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科幻作品,遭遇经典逻辑无法将故事继续讲下去的时候,就会借用量子理论,使得故事情节发展变得合情合理,又可以柳暗花明地进行下去。
有人做了一个非常精辟的总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脑洞不够,平行宇宙。
物理与哲学,探索的都是世界的本源问题,人类历史上最早期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伟大的哲学家,并且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大师到了晚年都会走向哲学思维。
这一切由双缝实验说起,在单色光源前放置一块有着一定距离的双缝的薄板,薄板另一边放置一块荧光屏,只要三块板之间的距离适中,荧光屏上就会显示出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光的干涉。
如果将光源换成机关枪发射子弹,则不会出现干涉情况,而若是用电子枪,则干涉条纹再度出现。无论是光子、电子,还是中子、质子,我们都能够得到类似的干涉。
这些粒子在经典中是粒子,而在这里却表现为波,而且这种波并不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实验发现当入射的粒子是一个一个通过双缝时,也会出现干涉现象。
这种波粒二象性不可避免地带来争论,粒子是怎么通过双缝的?当你在每个缝都设置粒子探测器以探知每个粒子是通过哪个缝时,你能得知粒子路径,在屏幕上也得到唯一的荧光;
当你要观察干涉现象时,那么粒子是同时分开地进入双缝,通过与自身的相消或者相长最后形成干涉!
哥本哈根学派认为:选择观察干涉现象,则电子是以分开的波函数进行的,即走双路径;如果选择观察电子路径,则电子是以浓缩的粒子单一路径行进的。
这样的解释,太违背我们的观念了,历史怎么可能由目前的行为而决定呢?这太不可思议了。
爱因斯坦深受决定论和实在论影响,他认为物理世界是一个确定的状态,客观实在独立于人的意识,而且随时间有条不紊地行进,一切都满足严格的因果关系。
和爱因斯坦站在同一阵营的薛定谔认为:在观察之前,波函数是延展的,各种可能性同时存在,而直到发生观察,波函数才坍缩,即唯一确定。
他认为世界是完全确定的,著名的薛定谔的猫就是来反驳嘲讽这种概率解释的,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中有一只猫,一个毒气瓶和放射性物质,一旦物质衰变则会打开毒气瓶杀死这只猫。
猫的死活与物质是否衰变有关,而物质原子衰变受波函数影响,而波函数满足叠加原理,故在打开盒子观察之前,原子处于衰变和不衰变的叠加态中,猫也就处于死和活的叠加态中。
猫究竟是死还是活?难道只有我看它一眼的时候,才能决定猫是死是活吗?这不也太荒谬了!
再后来,爱因斯坦和两位同事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最为著名的EPR悖论,即量子纠缠,认为量子纠缠超越了相对论所限定的光速,能彻底反驳量子论。
思想实验是这样的:设想有一个量子系统由两个自旋为1/2的粒子构成,每个粒子的自旋要么向上要么向下,总自旋为零。现在将两个粒子放置在相隔遥远的两个地方,两个粒子的自旋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自旋向上或向下处于叠加状态。
那么测量了其中某一粒子的自旋,一旦知道其自旋向上(向下),那么另外一个粒子的自旋必然向上(向下),这个过程无需时间,即刻发生,这明显违背了相对论的光速限制,而且这种效果是到底什么物理力作用的?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其中有它的对应量,即完备性判据。
当我们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却能确定地预言某个物理量的值时,必定存在着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对应于这个物理量,即实在性判据。
但波尔认为这种纠缠是普遍的,并且是确切存在的,物理世界不是定域性的,它们之间有着“影响”。虽然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所得到的结论都与观察者有关,但相对论没有扯上意识,它完全符合客观实在性的要求。
直到后来约翰·贝尔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假设我们的世界具有不由其观察而产生的物理上的真实属性,同时假设物体可以相互分离,使得在一个物体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同时影响到其它物体,证明了相互关联的可观察量满足一种约束条件。
自然界若遵循这个不等式,那么爱因斯坦胜出,世界是局域性的,量子力学不完备,需要隐变量来完善。
1982年阿斯派克特通过孪生光子的偏振实验,证明了贝尔不等式被违背,也就是说波尔是对的,但爱因斯坦和波尔早已仙逝,不知他们如果还在世,会不会有新的见解?
物质的本质是波粒,是有很多个微粒的组合,微粒不断的解析,就是心念。
因此不管你现在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是穷困潦倒,是障碍重重,是身无立锥之地,都没有关系。
重要的是你的心念,只要你的心念改正了,那么感召的都是正能量,假以时日,命运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现代物理学有一个最伟大的发现,那就是:物质就是能量。
这也是爱因斯坦对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他向我们揭示,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所形成,不管是玉石、铁矿、木头、草木,你、我、他,包括我们的身体和心念情绪都是由能量所形成。
物理学家想找出物质的本质,当他们探索得愈深,就愈感到迷惑,他们简直无法相信,在量子纠缠里说,一个粒子,可以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当你看它的时候,它就定位在你的眼前。
物质是来自念头,是来自我们的思想。
如果不是先有飞机的念头,科技是无法创造出飞机的;如果不是先有写这本书的念头,这本书也不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把一块方糖放在瓦斯上燃烧,只会产生火光、热和油腻的碳块,可是如果把它吃进肚子,却能创造出许多事物,为什么?
是的,是因为思想,思想创造物质,书的写作也是来自思想,也是来自一个念头,至于对于你有什么影响,也要看你的思想。
你生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来自思想,以及你思想所创造的结果。
我们的每个思想和意念都负荷着不可思议的能量,这些能量会透过各种形式实践自己。
你的思想会创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你的思想能让你陷入痛苦,也能让你离苦得乐。思想创造出善与恶、美与丑、成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天堂与地狱……
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我们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呈现。
每一个思想,即使只是小小的念头,也会变成一个东西,而每一样东西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一个想法,也只是来自一个小小的念头。
生活是由小事所组成的,没什么大事,但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大事。
思想具有能量,语言是有声的思想,所以语言具有很强振波。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埃默森曾经说过:用刀解剖关键性的字,它会流血。足见语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备了创造和毁损的能力。
我们虽看不见言辞,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身边的言辞会渗透我们的生命。
言语看似简单,但影响却相当深远,我们每个人都是魔法师,可以用言语对别人下咒,也可以用咒语帮助别人。
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个咒语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身上,因为咒语是发自于你,你就是整个振波的中心,不是吗?
每个念头就像一颗种籽一样,在种籽里面,你无法看到大树,但只要你播下种籽,并持续浇水灌溉,种籽自然会把自己所需的东西,吸引到身边来,而成长茁壮。
参考资料:
暗物质 鸟飞过天空:量子力学面对的哲学上的困难.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量子力学:心变了,命运也就改变了.
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