的目标。
河边绿植——夹竹桃花
小金在南排河桥椿桥段看到,粉色的夹竹桃花和黄色的黄蝉花在两岸竞相开放,随着河岸蜿蜒的绿道上落英缤纷,北侧厂房外墙被竹子完全覆盖,河面喷泉的“嘶嘶”声成为了水花的曼妙伴奏......
健身休闲好去处
在南排河的园镇路桥,建设有约15000平方米的滨水景观公园,市民可在公园的长凳上休憩、纳凉。
滨水景观公园
住在三灶镇多年的小吴告诉小金,河里的喷泉、两岸草地、树上均安装有静态线条灯、聚光灯等亮化设备。整条南排河一到了晚上,便成了一条光亮彩带,“晚上在这里散步特别舒服,这在几年前是不敢想象的。”
园镇路桥夜景
据了解,三灶镇将南排河整治和环境品质提升相结合,与本地文化特色元素相融合,注重生态性、功能性、便利性,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提升。
在浅层河床种植水生植物
在河道两岸种植观赏时花和树木,在河堤两侧种植藤生植物,在浅层河床种植水生植物,在下游段北侧建设约15000平方米的滨水景观公园,构建多层级、多变化的立体景观。
南排河两岸的跨河石桥,桥上安装外控全彩灯
在南排河两岸全段修建人行绿道,建设10座跨河石桥,桥上安装外控全彩灯、静态线条灯、聚光灯及洗墙灯等补光源,重点桥梁建有异形钢雕灯带,在河道内安装灯光喷泉,形成贯穿中心城区、居民生活区和工业区的夜色彩光带,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胡瑞在通过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器监测水质指标变化
“目前我们每天都安排8至10人对南排河进行管养,具体工作包含清理河面垃圾等。”胡瑞表示,除他们自己通过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器监测水质指标变化外,他们还聘请了第三方专业水质检测单位和机构进行定期检测,以做实、做好南排河综合治理长效保持工作。
采写丨区新闻中心 张 意
图片、视频丨区新闻中心 吴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