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没势没本事的中年油腻男,也可以当一个好爸爸

2019-12-29     陈妍妈妈

临近岁末,电影院线的贺岁档又将成为电影排片的必争之地,以往贺岁档往往是喜剧片、家庭片的天下,但就目前上映的几部电影来看,我最想推荐的却是肖央主演的一部犯罪剧情片——《误杀》。

虽然这是一部翻拍电影,可它不仅翻出了新意,也被主创人员重新赋予了现实的灵魂。

作为一名育儿文章的写作者,最吸引我的还不是电影中跌宕起伏的故事线,而是它让我看到了像李维杰那样,一个没钱没势没本事的油腻中年男人,也可以尽自己的所能当个好爸爸。

1、爱孩子的妈妈

肖央扮演的李维杰,在小镇上开着小小的网络公司,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每次回家总忘不了去菜场捎点菜,看到在家操劳家务的妻子,也会真心地给她“爱的抱抱”。

父母关系融洽,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构建孩子安全感的关键因素。

2、可以有爱好,但不要沾不良的嗜好

人到中年生活苦闷,一般男人都会借助烟酒打发人生,但电影中的李维杰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其他不良嗜好,唯一的热爱就是看电影,他的人生格言是“当你看过了一千部电影,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离奇的事”。他在一个个别人的故事里,真诚地流着自己的眼泪,对电影的热爱和坚持就是的精神寄托。

别人看电影是休闲娱乐,李维杰看电影是在认真学习,他把从电影里学到的方法,用来帮人也用来自救。

3、善良又不失正义感

因为从小孤儿的经历,成年后的李维杰特别有同理心,也非常善良。在面对交不上网费的客户时,他最先想到的是客户家里的女儿要高考,他家最近比较困难,所以收不到钱就算了。普通的善良往往跟懦弱联系在一起,但看了一千部电影的李维杰,多少沾染了一些电影中英雄人物的正义感。所以当他看到别人在受到警察欺凌的时候,会伸出援手挺身而出。

他的善良让周围的人都愿意为他作证,甚至替他隐瞒真相,他的正义感使得大家不假思索地,选择和他一起站在残暴警察的对立面。

4、从不缺席孩子的教育

跟所有的父母一样,已经到青春期的大女儿平平跟爸爸李维杰的关系日渐疏离。她想去的夏令营要交一笔不菲的费用,妈妈因为李维杰一个人要养一家四口,平时日子过得紧巴巴,所以不同意交钱。

是李维杰最终松口,交钱送女儿去了夏令营。一方面是他觉得自己没念过什么书,不想女儿重走自己的老路。另一方面,也是他能够站在女儿的立场,充分理解这个年纪的女孩。

在平平在受到素察威胁情绪反常时,妈妈阿玉第一时间发现。基于从小对父母建立的信任感,平平选择将视频的事情告诉妈妈,也是因为对爸爸的信任,她才能在学校独自面对警察的询问应付自如。

素察一家不缺钱,不会为去夏令营交钱犯愁。甚至,他们早已经习惯用钱来帮儿子去解决一切问题。差点把别人的眼睛弄瞎,也只是赔钱了事,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儿子伤害别人的原因。这种“拿钱铺路”的教育模式严重地伤害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所以才让那个十几岁的少年迫切地想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才会在夏令营肆无忌惮地下药、偷拍,一次又一次疯狂试探着罪恶的底线。

5、把家庭当作信仰

《误杀》的主线是李维杰一家掩盖误杀男孩素察的经过,但背景隐藏的最大矛盾点,其实就是两个地位悬殊家庭之间的较量,比的是谁对家庭的信念感更强。

李维杰是流落异乡的孤儿,成年后是一间小网络公司的老板,说是老板其实自己也是什么活都干。人到中年,被日复一日的生活磨得满身油腻。他人生的全部,就是家里善良贤惠的老婆和两个聪明漂亮的女儿,这也是他想要拼尽一切来守护的东西。

而另一边,被误杀少年素察,父母一个是强势霸道的警察局长,一个是野心勃勃的政坛新秀,除了家庭之外,他们还有名利、权势、财富想要追逐。所以相比之下,他们缺少李维杰那种对家庭坚定不移的信仰。

