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出现消化道出血该怎么办?需要立即停药?

2020-03-24   用药无小事

抗血小板药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用药,临床使用广泛,但是此类药物在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的同时,常会伴随着一些治疗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与消化道损伤有什么关系

  •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的消化道损伤症状隐匿,患者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剂量越大,相关消化道损伤风险越高。
  • 若存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会明显增加消化道损伤的发病率。
  • 同时存在潜在溃疡风险的患者,易发消化道损伤。
  •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发生消化道损伤也与服药方式相关。

阿司匹林<100毫克/日、100~200毫克/日和>200毫克/日剂量的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3.7%、11.3% 和9.8%。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有0.6%因上消化道出血而住院。

阿司匹林治疗相关的消化道损伤随时间延长而耐受性增加,服用阿司匹林的早期,更易发生胃黏膜损伤。在服药后3个月达高峰,12个月内为高发阶段。

随着阿司匹林应用时间的延长,胃黏膜具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及耐受性,黏膜损伤反而会减轻。抗血小板治疗相关消化道损伤出血后果严重,支架术后3个月内是高发期。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发生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血小板治疗的消化道损伤,要识别高危人群。

  • 高龄是消化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消化道保护机制受到破坏或减弱。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不要超过100毫克/日,急性期抗血小板药物的首次负荷剂量可酌情降低。
  • 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史的患者出现消化道损伤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发生过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其危险增加13倍。

  • 幽门螺杆菌(Hp )感染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筛查并根除 Hp,对高危患者同时给予有效的抑酸药物或胃黏膜保护剂,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严格掌握长期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证并调整至最低有效剂量。
  • 此外,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和饮酒,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多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联合应用螺内酯、抗抑郁药物等。要合理联合应用抗血栓药物,应该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尤其是高危人群。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警惕消化道损伤

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也是在临床中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二级预防常用的药物,其属于非体抗炎药物,消化道症状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之一。

临床上,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出现胃部不适,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或出现腹痛、黑便等不适,应尽快就诊,查胃潜血或便血,确定是否出现出血。

吃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该怎么办?需要立即停药吗

发生消化道损伤时,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需要根据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进行个体化评价。

  • 如果患者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可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而给予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
  • 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出血,常常需要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直到溃疡愈合。但某些患者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血栓事件的风险,如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近期行支架的患者。此外,出血及出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也会增加血栓的危险。患者联合使用多种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时,如果发生严重出血,应考虑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

  • 对于心脑血管事件高危患者,建议不停用阿司匹林,而氯吡格雷至少停用5日。但是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置入裸金属支架6个月内、药物涂层支架1个月内的患者,建议继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 严重出血威胁生命时可能需要停用所有的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如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要在严密的监测下,至少观察24小时,如没有发生再出血,可重新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但需与抑酸剂PPl联合用药,同时要密切监测溃疡出血复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