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娜yuer
女明星离婚不算什么新闻了,不过诗人余秀华那桩离婚案,至今仍令人唏嘘不已。当时的媒体报道,都在“离婚”前面加了“终于”两个字。
是的,她这场离婚战打了16年,终于如愿以偿。
“虽然我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是我按照自己的心愿完成了这件事情,我不指望以后的生活可以获得幸福,我问心无愧。”余秀华在离婚后如是说。
她的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离婚和成名无关,但是我觉得如果没有因《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一夜走红,继而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和精神上更大的坚定,恐怕余秀华再想离婚也很难实现。
余秀华19岁结婚,父母是为她的生存及长久之计考虑。在农村,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脑瘫女孩,能招到一个上门女婿是件很幸运的事,至少她还可以在父母的庇护下过生活。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见识过太多糟糕的婚姻。客观地说,婚姻中的两个健全的人之间因为经济上的不对等或者思想观念背道而驰,吵吵闹闹几十年甚至大打出手的随处可见,有些夫妻甚至到老了还要闹分居,根本没有什么婚姻质量可言。
农业文明统治下的中国农村,女人在婚姻里始终是弱势群体,她们大多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婚姻质量再差也会一辈子凑合下去。她们不敢离婚,因为离婚后的生活也许会更难。“离婚的女人”像是一个污名般的标签,充满了歧视的味道。在农村,舆论的力量是会杀人的。
那么城市里的境况会不会好些呢?
当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在社会上谋得一份工作,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就意味着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独立自主的选择权。其实“结婚”、“离婚”不过是个人的一种选择罢了,就像余秀华说的,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但我感觉城市里女人离婚也很难。人们的婚姻观并没有比农业社会进步多少。“结婚”依旧代表着人生的圆满,而不是个人的一种自由选择。就连歌声享誉华人界的邓丽君,也因没有结婚而郁郁寡欢,没去参加好朋友林青霞的婚礼。林美人在后来的《云去云来》里写道“我本来想把花抛给她(邓丽君)的”。
被几千年农业文明孕育的价值观洗脑,女人一旦离了婚,就会自动给自己贴上“打折出售”的标签,在婚恋市场上再难获得主动权。整个社会都在用婚姻状态来评判女人自身的价值,连女人自己都默认离婚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在婚姻里是否真的幸福,并不是人们关心的;很多人毕生追求的,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圆满,再用表面的圆满来掩饰内心的破碎。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女人敢于正视破碎的内心。
Selina在SHE组合里被打造成“梦幻公主”形象,她的个人生活也恰似梦幻公主般,在三个女孩里面最早结婚,爱情事业都好像开了挂。如果没有那起烧伤意外事件,她完全就是一个励志的“人生赢家”范本。
烧伤事件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但我觉得,她真正敢于丢掉“人生赢家”包袱的时刻,是她决定离婚的时候。敢于正视人生的不完美和婚姻生活的不快乐,真正懂得真实的感受大于一切外界评论,才能活得快乐并且像自己。我为余秀华离婚点赞,也为Selina的勇敢鼓掌。
离婚之后找到真正自我的,还有一个典型——昔日的高晓松娇妻、今天的设计师夕又米。
夕又米结婚的时候只有18岁,遇到一个有才华又可以为她人生遮风挡雨的男人,我觉得这也许是很多女孩曾经的梦想吧——只要做个漂亮、傲娇的公主就可以了,每天把自己打扮漂亮,逛逛街、做做美容、买买包。可是有一天,这个男人回到家,跟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妻子说:我感到不快乐了,我想离婚。夕又米说,她好像从一个童话世界一下掉进倾盆大雨中,浑身被淋得湿透。那个时候,她连靠自己生存的能力都还没有。
我一直关注夕又米的微博,看她设计的衣服,看她离婚后活得丰富而开阔。我一直觉得,靠自己的双手建立起来的生活才是踏实的,能自己真正去承受那些生活重负的时候,反而活得更加丰富、有趣、宽广。
我的身边也有一些离婚的女性朋友,她们自己带着孩子,虽然有很多艰难的时刻——可是谁的人生没有艰难的时刻呢?总体上还是活得比较阳光明媚的。如果在婚姻里不快乐,不如结束不快乐的状态,才有比较快乐的可能。
“结婚”和“离婚”,不过是两个成年人关于是否要共同生活的决定。
尽管还是很难,但我看到中国女人越来越敢离婚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女性活得更加自由的一种表现。当越来越多的女人获得经济独立和话语权的时候,作为一个“人”的自由度才会提升,才会有对生活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作者:李娜,坐标北京,一个水瓶座文艺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