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怎么带娃旅行?这样的打开方式,恐怕以前你没发现

2019-08-14     乐陪娃

又是一年暑期,也是出游的旺季,尽管各处人山人海,大家还是忍不住去“添堵”,哪怕是回乡探亲,也要给孩子一个体验的机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孩子旅行可以带给孩子很多有趣的体验和不一样的启发。

海边是很多家庭暑期游的选择,我们也不例外,这次选择的是青岛。

为了让孩子与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积累,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旅行,在旅行中积累。

作家张曼娟在书中提到她的经历,“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所经历的人和事物不一定是我们可以全盘掌控的,我们只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解决问题,去平衡自己的心情。孩子在这样的旅行训练中,得到的养分和经验,是在平时无法体会到的。”

带孩子去旅行

一、旅行前准备

1. 主题阅读

出行前为了让孩子了解目的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信息,我找出一些目的地相关的资料或者书给孩子看,每次旅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走向独立也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

搜集了家里涉及到青岛的一些书,《中国地图:跟着爸爸一起去旅行》、《中国:手绘中国地理地图》、《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还有网上查阅到的一些青岛的相关资料。

主题阅读

青岛相关主题阅读

青岛相关主题阅读

2. 青岛古建筑明信片

在网上看过一个“跟着明信片去旅行”,觉得很有新意,买了一套青岛的明信片。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青岛的古建筑,一方面尝试一下拍照的新意。

青岛古建筑明信片

3. 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思路

出发之前,通过主题阅读和古建筑明信片,孩子已经对青岛有了初步的了解或印象,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在中心的小圆中填上目的地青岛,然后在大圆里填上相关内容。可以是风景区、美食、对旅行的期待等。

和孩子一起制作思维导图

4. 自己的行李准备

出发前必做的另一项准备工作就是准备行李,而其中至少有一半都与孩子有关。请孩子将她准备带的东西一一列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醒孩子需要携带哪些类别的东西,比如衣服、书、洗漱用品等,由孩子自己安排、搭配,将打算携带的东西分门别类写在括号图里。

将行李物品列举出来还有一个好处是,出发前和旅行过程中,可以依照这份清单检查有没有遗忘或者遗漏,避免行李的丢失。孩子画图,我来帮她写字。

孩子画的行李图

孩子的独立需要妈妈一次次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吧,我们只要指导和补充就可以。

5. 归纳信息,根据兴趣选择景点、出行方式、路线

查看了青岛的景点:栈桥、八大关、小青岛公园、五四广场、奥帆中心、天主教堂、德国风情街、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金沙滩、海底世界、极地海底世界。

青岛的景点

和孩子商量确定哪些是必去的,哪些是选去的,并列出形成计划。

在地图上找出各个景点,圈出来,规划路线。

借助流程图制定行程计划,既可以按日期列出大的行程模块,也可以是旅行中某一天的具体计划。

青岛旅行路线图

这份计划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以孩子为主角的计划,或需要孩子充分参与的任务,才能更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旅行中感受美好

1.让孩子带路

坐火车时,让孩子自己去取票,寻找车厢和座位位置。公交站、地铁站看车牌。当然,这些都要鼓励孩子去做,当孩子能够自己找到时,及时地夸奖孩子,这样孩子才有更大的动力。

还要注意一点,毕竟旅行是以放松为主,这样的方式在旅行中偶尔使用,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就让孩子去尝试,如果孩子反感,也不要逼孩子去做,破坏了孩子旅行的兴趣,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孩子自己去取票

2.寻找明信片中的古建筑拍照、观察古建筑

拍照主要是我完成,让她找明信片,拍好后看看角度对不对。一方面是孩子对古建筑的了解,青岛的很多古建筑很有特色,通过明信片来寻找拍照角度,也让孩子尝试一些从哪个角度能拍到好看的照片。

青岛火车站

栈桥

花石楼

3.和孩子一起感受旅途中的美好

孩子每次看到大海都很兴奋,也许是一直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整天两点一线的生活,从单调乏味的城市中走出来,看到大海真是备受感动。

《旅行是最浪漫的教养》一书中说:旅行是为了走得更远,看得更多,让生活更美好。

无边无际的大海,快艇过后溅起来的水花,海滩上散落的贝壳,大海安静的样子,咆哮的样子…… 和孩子一起感受这份美好,倾听孩子分享旅途中的喜怒哀乐。

和孩子一起感受旅途中的美好

三、旅行结束回顾行程

1. 用思维导图记录孩子的旅行感受

最后对整个旅行做个总结吧!跟孩子聊一聊,这次旅行和他预想中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其中他最喜欢、最不喜欢的景点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呢?觉得有哪些安排比较好?好在哪里?

