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今天不想跟大家分享吃的,我们来聊一聊民居。 对于民居,一直有着莫名的情有独钟。无论是苏园的亦窗亦门亦景的花窗,还是徽州园林如墨画的粉墙黛瓦;那些一步一景的布局都无不感叹中华文化底蕴的魅力。
苏州园林·花窗
徽州园林
可这些,在小澄心里,都不如我们潮汕古民居的富丽堂皇的视觉来得震撼!
潮汕民居
说起潮汕民居,你可能会 想起“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这几个名字都是潮汕民居的经典布局。
下山虎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狮"。
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龙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
下山虎 构筑
像“下山虎”这样的民居,过去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
一个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
四点金
潮汕民居中“四点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得名。
四点金构筑
四点金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两间小房又称"格仔"。
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后面的大厅是祭祖的地方。
"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这样的建筑结构,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四点金构筑
驷马拖车
“驷马拖车"的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 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其实他就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驷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
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
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
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
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
磨房、厨房、浴室、厕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
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
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
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
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
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
驷马拖车 构筑
如果你细心一点,会发现,其实这三种建筑结构都是可重叠的。但构造不同,房子的主人身份地位也不同。
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潮汕厝,皇宫起”之说。
檩木要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故称"红桁蓝桷"。
单是山墙的脊端,就有金、木、水、土、火五种不同的造型。造型优美的五星脊饰,连同山墙、屋檐都用瓷来镶嵌。
嵌瓷是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用各种颜色的瓷片在屋顶一些主要部位贴出各种立体形象,有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传神。除了嵌瓷,还有雕刻,在建筑物的一些木质结构上镂刻各种形象,使整座建筑物富有艺术气息。
其实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原等多种文化,伴随着大批的移民进入了我们潮汕地区。又有广府与江南的文化熏染。在加上我们地区偏远,远离权利政治中心,所以才形成了这种古色古香如皇宫建筑。有了 “潮汕厝,皇宫起”以及“京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之说。
如今,我们潮汕地区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及村落,这些建筑继承我国传统建筑的精华,追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崇尚自然、文化、艺术、意境与建筑的交融,同时充分地融合了潮汕地域文化和气候环境特征,建筑上形成了外封闭,内开敞的平面布局。
建筑精致,有丰富的文化韵味的装修装饰特征,带有外来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呈现出独特地域工匠技艺,具有务实性和精美性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体现了潮汕地区历史文化积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摄影题材。
是地地道道,属于我们的潮汕文化瑰宝!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