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他的贡献和品格,值得全国人民尊敬和铭记。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夫人何泽慧,也是一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这对夫妇的故事,又励志,又温情脉脉,让人忍不住成为cp粉。
1.学霸间没有爱情
1913年10月16日,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后来跟着老爸钱玄同在北京生活。
他7岁进入北大教授们创办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10年后中学毕业。
出于爱国热情,他想读南洋大学的电机系(南洋大学就是后来的上海交大),但南洋大学用的是英文教材。
为了补英文,他决定先读两年北京大学预科,一考就考上了。
在这两年间,他对原子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把自己的目标变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钱三强与父母
1914年3月5日,何泽慧出生。她家是山西灵石的书香门第,出了很多进士举人,但她从小就住在苏州,6岁进入外婆创办的振华女校读书,直到18岁高中毕业。
这段时间,两人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童年何泽慧
1932年,钱三强预科毕业,考上了清华大学。
同时,高中毕业的何泽慧去上海考大学,她的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第二志愿是清华大学。
出发前,她老爸开玩笑说:“考上大学就去上,考不上就当丫环。”结果,她两个考试都过了。
经过一番考量,何泽慧选择了清华大学。
于是,钱三强和何泽慧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同班同学。
清华大学物理系对学生非常严格,他们这个班(物理八级)入学时有28个同学,升大二时减到12人,升大三时又减到10人。毕业的10人里,何泽慧是第一名,钱三强是第二名。
1936年清华物理系毕业照(前排右2何泽慧,后排左1钱三强)
虽然大学期间,钱三强和何泽慧被称为金童玉女,但他们之间真的只有纯洁的同学情谊。
国家那么困难,要学的东西那么多,哪有时间谈恋爱!
学霸是没有爱情的!
2.还没见面就恋爱
1936年毕业之后,钱三强被推荐到一个物理研究所工作,何泽慧却因为性别问题找不到工作。
后来,何泽慧前往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因为“日本人欺负我们,我想回来打日本”,她选择了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
但是,这个专业涉及很多德国的军工机密,既不收外国人,也不收女生,何泽慧经历了一番波折才让系主任破例。
1937年,钱三强被研究所所长引荐,到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读博。
他的导师是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和约里奥先生,也就是居里夫人的女儿女婿。
两个人分别在德国和法国学习研究,完成各自的论文。
本来获得博士学位就该回家了,但二战让他们滞留在欧洲,他们只能继续参加研究工作,积累经验。
1943年,德国和法国之间开放通信,但是信件不能封口,而且长度限定在25个法文单词。
此时何泽慧和家里人已经失去联系多年,她便给7年未见的同学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他有没有办法和国内通信,希望他帮忙向亲人报平安。
就是这封信,让他们开始频繁往来,关系越来越熟。
通信两年后,战事接近尾声,钱三强觉得时机成熟,就给何泽慧写了一封简短的求婚信:“经长期通信,向你提出求婚。如同意,我将等你一同回国,请回信。”
不愧是理科生,用简介的语言说清楚了所有,就是语气太刚了。
何泽慧的回复是:“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语言风格神似啊有木有!
1945年冬天,何泽慧独自前往法国和钱三强见面,然后回到德国。
第二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巴黎和钱三强结婚。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有效率!
结婚后,他们一起在居里实验室做原子核裂变的研究。
没过多久,何泽慧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经过团队协作,他们证实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在国际上引起轰动。
因此,何泽慧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钱三强夫妇在居里实验室
3.夫妻双双搞建设
1948年夏天,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带着半岁的女儿钱祖玄,一起漂洋过海,回到中国。
当时巴黎的工作条件很不错,约里奥教授想劝他们留下来。但他们表达了报效祖国的决心,约里奥·居里夫妇深受感动,不再强留,还偷偷让钱三强夫妇带走了很多重要资料和放射源。
一家三口刚在苏州落脚,行李就被国民党海关扣留。
钱三强不愿为他们服务,在大学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到达北平。
之后,钱三强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何泽慧成为研究员。
北平解放前,南京政府派专机来接专家学者南下,钱三强再次婉拒:“我实在是走不了,老母亲生病,女儿太小。”
新中国成立后,钱氏夫妇一起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开创祖国的原子能事业。
后来筹建“两弹一星”团队,何泽慧本来在人选名单里,却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家属,也是女生,所以最终名单里没有她。
但她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出力,氢弹研发中的一个重要数据,就是她带队验证的。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首次氢弹试验获得成功。
4.志同道合的爱情
钱三强何泽慧夫妇为中国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他们却终身保持朴素、谦逊、低调的特质。
钱三强作为领域开创者,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但他本人非常反感“XX之父”这个词。
他认为一项事业的成功源于集体的努力,他一个人他绝对造不出来任何东西,螺丝钉都造不出来,他只不过是在能力范围内尽了最大的努力。
何泽慧对于荣誉,也有着同样的态度。
1994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的时候,要写她的传记,她坚决不同意立传。
所以在这套书里,关于她的内容并没有出现在“物理学”版块,而是在书的最后。
编辑为此特别说明:“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印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特此说明。”
钱三强去世后,何泽慧依然不服老,八九十岁还坚持去高能物理所上班。
她对生活没什么要求,渴了和白开水,饿了吃包子馒头,上下班挤公交,衣服和书包也是修修补补很多年的那种。
她一直居住在中关村的老房子里,家里的东西也尽量保持着钱三强生前的样子。
那个小区曾经聚集了大量科学家,后来变得残破不堪,昏暗的楼道贴满了小广告,院子里堆积了各种杂物。
后来有更好的院士楼供何泽慧居住,但她拒绝了。
也许,这就是她怀念丈夫的方式。
钱三强和何泽慧,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神仙爱情”。
他们学识相当、三观契合,为一项事业一起奋斗,面对磨难一起坚持,面对荣誉一起沉默。
最感人的是,他们一起用行动影响了中国。
钱三强说:“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
何泽慧说:“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
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