然后通过复流图将经验、教训记录下来。左侧列出准备的因素,中间方框填写实际发生的事情,右侧列出这件事造成的影响。

下次旅行记得借鉴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改进。

旅途回顾

2. 手工制作

在海边捡了很多贝壳,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将贝壳染色,做成各种颜色的贝壳。

用贝壳做手工

3.延伸阅读

回来以后又读了《神奇校车》其中的一本《有趣的食物链》和《深海动物》。

食物链,让孩子对海里的生物感兴趣,并画出食物链图。

孩子画的海中动物食物链

四、总结

很多人说,带孩子出去旅行到底划不划算,有人说,孩子这么小,什么也记不住,这不是花冤枉钱吗?

我认为,孩子在假期中一定要去出去看看。因为,不仅路上看到的一切美景,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走向独立也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

旅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知名作家沈佳慧在《旅行,是最好的教养》中说过:“当孩子用自己的双脚走出去、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所带走的纪念品,将会是一辈子都受用的无形资产。”

1. 带孩子旅行是有必要的

带孩子旅行,并不是认为孩子可以不用学习,不用读书,光是到处玩耍,而是希望赋予旅行一个不同的风貌,把教育延伸到任何场景。

从旅行的各种观察中,向别人学习待人处事之道;与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的相处中,练习包容与尊重;和小动物美丽的邂逅,认识不同物种的生存智慧,从而更加懂得尊重生命......这一切,无须扮演陪伴者的我们多言,孩子自然能够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并受到无形的影响。

把教育延伸到任何场景

2.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试着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整理行李、查阅书籍、搜集信息、取车票等,都可以让孩子来尝试,一次次的放手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3. 主题阅读,了解目的地

搜寻一些目的地相关的资料、书籍,让孩子对目的地的人文、历史、地理有一个了解。

进行一次主题阅读

4. 借助思维导图,和孩子一起整理思路

从旅行前的行李、路线整理,旅行中的行程记录,旅行后的心得感悟,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画出来,让孩子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思路。这些内容都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珍贵的体验。分享几种常用的思维导图:

圆圈图:我知道那儿

在中心的小圆中填上目的地,然后在大圆里填上相关内容。比如,那儿有名的风景区或名胜古迹是什么?气候如何?地形地貌如何?有什么美食?甚至他对这次旅行有什么期待,都可以填在大圈里。

思维导图:圆圈图


流程图:我们的行程计划

借助流程图制定行程计划,既可以按日期列出大的行程模块,也可以是旅行中某一天的具体计划。这份计划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以孩子为主角的计划,或需要孩子充分参与的任务,才能更好的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啊!

思维导图:流程图


括号图:我的行李

出发前准备行李,请孩子将他准备带的东西一一列举出来吧!

思维导图:括号图


复流图:总结与回顾

最后对整个旅行做个总结吧!跟孩子聊一聊,这次旅行认为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孩子的心得、感悟等。

思维导图:复流图

思维导图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棒的启蒙工具,鼓励孩子尽量用图画代替文字。用思维导图记日记,一方面符合孩子的年龄段,还可以从图画中理解导图的含义,有逻辑地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更细致地观察周遭事物。

5. 旅行还是以放松为主

当然,旅行的主要目的还是放松,这些旅行之中的阅读、拓展都要在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鼓励孩子参与但不要逼迫孩子完成,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和孩子一起放松

每一次旅行,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成长,当她像大人那样辨得清方向,看得懂地图,记得住景点名,能查阅书籍寻找答案,这对于孩子来说,潜移默化中的成长让孩子受益无穷。

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帮孩子过滤掉无用的信息,介绍帮助他找到事物内在的规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注意力也慢慢从如何让孩子成长变成如何先让自己成长,要努力让自己变成可爱的妈妈。而一起旅行,是让我在孩子眼中变得更可爱的最好方式之一。

每一次旅行,都是我们和孩子无比珍贵的回忆。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刻都发生着我们不知道的有趣的事,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去往另一个未知世界的旅行吧。

我们一起努力看到更多,感受到更多......一起成为一个敢于追梦的人!

乐陪娃,家有小学生,分享育儿心得,家庭教育经验。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抱团成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nvPrWwBvvf6VcSZ-W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