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内,“大棍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戏外,董勇也保持着“英雄未老”的心态。
“徐师傅,我就不客气了。”
“客气什么,请客吃饭呀,来呀。”
在《三叉戟》最新剧情中,面对年轻小辈的“挑衅”,“大棍子”没有一点服老的架势。擂台之上,他英武不减当年,反应迅速、身手敏捷,趁对方不备反手就是一拳,直击要害。
剧中的“大棍子”武力值MAX,实际上,徐国柱的扮演者董勇也很“能打”。董勇京剧武行出身,是剧组的武力担当,再加上自身性格较直爽,自然间演活了暴脾气、擅抓捕的“大棍子”。
和“大棍子”一样,董勇是“老警察”了。在《黑洞》《重案六组》《绝对控制》等剧集中,一个个鲜活的警察形象,为他赢得“警察专业户”的称号。
电视剧《重案六组》剧照
此前,有粉丝把董勇饰演过的警察角色剪辑在一起做成视频,董勇看过后笑着说:“做得特别好,让人家看到我以前也是小鲜肉,而小鲜肉将来也会老。”
《三叉戟》临近收官之际,文娱头版(ID:wenyutouban)对话董勇,听他讲述一个演员的“警察情结”。
二十年前,“大棍子”因一场人质被杀事件与“大背头”互生嫌隙,他退出所在探组,从刑警队副队长变成为一名每天处理群众生活琐事的基层派出所巡警。好兄弟老夏的意外牺牲,促使他重新回到一线。
剧中,“大棍子”脾气爆、认死理、重情义,与最强大脑“大背头”、预审名提“大喷子”组成“三叉戟”。三个人携手办案、插科打诨,虽有矛盾,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拧成一股绳。
碰到事儿,“大棍子”常常第一个冲出来。第一集的老夏追悼会,“大棍子”当着全体警员和领导们的面,一脚把当时执行任务的年轻警察踹倒在地,责怪他关键时刻离开工作岗位,“大棍子”愤怒地说道:“你根本不配做警察”!剧集开篇,直性子“大棍子”的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
除了表现人物性格,董勇在演绎的过程中还特别看重警察的“气势”。老哥仨在酒桌上冰释前嫌那场戏,酒过三巡,“老三位”站在河边慨叹年华不再:“看那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三兄弟齐声念出的京剧《挑滑车》唱词,就是董勇为了增添气势,在拍摄时临时所加。
董勇常把“丢什么也不能丢气势”这句话挂在嘴边,剧中的“大棍子”是刑警、抓捕追逃的能手,有很多追逃、打斗的场面,年过五十的董勇坦言自己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还是和导演说“只要自己能做的,都希望自己上”,董勇说,还是比他想象的差一点儿。
气势有了,老警察身上的中年感怎么体现出来?
董勇自比性格与“大棍子”有40%的相似度,但一开始也找不到”大棍子“的感觉,直到有一天跟朋友聚会,熬夜喝了点酒,第二天眼睛肿肿的,一看照片效果,却觉得对了。“我找到了状态,不用刻意把大棍子演得那么有精神劲儿,现在这样更像一个52岁即将退休、从警25年的老警察的样子。”
剧中,“大棍子”在“老哥仨”中台词最少,董勇把他概括为“人狠话不多”。三人插科打诨时,“大喷子”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最能抖机灵;“大背头”金句不断,最能活跃气氛;话少的“大棍子”常常带来“反差萌”,为剧集增添喜剧效果。
偶然来一句“我认识你们俩可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一人给我一刀是吧,我真是两肋插刀了!”就把观众逗笑。剧中“大棍子”的口头禅“去你个大脚趾头的”,这句董勇的临场发挥,不仅令人捧腹,还很符合“大棍子”的人物设定。
对于《三叉戟》的真实感,不在于警察如何“打”,而在于对中年警察的多元刻画。第二十集中,“大棍子”在两个半小时内,驱车两百多公里找寻大额金融犯罪案的突破口,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规定时间赶到,并找到赃款。“大棍子”故作轻松的神态,也是人到中年在心态上不服老的真实侧写。
角色的气势要有,力不从心的现实也要保留。董勇说,“廉颇虽老,该上的时候绝对不退”。
熟悉董勇的观众,称他为“警察专业户”。1998年,通过好友李诚儒的推荐,董勇饰演了人生第一个警察角色,从此,董勇慢慢打开了演艺生涯的大门。
而后,董勇饰演了性格各异的警察角色。《重案六组》中有情有义、不善言辞的狙击手江汉,《黑洞》中脾气火爆、铁骨柔情的刑警队副队长王明,《绝对控制》中成熟老练的派出所所长仲大峰……董勇打趣地说道:“从刚从业的人民警察、队长、局长,一路演到即将退休的人物状态,我把警察从入警到退休的过程演了个遍。”
从上到下依次为电视剧《重案六组》《黑洞》《绝对控制》《三叉戟》剧照
相比以往塑造过的严肃、内敛的警察形象,《三叉戟》中的“大棍子”不拘小节,颇有一番生活气。但董勇认为自己在表演上最大的变化还是从内而外的心境,人到中年,又恰好饰演了一个符合自身年纪、心态的警察,“希望能通过这个即将退休的警察角色,向我原来演的那些警察致敬。”
身手不再敏捷、面对新科技的笨拙、保温杯里泡枸杞,“大棍子”这些“力所不能及”的一面,既为警察这个角色增添自然感,也让荧屏上不多见的中年警察故事走入了观众的心。
《三叉戟》讲追捕、查案,也于幽默里彰显公安剧中“人”的魅力,全剧最大的戏剧张力,亦来自人物关系的情感变化。
从最初三兄弟“破冰”,到后来老哥仨配合默契、屡破要案,随着金融大案逐渐浮出水面,“三叉戟”又因行事风格、价值理念产生分歧,情与法的纠葛、猜忌带来的关系再度破裂,将剧集推向最高潮。
“大棍子”重情义,在法与情的天平上,他始终倾向于情。在“三叉戟”关系再度破裂、互相摊牌的那场戏中,董勇认为“大棍子”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你知道我说的道义是什么吗?是德行,是品性,人与人之间没有法律契约关系,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大背头”选择站在“法”的一面,争执不下后,三人不欢而散,这又与多年前二人的矛盾形成呼应。真性情的“大棍子”带着一丝悲悯,暴脾气、重情义,人物身上的率直和热血,在这组公安群像中留下了让人敬重的一面。
戏内,“大棍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戏外,董勇也保持着“英雄未老”的心态。在高群书执导的电影版《三叉戟》中,董勇饰演的角色为警察局局长,“我想一辈子演警察戏,面对自己喜欢的角色,何乐而不为呢?”
采访尾声,被问及是否期待中年警察故事成为创作趋势时,董勇坦诚地说:“现在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还都是年轻人,我们要是成为影视剧创作的潮流,有点不切实际。”
后浪涌来,前浪也未曾退出江湖。
-END-
轮值主编:彤童
作者:奕秋
编辑:园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