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一早,金湾区迎来了今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大雨夹杂着冰雹,让梁科明和他的同事们有些狼狈。
金湾区三灶镇金海岸社区服务中心是当地社区“战疫”网格员们的总部,来不及等雨停,梁科明已经在呼唤同事们做好出发前准备。
“目前为止今天有9户需要逐一上门取样筛查,带上雨衣,三人小组现在要出发了。”
自大年初三以来,金海岸社区卫计办主任的梁科明就已返岗投身到一线的防疫工作中。对近日返回社区的居民进行排查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
“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动态更新,我们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好人员信息,只有基层的工作做扎实了,防疫的围墙才能筑得牢。
在金海岸社区,一场以网格员为战斗主体的基层防疫战,正在小区、街道、市场、楼宇中铺开。
网格员们不仅要及时掌握返回当地的居民的旅行史,还要做通居民的心理工作,劝导其配合居家隔离。
为了解决其后顾之忧,网格员还组建了生活保障组,为居家隔离的居民提供代购服务。用网格员的“多跑腿”换来他们的“零出门”。
身着迷彩服,在服务大厅内来回走动,沟通落实人员和行动计划、核查确认数据……第一眼见到梁科明的时候,他正在服务大厅内做出发前的协调工作。
在他手上,一张由“大数据”检索出来的筛查人员名单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既有打印字体也有手写,他说,情况每天都在变化,而核查必须保障准确性。“宁可重复,不可遗漏。”
和往常一样,这一天,梁科明第一站要去的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我们配备了上门筛查取样的三人工作小组,由医生、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并由医生进行咽拭子标本采集,由于要有较密切的接触,为了对居民和自身负责,在出发前都需要穿戴好防护装备。”
冒着大雨,身着防护服的梁科明一行对照着名单逐一上门。“你好,我们是社区的工作人员,来做排查登记的。”
敲开门后,梁科明和派出所民警邱连生、辅警陈俊雅负责对居民进行身份核实和旅行轨迹登记,询问身体状况并告知居家隔离注意事项。社区医生丁虹则需进行咽拭子标本采集和探热。
“你好,我们是……不好意思,先让我喘口气。”一口气爬上6楼的梁科明气喘吁吁。“不要急,你们辛苦了。”“感谢配合,你们理解就好。”
“其实多跑几趟无所谓,最难的还是沟通。”在上门之前,三人组必须要做的就是反复电话沟通,对于不太理解的居民,派出所民警也会亲自致电予以解释,方便社区网格员的工作开展。
但有时,工作的进展也并不那么顺利。“我们都很注意防护的,这样隔离太不方便了。”“你们贴上封条了,别人都以为我们患病了。”这样的对话出现得并不算少,一些抵触情绪难免会发生。
“居民感到委屈其实也很正常,换做我也会有些不乐意。”梁科明说,过去咽拭子采集工作都要入户进行,考虑到身着防护服入户会给居民心理带来压力,现在都已改为在门口完成。“通过改善工作方式,尽量让他们感受我们的善意。”
还有的意外情况则是信息并不完全符合。“还有住户出门了是吧?一定要让他回来,马上通知我们。”像这样的情况,三人小组还需做好登记,再度上门。
一个上午的时间,三人小组共对5户人家共9人进行了上门采样。“穿上防护服其实很热,而且我们都不敢喝水,怕需要上厕所,休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给自己灌水。”
回到服务中心的梁科明脚上的鞋已全被打湿,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他也还闲不下来。“信息又该更新了,要及时将’战报’上传。”
“贴上封条之后,请电话联系网格员,他们会收集你们的需求,如果需要代购,可以发购买清单给他们。”每一次登门后,社区工作人员都会仔细交代清楚,让居家隔离者能够安心宅在家。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要让居家隔离者没有后顾之忧,后勤保障工作必须能跟得上。为此,金海岸社区专门组建了为他们提供生活必须物资的保障组,每天来往于菜市场、小区之间,扮演好外卖小哥的角色。
邝求中和吴梓源就是保障组的成员。这天下午,他们又开着采购车来到金海岸市场。“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五单了。”五斤鸡蛋、三斤猪肉、两斤青菜、西兰花一颗、面粉10斤……两人一边核对着单子,一边穿梭在肉菜市场的各个档口。
