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告诉爸妈,以后看病买药不用排队了

2019-08-01     聊聊公积金

在“互联网+医疗”大力推行的背景下,便捷的就医措施方便了许多患者看病就医,极大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然而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因为不会操作,有些便利措施反而成了“麻烦事”。 还有一些老年朋友反映,为取药一个月要多次往返医院,请亲人代开药还要出具证明,手续十分繁琐。别急,现在有解决方法了,天津市重点推出十项服务措施来解决老年朋友看病困难的问题。

一、简化诊疗流程,提升诊疗效率

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医院内部建立会诊转诊机制,通过会诊转诊由医疗机构内部协助诊治,患者不需重复挂号。

患者就诊当天无法取得检查检验结果的,应由接诊医师为其进行复诊预约,保证复诊就医需求。严格掌握检查指征,强化落实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为老年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检验项目。

强化多学科联合门诊(MDT)工作,由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并提供用药指导,缩短诊疗时间。

公立医疗机构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减半收取普通门诊诊察费(中医辨证论治),降低就医负担。

二、增加人员配置,推进志愿服务

增加选派高素质门诊服务人员,对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辅检、陪检服务。对老年重症住院患者,在其住院检查期间,须由医护人员全程陪检,对老年普通住院患者,应根据实际安排医辅人员进行陪检,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协助老年人使用自助设备进行预约、挂号、缴费等。各医疗机构探索独立设置老年人自助机具区域,发挥医务志愿者和社工作用,积极动员行政、后勤等人员力量,在高峰诊疗时段内,每3台机具至少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三、增加人工窗口,提供专项服务

为老年患者保留并增加部分人工服务窗口,实现与自助设备相同的功能,在挂号、交费、取药、检查检验等环节执行老年患者优先制度,满足老年人就医需求。

医疗机构各服务窗口应实行连班制度,在中午门诊停诊时间内,保证窗口人员齐备,服务功能完善,及时解决患者相关问题。

四、保障药品供应,方便患者用药

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切实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要保障7-14天用药,对于帕金森病、癫痫(稳定期)、痴呆(稳定期)等14种疾病,可开具30天长期处方,特殊情况可以放宽至二线药品。

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稳定、持续的用药保障。对于病情稳定的老年慢性病签约患者,通过预约诊疗服务,开具15天至30天处方,避免老年慢病患者1月内多次往返取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可按单一的疾病诊断开具药品,每个诊断可开具不超过5个药品。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简化老年患者代取药手续,采取医院内登记双方身份证信息等方式,杜绝老年患者或家属开具任何代取药证明现象,让患者少跑路。

医疗机构应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代煎服务及药品配送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五、丰富预约途径,合理分配号源

为方便老年人预约挂号,各医疗机构须丰富预约挂号途径,明确具备网络、微信、手机APP、自助机具等互联网途径的基础上,必须开通电话预约或现场预约挂号途径,并尝试为其单独预留部分号源(包括专家号源),保证老年患者就医需求。

六、强化便民服务,提升就医体验

各医疗机构要为老年患者免费提供轮椅、平车、担架、储物柜等设施,简化借用手续;

配置完善的老年人服务设施,如卫生间扶手、无障碍通道、防跌倒设施等;

制作院内“便民就医指南”,强化导诊、分诊功能,让老年患者明白就医、正确就医、高效就医;

改进自助设备,完善软件开发,在就医软件使用上应当注意“适老化”开发设计,包括产品外观、操作界面、逻辑语言和使用步骤等,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感受,尽可能地简单易操作,全面提升老年患者就医体验。

以上列举了能最大程度方便老年就医的措施,这里是天津市推出的措施,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以后老年朋友就医会越来越方便的。

点一下,看看医保定点医院怎么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XKTUmwBtRl-7Ca70d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