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民国前期、袁世凯之后各派系形成的军阀势力,出了名的大军阀起码应该有五六位,诸如皖系军阀掌门人“芝老”段祺瑞,新直系军阀首领“保定王”曹锟,一代“玉帅”吴佩孚,雄踞关外的“东北王”张作霖,国民军头领冯玉祥及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等。
这些人在民国的历史上无不喧嚣一时,曾左右和影响过当时中国政局和历史走向。
沙场征尘、血雨腥风、政坛博弈之后,他们也难免走入生命没落之时。
但这些人的生命结局都折射着时代背景,或暴病速亡、或遭人陷害、或被公然谋杀。而且死后,有的尚不如常人那样及时入土为安,留下了几多令人唏嘘慨叹的记载。
本篇单就六位著名军阀生命末日作以盘点,与大家分享:
段祺瑞
1926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他漠然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段祺瑞保持民族气节,拒绝与日本人往来。1933年1月悄悄离开天津移居上海,暂时躲开日本人的势力范围。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发作,第二天便在医院病逝,终年72岁。
1936年11月5日,段祺瑞大殓,南京国民政府的林森、居正、于右任、吴忠信、张治中等要员亲临吊唁,国民政府明令予以国葬。
蒋介石念及与段在保定军校的师生情分,专门拨款20万元给他在安徽黄山购置墓地,北京也成立了由原北洋政府官僚李思浩负责的段祺瑞治丧筹备组。但段祺瑞的长子段宏业以种种理由不同意其父葬于黄山,还把20万元巨款花光,将段祺瑞的灵柩运回到北平。后经宋哲元将军协助,筹款2000元,暂时停放在京郊西山卧佛寺新搭建的房屋内。
这期间,段家派人探寻风水宝地,打算修建坟茔。不料抗日战争爆发,修建坟茔之事被迫搁置下来,而且这一搁置就是28载春秋。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64年,段祺瑞的生前好友、老部下章士钊出面,协助段家,将段祺瑞的灵柩移葬于北京香山万安公墓。
这是一座很普通的坟茔,墓碑不大,墓地窄小,四周也没有护栏。“三造共和”的民国风云人物的生命句号,就悄然划在了这里。
曹锟
作为直系军阀的首领、被称为“保定王”的曹锟,是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但曹锟在历史上名声太差。他为了过总统瘾,不惜花大把银子贿选,留下了“贿选总统”的臭名,并一生背着这个名签。
第二次直奉大战的1924年10月23日傍晚,冯玉祥率军倒戈撤出前线,回师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
这场政变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大总统曹锟在事先一点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抓住幽禁起来。冯玉祥等人随即请段祺瑞重新出山,出任中华民国政府临时执政,曹锟黯然下野。
1927年2月,曹锟从河南回到天津,寓居在英租界内。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中国东北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于1935年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企图拉拢曹锟出任伪职。曹锟不为金钱、地位所动,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保持了民族气节。
1938年5月的一天,曹锟因感冒转成肺炎,经医治无效,于5月17日在天津泉山里寓所病故,终年76岁。
曹锟的葬礼十分隆重。吴佩孚派夫人张佩兰赴津吊丧,吴本人则在北平身穿重孝举哀致悼。曹锟灵柩暂厝于天津英国公墓。国民党政府有感于曹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于6月14日发布特别训令,予以表彰,并追授曹锟为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吴佩孚
吴佩孚个性刚毅正直,以作战勇猛为名,时人称为玉帅。全盛时期,他曾经是西北军阀冯玉祥、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领袖,也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华人。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和三年后的北伐战争中,吴佩孚则彻底失败,率残部逃往四川托庇于杨森,一蹶不振,跌落权坛。1932年1月到北平寓居,受到张学良的优待,以种花、养鸟、著作、研究佛学安度晚年,
1935年12月,日本侵略者为了分裂中国而搞“华北五省自治”,拟请吴佩孚上台当傀儡,冀察政务委员会拟聘吴佩孚为高等顾问。都被他坚决拒绝。
由于他拒绝做汉奸,招致日本人痛恨,也引来杀身之祸。
(晚年吴佩孚)
1939年11月,吴佩孚吃羊肉饺子被骨屑扎伤了牙龈,入日本医院治疗。受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指使,日本牙医他诊治,使其离奇地于1939年12月4日死去,
从突患牙病到意外辞世,只有短短的10天。
人们普遍认为吴佩孚死得蹊跷,但由于缺乏有力的佐证,吴佩孚是自然病亡还是被日本人害死至今仍是个谜团。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表彰吴佩孚能保持晚节,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并于1946年12月16日,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主祭,为他举行了国葬,灵柩安葬于北平玉泉山。
张作霖
大帅张作霖的历史故事,通过影视剧传播,已经广为人知。1928年春天,在蒋介石统领的北伐军凌厉攻势下,奉系的安国军一败涂地,张作霖无奈决定弃离北京,退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清晨,他的专列行使到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当天即伤重而死,年仅53岁。