“根据居家隔离市民的需求,我们每次采购都会买上足够好几天都物资,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多跑几家,不让配合居家隔离者遭遇物资荒。”在采购完成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奔向购买的市民家中。
“辛苦了,麻烦能帮我把生活垃圾也处理一下吗?”“没问题。”很多时候,邝求中和吴梓源都会随手帮忙,“就是多跑几步路的事情。”
不仅是居家隔离者,在如今的情况下,市民开展正常生活也需要更多的保障,尤其是健康监测、人员出入管理方面,一些举措正陆续在社区推出。
在人员出入较多的金海岸市场,主要出入口设有专门的体温监测点,志愿者轮值上岗,对出入了每一位市民进行探热,即便是社区工作人员也无一例外。
在每个小区,为减少在出入门岗的人员登记工作量,社区给每个小区制作了包括人员、车辆在内的临时通行证,目前正在加紧印制中。届时,需凭借这一出入证方能有效出入,既有效地解决了人员识别问题,又减少了接触机会,减轻了门岗人员的工作负担。
而对于部分无物业管理对小区,目前社区已对其中24个出入点进行封闭,并增派志愿者、综治等人员力量进行管理。
“近日已在社区招募了100多名志愿者,他们都就近到小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监测点执勤,在如今这个特殊时刻共同做好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市民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梁科明表示。
每一个在基层的网格员,都是战斗员、宣传员。金海岸社区的网格化防疫“战法”是当前金湾区的一个缩影。
早在1月底,结合疫情发展形势,金湾区就深入开展和细化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村居网格化排查工作制度。
全区分为177个网格,共有587名村(居)干部及工作人员,每个网格内,有一名村(居)“两委”干部及工作人员实施分片包干,由各村(居)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同时结合由社区、医院、民警或综治队伍等组成30个排查三人小组,常态化开展疫情重点地区来粤人员排查工作。
“从网格的划分和范围来看,其融合了过去综治、食药、消防等多个划分依据,以形成最合理的统一调度效果为目标,进行了重新整合。”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全区防疫工作可进一步理顺信息渠道,建立精准坐标系,上下合力打好防疫阻击战。
这几天,返城人员逐渐增多,基层防控工作也面临着更大压力。防疫网格员开始对所负责网格的返城人员进行统一建档立卡,全面掌握重点人员健康状况。
以梁科明所在的金海岸社区为例,在此次网格“战疫”行动中金海岸社区共分为5个大片,有7个自然村。他所负责的美都片区共有9个小区,共82栋,1230户4896人,其中湖北户籍的有223人。“尽管面积不算大,但人员比较复杂,且部分小区无专门的物业管理,排查难度不小。”
随着工作量的增大大,不少基层网格员已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同时物资调配等也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这样的情况,更多对基层网格员的支持已在路上。近日,为进一步加强基层防疫力量,深化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工作机制,金湾区在12日制定《区领导下沉网格开展督导工作安排》,从即日起安排30名区四套班子领导等人员,下沉至全区22个村(居)的177个网格,检查网格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指导开展防控工作。
“一方面是下沉网格进行督导工作,一方面是了解基层困难并解决问题。”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工作安排,挂点领导在相应网格将督导重点人员排查、管控情况;确保网格员无死角排查,落实防控工作要求等总计9个事项。
从挂点督导工作实施之日起,每名挂点领导每日都要上报督导任务和进度,直至疫情结束,这将为金湾区全面掌握网格内信息增添一个新渠道,更有利于区级层面部署防疫工作。
来源 | 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