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降魔的2.0》能让港剧迷翘首盼三年?

2020-05-19   文娱头版

原标题:为什么《降魔的2.0》能让港剧迷翘首盼三年?

魑魅魍魉,道出的还是人间情。

TVB有个不成文的惯例,每到“台庆月”(11月),会将当年的重点剧集作为“台庆剧”拿出来播放。纵观往年的“台庆剧”,要么阵容强劲,要么IP悠久,开播前,总是宣传声势浩大;开播后,年度最佳剧集以及视帝视后的奖项也通常出自“台庆剧”。

三年前,TVB50周年的“大日子”,当年的“台庆剧”却选择了一部低成本、小制作,甚至创作来源并非出自专业编剧、连名字都让人云里雾里的剧集——《降魔的》。

在当时公布的演员阵容表中,除了男主角马国明和蒋志光、谢雪心等“老戏骨”,其他主演甚至都还没有什么像样的代表作,且马国明也正因频频出演“烂剧”而受困于职业生涯的瓶颈期。随后,《降魔的》放出的宣传片也再次受到“群嘲”:五毛钱特效、设定奇葩、“好好先生”马国明又一次接演了别人不愿出演的剧……

但随后的走势用“低开高走”形容再合适不过——该剧在香港的平均收视冲进年度三甲,一向对TVB剧集颇有微词的港媒也在当年将该剧封为 “年度最有诚意之作”“《使徒行者》后全城热追的‘神作’”

前作的高口碑、高收视,加上大结局埋下的一系列伏笔,《降魔的2.0》自第一季完结的那天起就已被众多港剧迷翘首期待着。

5月4日,《降魔的2.0》播出。开局十集,评分高涨。

在这背后,这辆“降魔的”到底为何能让港剧迷为之翘首期待?是粉丝的情怀滤镜,还是有其特殊的“魔”力?

0

1

“小马,降魔是什么”

在开始降魔之前,《降魔的》首先是一部关于的士司机的职业剧。

不同于过往TVB对于律师、医生、警察等精英阶层的群像描绘,的士司机作为一座城市中的“小人物”代表,他们的视角无疑更能 反映草根阶层、市井“小民”的喜与悲

入夜时分,从乘客上车开始,一切都无法选择——密闭的空间里,同行的却是两位陌生人。此时,乘客固然不知道的士司机的底细,对于司机来说,也容易遇到千奇百怪的乘客,他们所遇到过的离奇经历,无疑是灵异题材很好的素材来源。

从先前《降魔的》曝出的采访资料来看,这部剧的剧本创意来源并非出自TVB专业编剧,而是由TVB普通员工提出,通过搜集民间的猎奇故事整理而成。在搜集过程中,因为的士司机接触群体多、活动范围广,因此搜集到的故事自然也不胜枚举,甚至于当时因“出租车故事”太多,TVB还另外单独制作了一个网络短剧《降魔的番外篇》。

披上“魑魅魍魉”的外衣,《降魔的》讲的却是地道的人情冷暖、世间百态,甚至比不少现代都市剧显得更接地气。

比如利用沉睡三百年重新苏醒的“精灵”石敢当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嬉笑间展现当下都市风貌。

又如男主角马季的亲生父母,他们不愿意接受因意外死去、儿子成为孤儿的事实,以“灵魂”之体游离于不属于他们的世界,并在不停搭乘马季的士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说着二人对儿子的期许。最终,他们在同儿子的接触中解开心结,接受了那个普通的的士司机马季,明白了只要孩子过得快乐便足矣,从而放下包袱去往他们“该去的地方”。

纵观整个系列, “降魔”,降服妖魔鬼怪只是表象,降服人心中的心魔才是深层根结

世间本无魔,就如剧中一次次强调的那样,“ ”寄生于人的思想上,以人的恶念为食,每一次微小恶念的诞生,便让“魔”有了进一步滋养的空间。

就像反派郭展明,他是一个《悲惨世界》中沙威警长式的人物。但不同的是,为了片面的“正义”,郭展明一次次做出出格且偏激的举动,最终也堕入了“魔道”。

而马季,虽然看上去营营役役、碌碌无为,但内心始终保持着善良之心,无论对人对魔始终坚持循循善诱。也因这个特质,马季的降魔领路人“精灵”石敢当说他有种天生的“降魔”力量——从这一视角来看,剧中“精灵”“魔”的设定,代表的是 人性格的两面,最终走向如何,全凭内心所想

