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济南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宿舍服毒,自杀身亡。
随后她的遗书曝光,她在QQ空间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并且表达出极强的 求死欲,恳请大家千万不要救她,因为如果没死成,恐怕会“生不如死”。
这封遗书写下了她20年来被爸爸PUA的种种过往。
每一天她都活在父亲的脸色之下, 不能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没有自由,她害怕、绝望、压抑、窒息……
她找不到生的理由,所以她宁愿选择去死,这对于她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许多人看完这个事件,纷纷留言,说这位爸爸太极端了。
但留言里另一个孩子的心声,点赞量极高:
“或许这样赤裸裸、暴力、极端的家庭PUA你家并没有,但 隐形PUA或者小型PUA,哪个父母敢说没有?于上边的案例而言,很多人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这便是孩子眼中的“大人们”,我看完也忍不住自省,那些我们无意却是事实的瞬间……
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误以善小而不为,还是那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永远正确”式PUA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帖子:在家庭式PUA里,什么最可怕?赞数最高的答案是:
永远正确的父母最可怕。
在另外一个高赞的帖子里,网友的的控诉,同样道出了无数人的童年心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这例子像极了日常里的我们:
“自我感觉正确”几乎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蜜汁自信: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我给你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为你好的“正确方向”!
落实到实际沟通中,基本上就是这样:
我还能害你不成,我说你听就是了,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很多人常常在非原则性事件上与孩子论是非、定对错,甚至不惜花时间和精力与孩子斗智斗勇,但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你说的对吗?
对!
孩子听吗?
不听!
因为如果父母的正确,是建立在贬低孩子、否定孩子的基础上,这样的对,其实是错的悄无声息。
尹建莉说: “永远正确”的父母才是最错误的家长!养孩子不是Battle,就算你辩赢了结果,却输了孩子,也是得不偿失。
认为自己永远对的人,谁会有意愿和他沟通?
在“永远正确”式PUA下,父母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也更容易养出“错误”的孩子。
所以啊,请真的“听见”孩子吧!
她觉得水烫,那就加点凉水怎么了?
她觉得饱了,那就少吃一口怎么了?
小事上你多“听见”孩子,将来出大事,你才可能有机会“听见”他!
印象中,青春期我身边的同学们都叛逆,可我跟妹妹从来没有过叛逆期。
因为我们所有的想法,都能被尊重。
小到周末可不可以跟同学去另一个城市玩?大到这个人我应不应该嫁?
每每跟父母意见相左时,我们都有把问题 拿上台面、跟父母平等讨论、彼此说服的机会。
有些时候,我们觉得父母确实有理,自己没父母考虑的周全,自愿放弃;有些时候,我们用充足的理由说服了父母,解决了他们的担忧、疑惑,父母主动妥协。
“赢”了,你知道自己赢得有理有据;“输”了,也输得明明白白心甘情愿,那么有什么好叛逆的?
每个小孩都有她自己的想法,养育过程中,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真心的学会“听见”!
打击式PUA
在臭名昭著的爱情PUA学里,有非常“典型且有效”的一招,是教男孩如何通过打击的方式让女孩自卑,从而被调教驯服。
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这一招和中国打击式教育的精髓可以说不谋而合,说白了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PUA。
习惯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的父母,内心戏多半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是这样吗?并不是!
一味被打击、指责,从不被肯定的孩子, 无论将来多么成功和优秀,他的内心都是自卑的,因为他知道,不管做多么好,多么努力,都不够。
更可怕的是,被父母打击式PUA大的孩子,这种自卑是一辈子的。
戈培尔说: “谎言说过一千遍就成为真理”。
多少父母以爱之名行打击否定之实,不断地强调孩子的缺点、错误,甚至与他人比较、用恶毒的话刺激他们,试图以此换来一个优秀、有主见、有能力的人。
不能吗?
能,但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最终就真正活成了父母口中的样子。
窒息式PUA
很多人太太太爱孩子了,恨不得孩子一点弯路也别走,事无巨细都想帮孩子安排至“最妥当”。
“先吃饭后喝奶,先喝那么多奶饭就吃不下了……”
“你先穿秋裤再穿袜子多省事儿,不然还得把袜子拽出来…… ”
“你书桌这么收不乱吗?从常用到不常用排列不更整齐吗?”
眼睛 恨不得24小时长在娃身上, 一举一动都想要干预和发表意见。
小到:今天该穿什么衣服;吃饭应该先吃饭还是先喝奶;作业应该先写拼音还是数学;
中到:学什么特长、考什么专业、报什么学校;
大到:做什么工作、交怎样的男女朋友,甚至婚姻如何选择……
我们想把毕生的经验都投射在孩子身上,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活一遭。
窒息式PUA看起来每件事都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却是 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控制,干涉孩子的选择、剥夺他的权利。
孩子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太烦了”。
还记得电视剧《小欢喜》中的乔英子吗?妈妈窒息的爱让她 最终患上了抑郁症要跳桥,她对妈妈喊道: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而她的妈妈却口口声声地说:妈妈最爱的就是你啊,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会发现父母越是“拼命爱”,孩子就越想逃离,越不愿再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愧疚式PUA
相比上边这些一目了然的PUA,愧疚式的绝对是最隐秘的一种。
它常常让你觉得不过是随口说出的一句抱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情绪发泄:
这些看似“自哀自怜”的话,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对对方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指责和否定——让对方觉得对不起你,产生愧疚感,让对方看到自己付出了多少爱,从而获取等价甚至更多的爱。
以此来“绑架”孩子,从而达到“听我们话、顺我们意”的目的。
知乎上曾有一个话题“被父母PUA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其中一个评论分外让人心酸:
我是个罪孽深重的人,灵魂应该一辈子忏悔……
从小就被愧疚感PUA的孩子真的会认为自己的出生、存在,是个负担、甚至是个错误,如果没有自己,父母就可以生活的更好。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潜意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仅没有存在价值,反而会带来麻烦,一旦成为固定的自我认知, 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和自责,不但会降低孩子的能量,还会让他长大后有很高的抑郁倾向。
无论哪一种PUA,归根结底都是对孩子的一种深深控制。
其实,父母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那颗自以为“为孩子好”的心。
也希望常常将“我都是为了你好”挂在嘴边的父母,能够将这句话收回去,不要过多情感绑架,为什么就直接说原因:
不要再用一句“为你好”来代表所有了,多一句解释,少不了块肉、耽误不了2分钟的时间。但是,这多一点点的耐心和时间,能让孩子真正理解你的“苦心”。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是一场温柔而体面的退出。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蜕出”,也愿每一位父母能“退出”。
——分割线——
PS: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所以我们才要学习,更多养育知识,C妈都总结收录进了我的新书!
《 7年磨一剑,养娃7年掏心掏肺的经验,都在这儿了! 》 (点击查看简介)C妈的新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正在热销中!
感恩大家的支持,这本书取得了当当亲子家教新书榜上市3天热销第一名的好成绩!
五大儿童情绪和行为主题,80种应对方法,解救 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的父母。
让你知道除了“狮吼功”和“降龙十八掌”,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想要实现“孩子不委屈,父母不憋屈”?希望我7年凝结而成的这些养育经验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