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永兴坊,除了“摔碗酒”,到底还有哪些特色成为了网红之地?

2020-01-03   黑猫的厨房

西安永兴坊,除了“摔碗酒”,到底还有哪些特色成为了网红之地?

听说,关注“黑猫的厨房”的人,怎么吃都不会胖!
西安的永兴坊,位于西老城区中山门内,这两年因为“摔碗酒”的饮食文化,成为了众多游客来西安打卡的网红景点。要说永兴坊和钟楼、鼓楼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有什么不一样,我想,除了历史文化背景,更多的就是和美食方面相关的故事了。

永兴坊,更多的是向人们展示了许多“非遗”传统文化,从民间技艺与特色小吃上,都特别富有陕西特色。要说“摔碗酒”是因为商业噱头体验过了,那么这里还有许多值得让你深入了解和体验的陕西民间的特色小吃,一定别错过。

在关中一带,一直有许多坊间流传下来的中式酥皮糕点,例如这个上面印着“囍”字的喜饼,猪油起酥的面皮,特别香,内馅是北方盛产的红枣做的枣泥,如果你对枣泥馅儿的食物特别喜欢,这个喜饼更别错过,同时,它也是民间老百姓家里办喜事的一种很常见的糕点。

山东煎饼大家也许都见过吃过,在永兴坊的这种“子长煎饼”您又尝过吗?都知道山东煎饼特别薄,但相比子长煎饼通透薄如纸样的做法,还是更吸引我。子长煎饼食用荞麦作为原材料,关中地区盛产荞麦,荞麦也是一种粗粮,用专用的小勺子把荞麦面浆均匀地平铺在一块受热均匀的铁板上,均匀的推开后,用不了1分钟,一张张薄如纸的煎饼就做好了。

食用的时候,用这煎饼包上土豆丝、胡萝卜丝等配菜,感觉和春饼又有了一些相似之处,但是还要蘸上关中地区都特别喜欢的油辣子,红红的透亮的,看起来让人更有食欲。作为南方人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样卷成长条的“粉”类食物,还以为是“陕西肠粉”呢,差点闹出笑话。

囍饼有大小,馅儿料除了用枣泥,也有很常见的鹅豆沙,都是在永兴坊的各种特色小摊上现做现烤,如果您想带点特色手信回家,还可以有包装好的成品,送人带礼盒,价格也不贵,还很大方好看。

除了热热闹闹的摔碗酒,永兴坊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场面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两位也上了岁数的老人,手拿木槌,高声吆喝,围着一个石磨一样的石盘不停地转圈换位子。这是糍粑?没错,而且不同于平时咱们吃的糯米糍粑,这是用洋芋(土豆)做的糍粑。洋芋,也叫马铃薯、土豆,在柞水县有这么几句民谣唱着--“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要得生活来改善,洋芋捶得稀吧乱”,这首民谣说的就是柞水的人民生活条件并不高,平时都是用土豆来当作主食。木槌不停地捶着蒸熟的土豆,会产生粘液和胶质,使普通的看似不起眼的土豆变得更软糯,口感更Q弹,就和用糯米做成的糍粑一样。

捶好的柞水洋芋糍粑,吃法也不少,喜辣的可以浇上关中的油辣子,或者四川的麻辣油,不喜辣的,可以简单的浇上清淡的香菜葱末,用勺子盛着洋芋入口,绵软又香滑,各有各的滋味。

听二位老人家说,这木槌其实也不沉,还可以让游客亲自来体验一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毕竟,捶糍粑看不少,这捶洋芋,也能在永兴坊这里能体验一番。

这是一种酥糖,和花生一起经过层层叠叠的捶打,花生和糖变得特别酥软,入口即化一点不为过,看这特别易碎您就知道,这花生酥糖和其他小吃街上的酥糖有什么不一样了吧?可以买点试试或者作为礼物带回家。

永兴坊的“非遗”项目还有不少,如果你到西安游玩,可别错过,许多民间技艺老艺人还有民间小吃,一次就能体验陕西地区的不少民俗风情和美食,真值当了!

黑猫的厨房,美食专栏原创作者,图文原创,盗图必究!

与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细枝末节,认真生活,好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