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淑芳亭》剧照
潮剧《淑芳亭》讲的是清朝末年,潮汕人林继忠远赴东南亚打工谋生带来一系列生活际遇的故事。看完潮剧《淑芳亭》,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发问:潮汕人为什么要去过番呢?最直接的回答是为生活所逼。但是,为什么中国人就生活艰难了,而南洋生活会比中国更好?
1 南洋有亲人
潮汕人之所以会过番去,首先那里必须有人。有什么人?有相识或者通过关系相识的人,否则除非被卖猪仔,一个人难以去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那么南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我相识的人呢?他怎么就要我了呢?
以前去到外省读书,常听到有人说:“你们潮汕人很团结。”潮汕人很团结,真正原因要归结到地理上去。我国东南沿海从浙南开始一直到两广一带,有绵延不断的丘陵,虽然不是特别高,但地理结构很复杂,在以前交通很困难。你在北方跑了几千里地,当地方言都能听得懂;但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就算你翻过一座山,可能旁边说的话你就听不懂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一种容易形成封闭的地理结构,使得东南沿海与中原相比,受到战乱波及较少,地方自治受中央权力的干涉也较少,这种也如井底的结构也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宗族结构远远比中原、比北方保存得好得多。潮汕地区民间老百姓“过番”,宗族秩序发挥了很大作用。到海外去冒险,风险极大,古代潮汕人怎么办?就是靠宗族。同一个宗族内部的人都有信任关系。同一个宗族的人迁徙到海外之后,会以老乡带老乡的方式,逐渐吸引人过去。许多潮汕人正是因为宗族天然附带的那种信任关系,浩浩荡荡过番的。
上面一条解释了潮汕人过番的原因是海外有人。
潮剧《淑芳亭》过番潮汕人
2 此处难养爷
下面我们将解释潮汕人为什么要离开故乡,毕竟天遥地远,有一个关系并不多亲近的人,为什么我就非要去他那里打工不可呢?
说起来就是潮汕人很难在本乡本土生活下去了。为什么呢?潮汕人祖祖辈辈不都在这里生活得挺好的吗,怎么轮到你就生活不下去了?这里的终极原因是中国人口膨胀过大,潮汕平原一向都是地少人稠,你说潮汕人精打细算,没办法啊,正是在这种捉襟见肘的状况下生活久了,有限的资源能不让一个人精打细算吗?那么人口是什么时候开始膨胀的呢?要知道,在明朝以前的朝代,中国的人口极少超过一亿,超过一个亿就会流民四起天下大乱,王朝崩溃,也就是说通过战争自己解决掉了人口膨胀的问题,虽然说起来残忍,但确实是让活下来的人生活更好了。但是明末的人口达到了将近两亿,才发生流民内乱,明朝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和底层老百姓交的税少有关。老百姓交税少了,留给自己的就多了,一家能养活的人口自然就多了起来。
张居正
那么明朝为什么能做到让老百姓少交税呢?答案是其实要收税也收不起来,明朝后期张居正干脆搞了“一条鞭法”改革。“一条鞭法”的制度规定: 各种农业赋税、杂税、徭役等等,计算起来太复杂了,征收成本也太高,把它们合并起来成为一条,按田亩来折算,统一征收银两。也就是把所有的赋税全部货币化。这对老百姓来说有一个好处,“一条鞭法”把征税的基础从“人”改成了“地”;过去不管你有地没地,只要有一个人头就得交税,这也侧面解释一些地方为什么会出现杀死女婴的现象。现在好了,只要你名下没有土地,有很多税就不用交了。这使得老百姓的财政压力大幅下降,老百姓就有能力生养更多的孩子了。到了雍正王朝,皇帝更推行一个政策叫做“摊丁入亩”,这是把张居正的财政政策推向更加深入。所以清朝的人口膨胀得更加厉害,接连突破了两亿、三亿、四亿大关。所以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毛泽东说“四万万(四亿四千万)同胞”就是这么来的。
雍正
我们粗略类比一下,以前中国的人口极限是一亿,现在是四亿四千万,对于当时处于小农经济的中国,也就是一亩田的产量要提高到原来的四倍多,才能与过去的生活水准相同,如果没有新技术出现,你说潮汕人能不被逼疯吗?
其实在清朝末期,新技术已经在西方国家出现了,西方国家也正是因此强大起来,也正是因此可以欺凌中国的。但是新技术为什么不能洋为中用,拿过来用呢?中国人不是最有聪明才智吗?过度膨胀的人口,导致在清朝末期出现大量的过剩人口,这些人没活干没钱赚,任何活儿,你给他一点钱他就肯干,劳动力成本极为便宜。这带来一个悲惨的结果,就是:任何以节省劳动力为目的的新技术,在当时的中国都不可能出现。我最不缺的就是人,你发明出来一个新技术还要帮我省人,坑我啊。有一个经济学家去工地考察,发现有挖掘机摆着不用,工人们都用铲子挖土,很费解。工头说:“我是在创造就业岗位啊。你想一想,我要是用上挖掘机了,一个人能顶二十个人的活,我雇了一个人,其余十九人怎么办?那十九位也是父亲啊。”工头这番很有人文关怀的话语没让经济学家感动,他说:“照你的意思,你可以让他们用勺子挖土,这样创造的岗位更多。”我们也不能太责怪当时的中国人太没有眼光,一个方案是执行就能赚钱,一个方案是执行后先赔钱以后能不能赚还难说,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所以当时的中国,只能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越来越陷入不幸。
上面这些说明中国人当时为什么穷,当然潮汕人也不例外。
瓦特蒸汽机
3 南洋有比较优势
下面说一说潮汕人为什么去的是南洋。
既然要打工,目的地当然要比我现在这里强才行。那么,南洋为什么比中国强呢?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里,中国应该比它们强才对啊。南洋本身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它很早就被西方征服成为殖民地,在那里西方提供了一整套现代法律体系和现代经济与技术,本来是悲惨的命运,却一下子可以分享西方庞大的世界市场,发展起一种畸形繁荣的殖民地经济。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征服殖民化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境况反而不如南洋,但是当中国挺过这一关时,她又能生发出一种比那些完全殖民化的地区更超越的能量,这是另一个话题。其实从宋朝开始,华人就开始往南洋迁徙,鸦片战争之后,现代轮船出现,大批潮汕人也就跟着过番去了。
南洋老照片
潮汕人过番去,但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想在那里永久定居,大多数人是希望先赚些钱,然后衣锦还乡,之后回报乡里,潮剧《淑芳亭》里林继忠回到故乡,得知妻子已经改嫁,把赚到的钱捐给修路建亭,然后凄然再出发,虽然他已历练良多,但对于一个无根可归的潮汕人,他还有斗志吗?
《淑芳亭》里林继忠遥思妻子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网络,仅做分享交流之用,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于后台联系责编,我们将及时处理。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
来源:今思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