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霸据电影榜首位,它的孤独谁能理解?

2019-07-17   影视地平线

流量当道,让现在的影视界,始终处在混沌未开的朦胧状态,而用流量敲开利益的大门,中间则需要牺牲掉诸多需要精心打磨的东西,比如整体的故事内容,比如精湛的演技,比如所要传递的思想主旨。

当下,人们不自觉的沦为了一个只顾看脸的时代,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最容易忽略掉影视剧本质的时代,所有人趋之若鹜的,不再是影视剧的整体的架构,而往往只注重的,是影视剧中的某些个体,比如那些无演技却充当花瓶摆设的“俊男靓女”。

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原本已经归于平衡的影视剧天平,突然有一天开始变得倾斜了,那这也就意味着,文明最终回归原始,感性也取代理性,而人们对于影视剧喜欢的初衷,也不再是它所讲述的故事和传递的内涵。

因此,放眼当下,能够真正称得上优秀作品的影视剧寥寥无几,而大多数的作品,基本都成为了获取短时利益的工具

面对如此境况,每每心中烦闷之时,我都会重新反复的回味过去的经典作品,当然了,经典作品也有先后顺序的排名,当前,排在我心中首位的,是一部国产电影。

如果说演技,单领出这部电影的哪个角色,都足以吊打任何的流量明星,如果要看脸,其中的某位主演,直接甩那些个流量明星七八条街,当然,这部电影它不仅仅胜在故事内容,更胜在从内容中所要传递出的诸多思考价值。

这部国产电影便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目前豆瓣排名第一,评分9.6,而和它并列的是《肖申克的救赎》。

1

《霸王别姬》上映于1993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整整26年的时间,岁月流转中,将这块璞玉雕琢的越发拥有自己独特的光泽,每每回味一遍,就会重新跟着程蝶衣的人生轨迹又走了一回,而游走在梦境与现实中的虚幻,似乎总是有意无意的敲打着作为观众的我,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这部电影的时间是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结束,整整横跨五十多年的时间,就浓缩在这短短的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间种,五十年一晃而过,只是段小楼和程蝶衣却早已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乃至下下个世纪都无法忘却的符号。

大院里,小豆子初次遇到小石头,小豆子眼中透露出的复杂的情绪,成为了他一生的牵绊,而那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当小豆子和小石头躺在一个被窝里的时候,这辈子的情谊纠缠从此开始。

电影用了京剧《霸王别姬》的名字,这是一个霸王与虞姬的悲剧,似乎也在暗示着这部电影最终的归宿,小豆子和小石头经过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磨炼,最终成为了程蝶衣和段小楼这两个名角儿,可是,程蝶衣活成了真虞姬,而段小楼却始终是个假霸王。

有人说,《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是一部群戏,但是,我认为,这部电影只是程蝶衣的独角戏。

从最初固执的坚持唱着“我本男儿郎”,到最后,被小石头用烟嘴硬生生的纠正为“我本女娇娥”开始,这个世上,已经没有程蝶衣了,剩下的只有虞姬,那个永远活在舞台上的虞姬,在现实中弄丢了自己,却在灵魂深处找到了自己,当梦境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时候,程蝶衣固执的活在自己构建的梦境中。

电影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程蝶衣异想天开的想要一直拥有段小楼,和他唱一辈子的《霸王别姬》,殊不知,段小楼只是一个俗人,俗人怎么配拥有高贵的灵魂,所以,从清末开始,经历了军阀,抗日,内战等诸多动荡的时局,程蝶衣依旧是那个程蝶衣,而其他人,只是随波逐流的俗人罢了。

整部电影下来,我居然从程蝶衣的身上看到了1900的影子,那个《海上钢琴师》的主角,他们两个人有着相似的特点,那就是,早已经给自己划定了这辈子的范围,孤独且固执的伴随终身,1900的范围是那艘船,而程蝶衣的范围是那个舞台。

究竟这部电影在说些什么呢?

我觉得四个字足以概括,它就是“戏如人生”,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舞台上的霸王,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成为舞台上的虞姬,因为,我们不纯粹,缺乏纯粹爱的人们,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虞姬呢?

2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中,那种若隐若现的孤独感,一方面是给程蝶衣的,一方面是给传统文化的,而把程蝶衣化身成传统文化的最后坚守者,似乎也可以揣测出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用意。

《霸王别姬》中的年代感很足,而在时代变迁中,人们对于京剧从热爱到崇拜,再跌落到无人问津,甚至是唾弃,仿佛就像是一个人的一生那样,经历了诸多磨难,经历了所有的起起伏伏,却最终,在时代的蹂躏中,丢掉了自己,文化也再一点一点的丢失,就如同程蝶衣一点一点的从虞姬梦中清醒。

电影中,用故事的结尾作为故事的开始,最终当电影落幕,又回归到结尾,首尾呼应,顺理成章,只是,那把贯穿始终的剑刺穿了程蝶衣的喉咙,而程蝶衣最终也实现了生于舞台,死于舞台的誓言,一曲《霸王别姬》,唱出时代动乱,唱出人性复杂,唱出黑白不明,最终,送走了拥有纯粹爱的程蝶衣。

程蝶衣的自刎,似乎暗含着京剧这一文化的没落,即使,最后字幕出现了对于京剧复兴的征兆,可惜,缺乏纯粹爱的人们,怎么可能真正成为虞姬,所以,孤独的程蝶衣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离开。

文化没落,谁该负责?就像当下颇具戏剧性的一幕,自家的文化被邻居占为己有,可悲还是可怜?

3

这部电影已经过去整整26年时间,每一次回味这部电影,总会为程蝶衣的死而感到惋惜,可是,当走入新时代的拐点时,我突然发现,程蝶衣的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那个拥有纯粹热爱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苟活,不如带着爱离开。

张国荣让我们记住了程蝶衣,而程蝶衣似乎就是张国荣,那个拥有纯粹爱的男人,怎么可能被这个不堪的世界所玷污。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之后,再也没有思想内涵如此深刻的电影出现,而程蝶衣之后,也再也没有如此深刻的角色出现,难道,是我们电影技术或是创作水平退步了?

其实,是我们的心变了,变得不再那么纯粹,而那种曾经对于电影作品的的热爱,早已被浮躁所取代,本应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却不得不为利益而让道,快餐下的影视界,怎么可能再次把重心转移到钻研到作品本身中去呢?

所以,懂戏的人越来越少,起哄的人却越来越多,一曲《霸王别姬》唱罢,世上再无真虞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