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户型演变 杭州户型和需求持续“升级”背后

2019-09-19   杭州楼市信息

一直以来,“家”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住宅作为家文化的具现化载体,历来是国人心中的头等大事。

如果说70年间杭城人居建筑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杭州房地产的发展水平,那么杭城户型设计的演变,则体现了人们生活意识的觉醒。

70年的时间,杭州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3.8平方米增加至35.8平方米;主流户型也从最早的合住型(几家共用厨房、卫生间),到没有客厅或者以走廊为客厅的居住型,到小客厅大卧室的房厅型,到现在的大客厅小卧室起居型……

梳理杭州户型这70年来的变化,可以清晰地感受杭州人生活品质的提升。

70年岁月

杭州人从“蜗居”到“广厦”

至2018年末,杭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8平方米,这个数字在1999年还停留在10.1平方米。如果再往前追溯,1978年杭州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8平方米,从“蜗居”到“广厦”,人均住房面积将近10倍的增长,是杭州人居品质飞升最显性的一个指标。

从有得住,到住得好不好,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国家住宅政策、规划要求的变化,杭州人对户型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杭州城市住宅的户型发展也由此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上世纪50年代的建国初期,住房的目标是“一人一张床”,户型为合住型(几家共用厨房、卫生间)。

到了六七十年代,典型户型为居住型(每户一至二室),房间以睡眠功能为主;

七八十年代为房厅型,走廊扩大为小房厅,家庭起居活动仍在卧室;

90年代为起居型,居寝分离,起居室作为家庭团聚、娱乐、用餐等功能的活动场所独立出来。1998年进入商品住宅时代后,套型结构大为改善。

2003年以来,杭州户型设计进入百花齐放时代,但居住的舒适感,是户型设计的第一要素。

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

杭州人居生活实现腾飞

对于“60后”的张阿姨来说,对居住最早的记忆,是从一家三口挤在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开始的,没有厕所,各家各户都用马桶;自来水龙头是公用的,大家轮着用;洗澡就在天井里;院子里还有一口井。


70年代,张阿姨一家搬进了筒子楼里,一到饭点,人声鼎沸,楼道里油盐飞溅,饭香扑鼻;80年代,房改开始,张阿姨有了自己的小家,一套60平方米的楼房,无需再和他人共用空间,虽然面积不大,但把自己的小家布置得有模有样。

房改后,住宅逐渐市场化,户型设计就没了面积标准的限制,人们终于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房子大小,这也给设计师更多发挥的空间。


如今,张阿姨住在一个130多平方米的精装公寓里,儿女也住在同一个小区,面积小一点,也有110多平方米。“以前怎么也想不到现在的条件可以这么好,精装房,有中央空调,有地暖,有新风系统,小区楼下是公园,门口有地铁,还可以和子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张阿姨的经历,是很多杭州人的一个缩影。他们小时候伴随着街巷里弄的记忆,经历过艰苦的“蜗居”生活,但也赶上了好时候,跟着城市腾飞的脚步,向着梦想中的“美好生活”前进。

户型设计百花齐放

安居舒适成主流

从90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居住功能,房子成为了承载生活梦想的空间。

2000年开始,杭州商品房市场迎来蓬勃发展,刚刚从局促空间中解放出来的杭州人,开始追求舒适度更高的居所。




以大为美成为当时杭州人对居住的第一需求,单户住宅的面积迅速增加,主流户型面宽渐扩大到7-9米,进深达12到13米,100平米左右的两居、150-160平米的三居是主流产品。大户型、豪华居所的风愈演愈烈。

虽然以滨江、绿城、南都为代表的本土房企,在户型设计上,已经将餐、居、寝完全分离,厨房设备更加完善,并开始出现服务阳台或家务间,三室及三室以上的户型已经更多地采用双卫生间甚至多卫生间的设计。

但当时的户型设计依旧比较简陋,市场需求也比较粗放,人们并不重视户型的功能布局,暗卫、暗厨依旧屡见不鲜。

如果现在回头去看那个年代的建筑,有太多不人性化及空间浪费的地方,你会发现居住舒适性与个性化的匮乏。

要感谢2006年适时出台的“90/70”政策,在杭州的人居历史上,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对住宅市场具有深远影响。




此时,户型的好坏已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直接决定着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一夜间,杭州市场涌出大批的 “神户型”,它们有的在90平方米主卧里做出了走入式衣柜,有的在90多平方米原户型里做出了超50%的拓展空间,还有的只有120平方米,却做出了有天有地的排屋。


这段时期,杭州楼市的户型设计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5.6米调高客厅、增加飘窗和阳台等赠送部分、高利用率的LOFT产品等,成为“90/70”政策出台后的户型设计新动向。这些充满亮点的设计,不仅提升了这座城市的人居审美水平,也让杭州人第一次感受到居住的魅力。

75平方米两室两厅一卫设计

95平方米三室两厅一卫设计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杭州人的家庭结构发生巨变,新的人口的增加对户型的选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新“大房时代”正式到来!


去年龙湖大热的“四叶草”户型,之所以受到欢迎,就是满足人居的新需要。四个房间如叶片般舒展,分布在东南西北。每个房间的成员,相隔较远,不易互相打扰,空间上更加私密,满足改善家庭的需求。整个户型更方正、格局更分明,同时保证南向大面宽和高利用率。

除了受到二胎人士追捧的120-200平方米改善型产品,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杭州市场上各面积段的户型争相出现,既有精致化、实用性强的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90—120平方米的三口之家舒适户型,受成功人士欢迎的240-360平方米别墅洋房,更有超过400平方米的豪宅华庭。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已成为开发商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户型设计的发展变化,表明住宅产品不断改良和升级换代,也意味着人们将住得越来越好。

杭州人也对居住有了更多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南北通透、全明户型,而是面积利用智能化、居住人性化、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