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我们要注意这几个骗局

2019-07-25   步进历史

喝茶一时,赏壶一世,拥有一把好茶壶可以使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享受到茶趣。真品紫砂讲究多对于许多人来说,特别是普通百姓来说,都希望手中能够有一把好的紫砂壶。但是目前紫砂壶的价格体系非常混乱,特别是在一些茶城中,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的茶壶可能会在同一个地点出手,让人无法辨别其中的优劣。

有些商家为了降低制作成本,不仅没有采用纯正的原矿紫砂,还在普通泥料中加入了化工材料,以此来提高成品的光泽度——原矿紫砂壶色泽沉着内敛,而化工紫砂壶则有一种“贼光”。这种所谓的紫砂壶虽然价格较低,但是长期使用却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也不具备收藏价值。

泥料

一般一把壶一般需用1斤泥料,即使差点的泥料也要几十元,还要加上手工制作成本(现在农民工工资也达到两三百一天)、生胚做好进窑烧制也会有破损,有时候4个生胚进去烧制,只有2个出窑是完好无损的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再者就是包装、运费成本。因此普通紫砂艺人制作的做工一般的普通壶,一把售价便宜的也要四五百元才是是比较合理的,当然做工细致,刻绘精良的壶就要上到千元左右,用好泥料制作的因泥料成本也会略高,也会稍微贵一些。当然有的刻绘很好的也有价格几千乃至上万的都有可能。

简单地说,对于我们普通茶友而言,购买紫砂壶第一要考虑的是实用性、还有做工的好坏,泥料的纯正。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壶就好;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有好多壶友总是买壶之后才发现被骗,还是那句话多看少买,做好一些基础课之后再下手。

一、不要迷信职称

很多对紫砂壶不了解的朋友,常常会根据职称的高低来以为紫砂壶的价格,其实以作者职称高低来制定紫砂壶的价格,是比较片面的。看壶不单单要看职称,还要看你作品做的好不好。有些工艺师就作品一般。有些无职称者却作品新颖,功力深厚,只有艺术性和工艺性过硬的作品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还是那句话,看一把壶的好坏,首先要看泥料,然后看做工,接着要审架子,然后看壶的气度、韵味,最后看作者。

二、不要被“色诱”

这个话题已经老生常谈,纯正宜兴紫砂壶在没有泡养的情况下颜色绝不会太艳,应是暗淡中略显温润。一些聪明人采用拉坯或注浆工艺,轻轻松松一天数百个身筒。

再拼接上流水线方式制成的壶盖,壶把,壶流,喷匀艳丽夺目的化工泥浆烧制而成,这样的“疑似宜兴紫砂壶”光彩照人,大多销往汽车火车客运站,旅游景点,小商品批发市场,低端旅馆茶楼商场,敬请注意。

三、不要迷信所谓的“艺术性”

始终得牢记一点,紫砂壶的本质是用来泡茶的,不应仅强调它的艺术性,而应更多地关注它的工艺性,艺术性始终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紫砂界最高荣誉称号的全称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所以对那些“中看不中用哗众取宠”的奇形怪状壶,勇敢的大声说“NO”。

四、紫砂界没有“世界级大师”

某些制壶艺人,拿出来动辄“世界华人杰出陶艺家”,“中国紫砂壶文化XX大使” 或者全球知名大师等等吓死人的头衔。这些除了缴费外,都找不到评定机构的名头,只有那张纸是真的别的都是子虚乌有。

无非就是自抬身价,骗取利益。获奖证书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尽管某人的某个壶款确实在某次展会某次评比中获了奖拿了名次,但其含金量有多高权威与否有无猫腻,摆在你面前的还是不是获奖原件,答案只有一个字----愿者上钩。

五、作品数量是保证收藏质量的根本

收藏紫砂壶,藏家都有“藏珍”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宝贝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一把全手工紫砂壶,从制作到烧成工序繁杂,选泥料,切泥块,打泥片,围泥片,划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嘴巴,整壶流,千锤百炼,需要使用数十甚至上百种工具历经数十道工序。直到毛坯完成,晾干后进窑数次烧制,如果烧制过程中出现破损泥料瑕疵,那就等于前功尽弃。

一个正值壮年的熟练工手,制作中等难度的紫砂作品,一个月也就十几把产量,冬天还有2个月左右无法开工,一年能有百余作品已属阿弥陀佛。更不要说那些对艺术有所追求习惯挑战难度实力派创作型高手,其作品数量更为稀少但也尤为珍贵,其稀缺性令藏家趋之若鹜。

