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7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众志成城抗疫情,科学补碘保健康”。旨在通过普及碘缺乏病相关防治知识,使公众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做好科学补碘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 基本上就和高智商说再见了
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对碘的需求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在坚持食用合格碘盐的基础上,要适当食用海带和紫菜等富碘食物。
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云南省是我国最早推行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省份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科科长王安伟介绍,云南省曾经是我国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省份之一。1940 年前后的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地方性甲状腺肿平均患病率为20 —25% ,病情严重的地区患病率高达80% 以上。1940 年,云南就开始在部分地区推广了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工作。2012 年起,各省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本省的食用盐加碘标准,云南省在既往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开展了食用盐碘含量新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经专家论证,最终将我省碘盐的加碘标准由之前的35mg/kg 下调至25mg/kg 。
云南省自实施普遍食盐加碘政策以来,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考核评估,2010 年,云南省99% 的县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2019 年全省129 个县(市、区)都处于碘缺乏病消除状态,人群碘营养总体上处于适宜水平。
既然碘缺乏病已基本消除,那么公众还需要继续食用碘盐吗?
碘缺乏病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碘缺乏,导致人体通过食物和水摄入的碘不足引起的,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难以改变,要改变自然环境中的碘含量也非常困难。
王安伟说,“调查结果显示,全省乡镇级水碘含量平均值仅为1.3ug/L ,是全国最低水平,所有乡镇都是缺碘地区。可见,云南省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自然环境都处于普遍缺碘状态。”
我省虽然129 个县都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但这是建立在全面落实普遍食盐加碘政策,大家都在食用碘盐的基础上取得的成绩。人体每天都要摄入碘,如果我们一旦停止补碘,碘缺乏病势必卷土重来。因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只有通过科学补碘,才能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
实践证明,食用加碘食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在购买、保存和使用加碘食盐时应该注意下面问题:
首先,应购买小包装和印有碘盐标识且碘含量符合云南省食用盐碘含量标准的加碘食盐,云南省碘盐加碘标准是25mg/kg ,允许波动范围是18-33mg/kg 。一次购买的碘盐不宜过多,存放时间不宜太长。
其次,碘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最好避光保存。
第三,为减少碘损失,菜品最好是在快要出锅前再放盐。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人群有所增加,于是矛头就指向了碘盐,那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卫生部门表示,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人群甲状腺疾病发病增多与食用碘盐有直接关系。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1.0 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甲状腺疾病呈上升趋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甲状腺疾病发生于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因素改变有关;另一方面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上升,特别是高分辨率B 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来源:云广记者韦琪
编辑:李青芸 郑惠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