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1968)认为,人如果不能建立“自我认同感”,就不能确定“自己是谁”、“自我价值”、“生活方向”。
小红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每次考试基本都可以得全班第一名。小红这么优秀,完全是因为父母的严格要求。从小红上学开始,父母就会严格给她制定学习的时间以及学习的计划。小红很听话,知道按照父母的规定去做。
小红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取得了双百分,她兴冲冲的拿着试卷跑到父母面前“邀功”, 可是父母只是说:“别骄傲,还有下次考试呢。”小红听完很不高兴的走开了。
有一次她在日记中写到:“我考满分父母都不高兴,是不是因为我平时做得不够好,父母不喜欢我了?真想做一个完美的小孩。”
很多悲惨的事件,都根源于无法“自己认同”。 孩子考得好,父母没有鼓励;孩子考得不好,父母批评,这会导致孩子不知道自己怎么样做才是对的。慢慢的他们就会对自己不认同,还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有认同感的孩子总会开朗、自信,建立孩子的自我认同对他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1-
“自我认同”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培养孩子自尊、自信,勇于面对困难
有自我认同的孩子才会对自己有信心,在学习上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生活中他们有自信和别人主动交往,能够有更多的好朋友。而且和朋友交往时,会有自己的思维。更懂得自尊,不会一味的依附别人,更不会做出讨好其他小朋友的行为。
√自我认同的孩子会给自己规划人生目标,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多的憧憬
认同自己的孩子能够处理好生活中的困难,当面对挫折的时候也会机智的应对。他们更懂得给自己未来制定一些规划,并且按照这些规划慢慢发展的更好。他们这种长远的打算能够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并且对未来一直抱有希望。
√自我认同能够让孩子更清楚的认识自身的价值,独立自主的生活
Marcia(1966)指出,形成自我认同的人,很少听信权威,也更少受到外界负面评价的威胁和动摇。
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思想独立、行为独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从来都不会受他人思维的影响。不会因为别人的贬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能够顶住外界的压力、克服很多生活中的难题。他们更容易有幸福感,以自己为骄傲、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拥有自我认同的孩子思想上非常独立,就算生活有不如意的事情也会用自己聪明的头脑跨过这些困难。当自己有目标的时候,会坚定地前行,不理会旁人的阻止,更容易拥有成功。缺少了自我认同也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作为父母应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2-
孩子缺少“自我认同”的表现
- 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没有直面的勇气
小凯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长十分宠爱他。在家的时候家长从来都不用他做家务,每当小凯主动去帮忙的时候妈妈都会说:“弄乱了我又得收拾,你这是来给我帮忙还是添乱的?”不管做什么妈妈总觉得他是在帮倒忙。
小凯不敢去尝试一些新事物,因为父母从来都没有给他肯定。他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只要有问题他只会找父母帮助,从来都不会自己面对和处理。
- 孩子总觉得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觉得没有存在感
很多孩子在家调皮捣蛋,只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这是因为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他们没有感受到自我存在感。
例如:小明和伙伴说:“我爸爸妈妈特别忙,没有空管我,我真想离家出走,看看我是不是真的不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太少了,所以孩子会觉得自己可有可无。
- 不承认自己的优点,每当别人夸自己的时候都会反驳
有些孩子会过分谦虚,每当别人赞美他的时候,他总会找出自己的缺点去证明他不行、他很差。其实这正是因为孩子没有自我认同感,面对别人的夸奖他会很不自在,他觉得不配别人的夸奖。
自我认同对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很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谢弗定义:“自我认同”,意味着对“自己是怎样的人”、“要去向何方”、“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相对稳定和连续的认知。只有具备自我认同的孩子才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家长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自我认同。
-3-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认同”
- 平常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现在的生活压力确实比较大,很多父母工作都非常忙碌。不过即使再忙也别忘了关心孩子,可以抽出空余时间陪孩子玩儿一个小游戏,或者在周末的时候陪他出去接触一下大自然。如果没有非常多的时间就可以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抱抱他,亲亲他,或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 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肯定孩子的进步
莉·沃特斯的《优势教养:发现、培养孩子的优势教养的实用教养方法》一书中提到:
父母关注孩子的优势,会让一个孩子能够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因为坚定的自我认同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可以正视并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从优势出发并不意味着忽视缺点,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缺点并予以纠正。
当孩子在学习或者生活技能上有一些进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鼓励他,这样就能帮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更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挫折和困难。孩子的小事情可以适当的让他自己做决定,尊重孩子的想法,肯定他平时正确的行为。
- 鼓励也要有技巧,不要让你的鼓励变成孩子自负的理由
《Extreme ownership》中提到:“当自负遮蔽我们的判断并阻止我们看清这个世界时,就会变得具有破坏性。这就需要检查自我,并以高度的谦逊行事。”
很多家长懂得鼓励孩子,所以不论孩子是进步还是失败,都会对他进行一些鼓励。时间长了,慢慢孩子就会有自负的心理,这样就会造成他另一个不正确的心理状态,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鼓励只需要在孩子有很大进步的时候进行,平常一些细微的小事也可以忽略不计。
孩子只有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才可以形成自我认同感。允许孩子在成长中好奇探索更多新事物,多给他一些成长的空间,并且鼓励他勇敢前进。
————————————
我是妈咪有方,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每天分享育儿知识,教子也可以很轻松。
妈咪育儿有良方,关注我了解育儿小知识,互动留言不要停,轻松带娃不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