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囧妈》之后,王晶甄子丹的《肥龙过江》再烧了一把火

2020-02-03     得着说

王晶导演、甄子丹主演贺岁片《肥龙过江》的质量如何,这里暂且不论,这部电影给了得着两个惊喜:

一是步《囧妈》后尘,在网络平台腾讯视频、爱奇艺实现电影首映,再次确认了观众的消费模式,对影视圈来说,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二是再次确立了“娱乐大众”的电影风向,情怀、恶搞、自我颠覆、自娱自乐都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

《肥龙过江》的完成度和娱乐性都很高,观感爽快、细品甜腻,是一部典型的王晶式贺岁片,那种“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在特定的档期(贺岁档)依然十分受用。

对港产片比较了解的观众,从本片的海报和简介中便能找到这种“熟悉的味道”。致敬李小龙也好,“嫁接”甄子丹此前作品(《杀破狼》、《叶问》、《大师兄》)也罢,各类揶揄恶搞的桥段也好,圆圆满满的大解决也罢,都没有超越大多数观众的心理预期。

娱乐大众才是《肥龙过江》最大的价值。王晶的电影,大家心里有数,这也是为何这位港产片鼎盛时代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直到现在依然拥有不错票房号召力的原因。甄子丹的自我定位很清楚,他就是一位娱乐大众的专业演员,从宗师风范瞬间切换成两百多斤的死肥宅,一点都不违和。

自娱自乐与自我颠覆从来都不过时,一部电影的亮点与一位明星的人社有机结合,才是真正的娱乐大众,这就是《肥龙过江》的最大的卖点。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远些,像《肥龙过江》这样的作品,才是港产电影硕果仅存的继承者。有人说,港产电影已死,这句话说对了一半,至少,它娱乐大众的精神衣钵,被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了下来,并深入国内影视影视圈的“骨髓”。

《陈情令》梭哈式的“VIP中P”,《庆余年》因“加钱”而深陷盗版冲击,与其说是平台做得“不厚道”,不如说是移动端视频内容的消费者群体,一种自然而然的“排异反应”。

从尊重版权到重视渠道,观众们正在习惯于付费内容的消费模式,抵触情绪是有的,但像《肥龙过江》这样“单片加6元抢先看”的消费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尊重与接受。烧了这么多年钱的视频平台,终于在“大鱼吃小鱼”的半垄断市场格局形成之后,对风险与利润都不低的电影产业“下手”了。

网络大电影一直在做,却一直都不温不火,小成本、卖点不足、题材单一并不是问题的根源,这是一个漫长的培养市场和观看习惯的过程。观众或者说消费者们,需要培养用移动端、PC端和电视盒子看电影的习惯,一旦消费习惯逐渐养成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内容质量与数量的问题了。

“网飞模式”过于激进,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内,无论是腾讯、爱奇艺,还是字节跳动都很清楚这一点,于是,在今年贺岁档这个特殊的“契机”,才有了《囧妈》、《肥龙过江》的免费首映、收费首映模式出现。

《肥龙过江》到底值不值6块钱,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性问题,但当成熟、优质的影视资源与跨越多屏的视频平台相结合,院线的相对垄断地位被打破,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囧妈》、《肥龙过江》登陆视频平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mzOC3ABjYh_GJGVUP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