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能拿出上百款不同紫砂壶来,并且常年累月四处展览的大师名家们,这里只说一句,其来路和制作均值得推敲和论证。


那是年初的一个星期天,我去古玩市场闲逛。忽然听到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嚷道:“哎,坐车都挤碎了,亏了,亏了!剩下这点东西便宜了卖,卖多少钱是多少钱!”我注目一看,她的摊位上放着一把刻有坐佛像与楷书字体的龙形提梁旧紫砂壶。

中年妇女见我看她的货,就说:“便宜了,便宜了,卖点儿钱就行,省得回去坐车又挤碎了。”闻听此言,我忙问她:“你从哪里来?”答曰:“从陕北来,路上坐车时挤碎了好多东西,就剩这些了,便宜就卖,省得再往回拿。”

我平日喜欢紫砂壶,拿起这把壶我大致看了一下,这是一把小紫砂壶,壶身的一面烧制的佛像古朴,另一面刻有“财神佛祖”4个字。我心想,这没准是从哪个寺庙里收来的老壶,或许还很珍贵呢!于是问多少钱卖。她说:“便宜卖了,80元就行。”我把壶盖打开细看,发现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像是一把新壶,然而壶外观却色泽古朴,呈暗红色。

回到家,我把壶内外洗了又洗,为了杀菌消毒,又把它放进大锅里煮。水开了几个滚后,我打开锅盖一看,不禁目瞪口呆,紫砂壶竟变了颜色,锅里的水也被染成红褐色了。我用筷子夹出那把紫砂壶,它已经原形毕露,表面挂着肉皮冻一样上了色的骨胶,有些地方还留有没有煮掉的已渗入壶表面的碱性或乳胶白色,壶的表面大部分已显露出普通陶壶的土红色。这种陶制小茶壶,市面上也就卖10元左右。我不由惊呼:“原来紫砂壶也有假货!”事后冷静下来一想,多花些钱就当交了学费,买了经验,长了见识。


紫砂壶泡茶好处多多,而今社会对紫砂壶工艺品投资热潮的不断升温,“代工壶”、“假紫砂”、“毒紫砂”等造假也络绎不绝,甚至愈演愈烈。对收藏者来说,买到一把假冒名家的紫砂壶,认为不过损失了金钱,但其实不然,如果买到“假紫砂”、“毒紫砂”,损失的就不只是钱财,还可能是身体健康。

很多造假者为改善制壶泥料的颜色,会在紫砂泥料上人为添加化工原料包括氧化铬绿、氧化钴、二氧化锰和工业碳酸钡等。灌浆壶和拉坯壶均值得大家去谨惕。

灌浆壶就是把普通陶泥掺水机械搅拌成泥浆,为了模仿紫砂的质地,根据需要掺入锰、锌、铁等化工原料,然后在石膏磨具里成型,一个普通的工人,一天可生产三百到五百只。为了让成品壶表面更具诱惑力,还会使用抛光、打蜡,甚至涂上凡士林或皮鞋油等。而一般拉坯壶使用的是高岭土而非原矿紫砂泥。高岭土是1:1型层状八面体硅酸盐矿物,结构不同,成型的方式也不一样。一个熟练的拉坯工人一天可在机械转动的圆盘上拉制三百把左右。高岭土是白色的,如何把它做成紫砂的感觉呢?其一,往高岭土里面加化学色素,其二,成型后在高岭土表面喷上紫砂泥浆。

这些壶中含有重金属、有害金属,会破坏人体的酶系统,继而产生许多毒性,包括神经毒性。即便是长期慢性,也有致癌的作用。


小贴士:如何辨别紫砂壶的好坏

第一靠手感,高质量的紫砂壶摸上去,手感应该有细沙的感觉,不会太滑;

第二看色泽,真正的紫砂茶壶使用越久,色泽越光亮。但也有厂家靠抛光来磨亮茶壶的表面来造假,部分不法商家为了增加色泽,甚至在茶壶表面涂上鞋油。所以市民在购买时可尝试用热水烫一下茶壶表面,如果是假货,则会褪出一层油,甚至会有臭味;

第三靠特性,因为紫砂壶有其独特的属性透气。一位收藏家曾把一块湿润的毛巾垫在一把自己收藏的文革期间制作的紫砂壶下,过一阵,壶内竟然能渗出水珠。而如果一把紫砂壶里的水好几天都不干,也能说明这把壶存在问题。

如果大家遇到价格低廉而外观又貌似华丽的紫砂壶一定要慎重购买,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