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这或许是伍家智与熊赣清共通的内心独白。他们目前还有一个共同的职业——司法社工,虽都一样是半路出家,但在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善”计划的支持下,通过“政法+公益”的模式,不断结合手头上开展的社工项目开拓创新,共同为顺德的司法进步奉献青春与汗水,彰显了顺德的政法温度。
缘起
“临时父母”的责任担当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社会力量尤其是专业的青少年司法社工机构开展调查评估、心理干预、人格甄别、行为矫正、社会观护、技能培训等工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有效促进办案专业化与帮教社会化的良性互动。
伍家智是顺德区顺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资深社工,2012年3月至今,一直在顺德从事着司法社工工作。他擅长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服务,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扶等。
刚开始,伍家智作为“合适成年人”的身份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期间,他主要担任“临时父母”的角色,为未成年刑事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并通过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促进其能与讯问人员有效沟通。
“合适成年人”的角色是伍家智开展司法社会工作的缘起,“记得在法院少审庭,16岁的杰仔(化名)在开庭前被告知‘法院已通知你的父母,但他们没能前来’的瞬间,他的眼里充满被遗弃的凄凉。这让我感触很深,我并不能真正替代他的父母,只能尽我所能地为他们送去温暖和信心,并提供专业服务,帮助他们理性地完成诉讼,同时监督司法程序的公正。”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伍家智发挥自己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参与了“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受访者供图
关键时刻的担当,让伍家智对司法社工这个岗位有了更深的理解。后来,他还参加了顺德区检察院针对“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开展的监督、考察等工作,也为检察机关送往“领航关爱基地”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心理测评和辅导等服务,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人民法院的陪审工作,协助司法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服务等。
赋能
“检察官+社工”联手帮扶
2014年、2018年、2019年三年间,结合相关服务经验,在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善”计划的资金支持和顺德区人民检察院的业务支持下,伍家智与同事作为签约的资深社工,持续推进着“‘爱人生•信未来’青少年帮教成长计划”项目。
这个项目的开展考验耐心与细心,在检察官的陪同下,伍家智与同事深入到看守所、领航关爱基地内,为被羁押的异地户籍的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既有个人辅导也有团体辅导。
通过采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游戏、绘画、表演等环节,让涉罪未成年人在循序渐进的课程与活动安排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体会父母的艰辛、感受亲情的重要、懂得人生的责任与担当,知晓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并积极地面对现状、面对生活。
通过社区实践活动,“爱人生 信未来——青少年帮扶计划”项目让更多服务对象树立自信,懂得人生的责任与担当。受访者供图
在服务过程中,已先后有6名涉罪未成年人在领航关爱基地和附条件不起诉项目中被顺德区人民检察院作不起诉决定,以无罪之身回归社会,不留有案底,伍家智的专业能力更是得到区检察院的肯定。
“检察官+社工”一起联手帮扶涉罪未成年人的的真实案例,还被拍摄成了微电影《重生日记》与《花季领航》,并获得了广东省法治暨禁毒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和最具人气奖、顺德区2017年度公益慈善传播奖等奖项。
“这个项目非常有意义而且成效显著,在社工的努力下,服务对象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逐渐看到希望,放下包袱,重新树立人生目标,为再次扬帆起航而做准备。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一位服务对象在就读高二时告诉我,他将来会选择社会工作专业,希望像我一样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这让我非常欣慰,这是社工‘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无数范例中的其中一页。”伍家智说,在疫情期间,他通过线上辅导方式持续开展项目,近期又为一名服务对象创造了“附条件不起诉”的机会。
至今为止,伍家智到看守所陪审未成年人的次数已超过100次,顺德区作为“合适成年人”的陪审人数亦已超过500人。在失足未成年人人生的灰色阶段,司法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其建立专业关系、提供专业社工服务,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的同时,通过纠正错误认知和矫正越轨行为,提升他们再社会化的能力,降低重蹈覆辙的几率。
拓面
创新“诉导服务+纠纷调解”模式
当伍家智在为顺德司法工作而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时,顺德区慈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资深社工熊赣清也在努力,他与同事们默默开展的“情暖司法——顺德区法院群众诉导品牌服务计划”越来越为外界所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转型期,矛盾纠纷也大量出现,其中许多纠纷形成诉讼,顺德法院被迫面对数量陡增的案件,年均受理诉讼案件已超6万件,法官人均年审结案件则超360件。高效率审判工作沟通少,情绪疏导不足,“原告带着情绪来立案、被告怀着怨气被执行”,司法满意度与获得感并未随着案结而得到提升。
在调解工作室内,熊赣清(左一)为诉导服务对象深入恳谈,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受访者供图
2018年,作为顺德总工会劳资纠纷调解队伍一员的熊赣清驻点法院后,与团队一同谋划,组织开展了“情暖司法-群众诉导品牌服务计划”项目,这项工作得到了顺德区法院、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善”计划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目前已培育起一支20人的诉导志愿者队伍,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及诉调对接工作,引导超10万名群众诉前有序立案、理性立案,缓解人案矛盾。
项目组员还发挥“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纠纷调解志愿者”一身多能品牌优势,在顺德区诉前和解中心和区法院立案大厅开展值班跟踪服务。“我们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将诉导服务与金牌调解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们搭建的金牌调解员工作室共有9名工作人员,其中7名不仅是专职调解员,更同时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通过专业的社会心理服务、链接资源,我们有效推动矛盾双方在诉前或庭外得以友好和解,以此彰显司法温度。”熊赣清介绍。
发挥“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纠纷调解志愿者”一身多能品牌优势,熊赣清带领项目组成员在顺德区诉前和解中心开展服务。欧阳少伟 摄
近两年,熊赣清带领项目组成员已完成个案工作120人(含1-2个历时长,影响广的闹访、缠访个案),诉调对接、矛盾纠纷调解工作150人次,缓解或解决若干社会影响面广,群众反应强烈的缠访、闹访事件。同时,针对婚姻、民事、刑事、民商等案件中矛盾纠纷双方实际需要,通过开展60场次的“心援+”辅导活动,引导涉案人员理性管控情绪,理性面对矛盾、解决纠纷。
“情暖司法”项目是顺德在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顺德积极通过政府公益创投扶持矛盾纠纷化解的创新探索项目,包括由顺德区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枫’帆计划”,由佛山市松高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开展的“创新时代调解,促和谐顺德”项目等,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切入纠纷调解工作,创新服务,有效推动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在当地、在萌芽状态。
【撰文】欧阳少伟
【作者】 欧阳少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b8_63EBfGB4SiUwsUy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