两者的区别在于,当李维杰出差发现妻子没接电话时,就能立刻意识到危险,第一时间回到妻子和女儿们身边。而素察失踪后,父亲只关心他能不能按时出现拉票现场,帮他赚取选民的印象分。如果素察夜不归宿的第一个晚上,父母就能动用所有的力量寻找,可能最终还能让儿子有一线生机。

6、永远把家人放在第一位

按照世俗的标准,衡量一个男人成不成功,无外乎是看他能挣多少钱,能当多大的官。所以在那个市长候选人爸爸面前,李维杰看似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但是当妻子问他为什么转移素察尸体不告诉自己时,李维杰说的那句,“我是个没用的男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真的让人泪目,因为爸爸不就是那个家人遇到危险,总会第一个挡在前面的人。

李维杰一家最终能骗过警察,靠的是当然是全家人的上下一心,但是即便之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李维杰也不愿意让妻子和女儿们背负那么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一早就知道,妻子和女儿都有可能承受不住压力,将埋尸地点和盘托出,所以他瞒着所有人,独自转移了素察的尸体。这也成为了他最后赢得较量最关键的筹码。

当然李维杰隐瞒真相的做法并不值得推荐,但他对于家庭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却是他战胜心魔瞒天过海的精神支撑。

而素察一家,比起儿子爸爸更在乎选票和面子,妈妈拉韫只执著于母亲疼爱儿子的本能,却不关心在自己的疼爱之下,儿子已经变成伤害无辜的禽兽。

7、最好的教育就是“你在做,TA在看”

电影中妻子阿玉面对拉韫吼出的那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让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都印象深刻。

可禽兽都不是天生的,是后天被父母一步步养成的。

影片最开始有一段拉韫审问犯人的剧情,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仅凭推理就可以让嫌疑人认罪。在业务能力上,拉韫无疑是个办案果绝,惯常使用心理战的狠角色。可回到家里,醉心政治的老公始终把名誉面子放在第一位,不仅很少参与儿子的教育,还担心儿子影响他的仕途,每每只会对儿子严厉斥责。所以回归到母亲身份的拉韫,只能用溺爱和遮掩充当一个慈母的角色,拼命维系着父子之间焦灼的关系。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素察,从小看到的是心机手腕,是特权红利,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才有了他后来一次次在犯罪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李维杰靠着一千部电影和对家庭的信念,成功掩盖了一场误杀,可他始终在与自己的心魔做斗争。不过,最终迫使他说出真相的,是他看到小女儿为了要礼物,把70分的考卷涂改成100分。虽然他的欺瞒是为了保护家人,但在年幼的女儿眼里却变成了,只要稍做手脚就能逃避惩罚,获得利益。

电影中,李维杰苦笑着说要去给女儿买礼物,而他给女儿最好的礼物,就是对着镜头向所有人说出真相,接受法律的制裁。

有人对结尾觉得不理解,为什么李维杰骗过警察之后还要去自首。如果站在爸爸的立场就不难明白,作为爸爸,李维杰可以为了保护大女儿不再受伤害,选择隐瞒误杀素察的事实,也可以为了给小女儿树立正确的三观,独自承担法律的制裁。正如影片最后李维杰在警车里那番独白:“很遗憾重新拉近彼此的距离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但我希望这件事让你真正成长起来。”他所做的这一切,正是为了让女儿可以感受到父爱,又同时重新树立自己在女儿心中的形象。

有人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鸽子飞永远不过塔顶,替罪的永远是羊;有人感叹剧情是我们误杀他人,也曾被他人误杀;还有人觉得尘世永远有正义抵达不了的地方,公道比律法更有分量,但站在我的角度,我看到电影说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无论孩子是天使还是恶魔,身后都有一对爱他发狂的父母,一个没权没势没本事,卑微如斯的中年男人,也可以为家人激发出坚定的斗志和无穷的力量。

没有一个多余镜头,没有一句无聊的对白,相信无论是热爱犯罪剧情片的观众,还是倾向于家庭亲情的观众,都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图片来源:电影《误杀》

这是2019年发布的,第105篇原创推送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电影爱好者,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新书《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网同步上市中。

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ID:chenyanmama0514)欢迎关注,讨论育儿话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TskY28BMH2_cNUg_g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