对张作霖的悼念治丧结束后,他的灵柩放在沈阳东关珠林寺内暂厝,等待抚顺元帅林修成后再行安葬。
但“九·一八事变”的突然爆发,使少帅张学良还未来得及将父亲灵柩安葬“元帅林”便匆匆带领东北军撤离了东北。
此后,日寇不想让张作霖入土为安,致使他的灵柩被扔在沈阳东关珠林寺内九年无人问津。直到1937年,才由他的结拜兄弟、当了汉奸的张景惠主持,安葬在凌海市石山镇的驿马坊墓地。
现在位于抚顺市抚顺县的“元帅林”,实际是一座空陵。当初张作霖刚成为大元帅时,就有意在此处为自己修建一个皇帝建制的陵寝,为此还命令属下弄来了不少汉白玉等高端建筑材料,要把自己未来的墓地修建的和清朝北陵一样宏伟。
可惜,墓地尚未开工,张作霖就死于日本人的谋杀。后来,张学良为了完成父亲生前的遗愿,于1929年春开始全面营建“元帅林”,到1931年基本完工。
1984年,锦州市人民政府将安葬张作霖的驿马坊墓园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三次修缮。张家后代及张作霖旧部好友曾也多次前来祭奠。据传,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晚年张学良也曾打算回国为父亲扫墓,但因故未能成行。
冯玉祥
冯玉祥在军阀混战时期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有人赞其为爱国将领,也有人斥其为彻头彻尾的军阀。
但他的确为民族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抗日救国,不失为一个爱国军人本色。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倡导和平建国、反对内战,遂与蒋介石集团产生严重裂痕。1946年初,他提出出国考察,国民政府同意其“赴美考察水利”,直到九月,才准他以“特派考察水利专使”名义赴美,同时被强令退役。
1947年12月26日,蒋介石鉴于冯玉祥在国外的言行影响,勒令他于12月底回国。冯玉祥于12月30日发表声明,予以严厉抵制。蒋介石一怒吊销了冯玉祥的护照。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冯玉祥被选为常委和政治委员会主席,与蒋介石集团彻底决裂。同年7月31日,他应中共中央邀请,决定赴北平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
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帮助下,冯玉祥自美国乘“胜利”号轮船回国。9月1日中午,“胜利号”在向前苏联敖德萨港行进时,船上突然失火,冯玉祥不幸被突然着起的大火浓烟窒息而死,终年66岁。
关于冯玉祥的死因,一直被猜测与对手谋杀有关。
冯玉祥遇难去世后,苏联政府按照陆军最高礼仪,为他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冯夫人李德全按照冯玉祥“死后烧成灰”的遗愿,将冯玉祥的遗体火化。
李德全几经辗转,把骨灰从莫斯科带到北京。1949年9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办了冯玉祥将军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
建国后,冯玉祥的骨灰一时没有安葬。他的生前好友李济深、郭沫若、张治中等对此非常关心。郭沫若等人考虑到冯玉祥曾有两次隐居泰山的经历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的名言内涵,便向冯夫人李德全提议,把冯玉祥骨灰安葬于泰山。
1949年11月5日,中央政府同意了李德全将冯玉祥骨灰葬于泰山的请示。
1952年6月,李德全带人到泰山为冯玉祥墓选定墓址。冯玉祥墓1952年破土动工,1953年10月15日落成并举行骨灰安葬仪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黄炎培赠送挽联,李济深、于毅夫、梅龚彬、张治中、余心清、王昆仑、邵力子及其家属子女和社会各界代表800 余人参加安葬仪式。
孙传芳
孙传芳出生于山东泰安,是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后裔,民国早期,他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曾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恪威上将军”。人送绰号“笑面虎”,是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军阀。
1927年2月,孙传芳组织兵力阻击国民革命军北伐,其主力部队消耗大半,开始走下坡路。
1928年4月,蒋介石联合阎锡山、冯玉祥,共同举兵北进,发动总攻。孙传芳及张宗昌难以抵挡,率残部过黄河北逃。
虽然败局已定,然孙传芳心有不甘,赴京面见张作霖,请允其率兵奋战到底。
他率部驻扎在河北大城、任邱、河间、宝坻一带,当下令开拔迎敌时,将领士兵均不情愿,军心已经涣散。
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孙传芳急忙退缩到冀东滦州一带,后由阎锡山部队围剿收编,孙传芳只身逃往沈阳,投奔张学良,以待时机。
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枪杀杨宇霆、常荫槐于帅府老虎厅。孙传芳怕祸及自身,潜赴大连引避。
“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在天津的日本侵华势力拉拢他投靠日本。冈村宁次利用同窗关系多次登门造访,动员他出任伪职。孙传芳则良心未泯,严词拒绝当汉奸。
1934年4月,孙传芳在天津租界组织佛教居士林,自任理事长,打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35年11月,孙传芳被他下令处决的被俘将领施从滨之女施剑翘,用手枪击毙于天津居士林佛堂。
但坊间一直传说,他是死于蒋介石清除异己。暗杀事件幕后有军统插手。
孙传芳终年50岁,被安葬于北京海淀西山卧佛寺东侧。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