马季的降魔之路才刚刚开始,从“小人物”到“英雄”,显然还有更多讲述故事的空间。

《降魔的》用21集讲述他成为“降魔人”,在结局时埋下了一系列伏笔,《降魔的2.0》则像是等了3年的第22集,完全承接前作剧情。但另一方面,续集的立意再度加深—— 在“善恶”之外,还有关责任、信念

从行进到目前的剧情来看,马季在《降魔的2.0》中遇到的第一个关卡是新增的一个角色——撒谎魔,他以人性中自欺欺人的谎言为生,谎言越“逼真”,撒谎魔的力量便越强大。在这个“降魔”过程中,编剧把探讨的话题浓缩在了第八集。

在这一集里,马季在降服撒谎魔时被困入其编织的谎言中,撒谎魔让其相信自己已被击败并到了“死后世界”。这让本就有些“怯懦”且有心逃避降魔责任的马季显得“如释重负”,但另一面,他越是对“死亡”坦然,撒谎魔的力量就越强大。

在异空间的这段经历,成了“降魔人”马季的自我救赎过程。

在冲出撒谎魔的幻境之际,石敢当问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小马,降魔是什么”。剧中,马季微微一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而这个问题其实也抛给了观众——

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都要战胜自己的心结

0

2

港剧的“新灵异时代”

说起灵异题材港剧,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片单中肯定会有20年前亚视播出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三部曲一席之地。纵观《降魔的》系列的架构,与《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颇有共同之处,而且据此前监制方骏钊接受采访时的报道,《降魔的》从一开始也是冲着“三部曲”而去。

首先,《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和《降魔的》都有自己的 独立“宇宙观”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在第一部中将“宇宙观”的构想娓娓道来,除了人类之外,天师和僵尸处于对立面;《降魔的》的对立面则是精灵和魔。当自有设定置于现代都市背景,编剧就可以肆意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老不死、超能力等诸多元素就引起了观众强烈的观看欲。

而不同的是,《降魔的》在 以灵异事讲人间情外,它还融入了TVB一贯的喜剧元素

近年来,TVB不断在尝试用 “新奇”来突围。2016年,TVB投入大成本推出了《僵》,这部剧从宣传方面一直都向亚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靠拢,与之作比较。即便《僵》的宇宙观也相当完备,主创阵容也非常耀眼,但这部剧脱离人世间的百态,反而遭遇了收视、口碑双双“滑铁卢”,成为了味同嚼蜡的猎奇故事。

而后几年,TVB的灵异题材剧集渐入佳境,相继推出《一屋老友记》《降魔的》《十二传说》《金宵大厦》等一系列高口碑剧集,受肯定的比例远远高出其他题材,也形成了一系列“TVB新式灵异风格”—— 化悬疑为温情,讲灵异为世情

《一屋老友记》

比如《一屋老友记》,其披着“灵异喜剧”的外壳,但更多展现着老房子的柴米油盐,洞察着令人深省的家庭问题;《十二传说》在疑幻似真的都市怪谈中抽丝剥茧,揭开真相,呈现的是人性的复杂面;《金宵大厦》则用前世今生的设定串联出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以一栋大厦的变迁来讲述言之不尽的人生滋味。

《金宵大厦》

可以说,该类型剧种,属于TVB的自我创新,在TVB的市场接受度每况愈下, 探索迥异的风格,成为一种新的求存尝试。而在尝试之余,又不丢失浓郁的“港风”特色,这是其展现出差异化的特点,也不失为争夺市场的一大优势。

但只有新奇的元素、完善的“宇宙观”设定,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让一部剧收获观众认可的,永远是剧中的故事。 一切“魑魅魍魉”的新奇设定,全都是为了人世间的“恩怨情仇”而服务,这也才是《降魔的2.0》,以及该类型剧种能够突围的关键。

轮值主编: 依梧

作者:宵夜

编辑:减肥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