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是种怎样的体验?为什么古代的皇权斗争此起彼伏?因为掌权的人生,真的太刺激了。
今天咱们讲讲古代任性皇帝的奇葩故事。
隋文帝早期很勤勉,晚年很任性。
可能是被身边的大臣劝谏太多,不喜欢读书人的迂腐劲儿,他做了一件广大学子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废除全国所有的学校,仅保留一所限额72人的国子学。
要知道,开皇年间,隋朝人口达到700余万户。只招72个学生,那升学压力真不是一般大。
幸好隋炀帝继位后,恢复了学校。是不是突然觉得,隋炀帝也没那么糟糕了?
西门豹大家都知道吧?
巫婆等人以给河伯娶媳妇为由,坑了百姓的钱财,还把新娘丢进河里淹死。
西门豹则把这群恶人丢进河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还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说起来也是应该名垂青史的节奏。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但他在南北朝时期却遭了无妄之灾。
公元558年,北齐境内出现了严重的旱灾。
皇帝高洋跑到西门豹祠求雨,结果一点反应都没有。
高洋很生气,直接毁了西门豹祠,还挖了西门豹的墓。
想要应对旱灾,应该学西门豹挖河渠啊,毁祠掘墓有啥子用嘞?
1781年,乾隆巡幸保定。
保定有个70多岁的退休大臣尹嘉铨,想要借此机会出风头,但他并不在接驾名单中。
老尹大笔一挥,写了两份奏章,内容是为其父尹会一请谥及从祀孔子庙,然后派儿子呈送给乾隆。
乾隆觉得尹会一没这个资格,写了朱批:“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治罪,念汝乃父子私情,故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当罪不可逭矣!”
大意是:谥号不是谁都能有的,念在你们父子情深,你的请求我当没看过,你以后安分些。
没想到尹嘉铨继续上奏,再次请求。
乾隆很生气,觉得这人给脸不要脸,回复:“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
然后,乾隆免除了尹嘉铨退休官员的身份,抓进大牢,还要查抄他在京师和原籍的家产著述。
尹嘉铨以前是搞儿童教育的,以名儒自居,他家的书籍超级多,有好几十箱,全部被运到京城检查。
一大群官员查了半个月,果然在尹嘉铨的作品中找到了一些不妥的言论,顺利给他安上了“大不敬”、“假道学”、“伪君子”等罪名。
其中最奇葩的一条罪名是“古稀罪”,尹嘉铨在《名臣言行录》中自称“古稀老人”。
在1780年,乾隆70岁时,他曾写御诗自称“古稀,”还刻了一方“古稀天子”的章。尹嘉铨这么自称,就是犯了大忌。
尹嘉铨认罪之后,有司给的建议是,将尹嘉铨凌迟处死,没收家产,销毁书籍,家人连坐。
乾隆看过奏折,出了一道长达千余言的上谕,先列举尹嘉铨的罪状,然后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把凌迟改为处绞立决,家人免受牵连。
可怜的尹老大爷,好不容易混到退休,就这样被绞死了。
当皇帝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
只要心里过得去,古代的皇帝们真的想怎么任性就怎么任性,权力在手,毫无顾忌。
简直说就是:只要我没有道德,你们就奈何不了我。
只不过,往往一次任性的代价,却是整个社会的动荡。
动荡到最后,“皇帝”终于被折腾成了一个历史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