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这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长期处在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必然有着缺乏担当、自私自利的共性。不仅难以成就大事,更会在踏入社会中很难适应现实社会、融入现实社会。
为什么人们常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其实说的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很早就吃透人情冷暖,很早就开始承担家中的大事小事,所以,进入社会后迅速适应现实社会,轻松的驾驭社会生活,而不像生活中的大小事情由父母包办的孩子那样茫然失措,遇着问题胆小懦弱、束手无策。
对于溺爱孩子的家长来说,会问自己,难道我们爱孩子有错吗?其实,家庭成员之间是需要互相关爱,互相爱护的;孩子还小,多多关爱再正常不过了。当然,一定程度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更阳光,更有爱心。
包办孩子
但是不辨是非的溺爱、包办式的溺爱,很容易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依赖心理、懒惰心理。这些心理的出现,只能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越来越自卑、没有自信,尤其是在困难面前,更多的是恐惧和害怕,毫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让孩子受委屈
也许孩子小的时候,这种溺爱显现出更多是孩子的乖巧;但二十年以后,这种溺爱的危害悄然被放大,没有远大理想,没有生活担当,什么也不会做,对人甚至有些冷漠无情。那个时候,你就又会问孩子怎么会这样?其实,这一切都是溺爱之因结的果,怪不得任何人。正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当初不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也不会变得没有担当,没有意志力,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千万不能溺爱孩子,即使爱孩子也要爱的有分寸。对的就要表扬,错的坚决严格批评,不能因为错小而不纠正,铸成大错。
总之,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锻炼孩子、提升孩子,使他们勤劳、勇敢、有责任心、有爱心,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
首先,要培养孩子生活中独立精神,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如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自己刷碗等等,巧妙的提升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其次,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会问?爸爸妈妈,怎么办?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当然知道该怎么做,却要说,你自己办吧!
为什么这样呢,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刺激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内心强大的意志力,充分挖掘他们的实践精神和担当意识,做到独立完成的事情坚决不依赖家长,不依赖老师,实现他们做人做事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同时,对孩子无理取闹式或不合理的要求要学会勇敢的说不,及时纠正他们萌芽式的错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