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亲子沟通中扮演哪种角色?协助者还是破坏者,只在你一念之间

2019-09-22     妈咪有方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天一大早,五岁的小鹏就闯了一个祸,或许是心情太好的缘故,小鹏起床之后,就在家里跑来跑去,结果一不小心,撞到了外婆的身上。虽然外婆没有摔倒,可是上了年纪的她还是被小鹏撞得很痛,只不过,外婆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是脸上的神色,还是可以让人察觉的。

这一幕,正好被小鹏的爸爸看到了,眼见小鹏撞了外婆之后就当没事发生一样,爸爸立刻就火大了,当即重重地骂了他几句。

爸爸的责骂,让小鹏的好心情一下子没了,甚至还哭了起来。外婆见状,只好跑过去安慰,表示自己也没有被撞疼,又说小鹏是不小心的。然而外婆的安慰,只是让小鹏哭得更厉害了,与此同时,小鹏的爸爸也更火大,责骂的语气也变得越来越重了。

客厅的吵闹惊动了小鹏的妈妈,她赶紧放下厨房的活走了过来。妈妈一边试图平息老公的怒火,一边也开始安慰起小鹏来。说来也奇怪,也不知妈妈对着小鹏的耳朵说了什么话,居然就真地让他停住了哭,不仅如此,小鹏还郑重地向外婆道了歉。

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的怒火才总算平息了下来,只是如此一来,一直的心病也变得越来越重:这孩子,怎么总是不听自己的话,却对妈妈言听计从呢?


小鹏爸爸的疑惑,可能许多家长也会有的吧。有不少孩子,他们常常会对某一位监护人非常信服,对方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地满足;可是换成另外一位监护人,却变得死活不依,比如小鹏对待爸爸那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家长在亲子沟通中扮演的角色

  • 沟通中的破坏者

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就不得不提一下“沟通中的破坏者”这个概念。

它出自《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向大家展示了沟通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而且把沟通中参与的一方,分为协助者与破坏者两类。

所谓破坏者,就是指总是喜欢对被沟通的对象进行负面评价,总会让自己的言语伤害对方的自尊和自信的人。很明显,上文中的小鹏爸爸,在与儿子小鹏的沟通中,就承担了破坏者的角色。

  • 沟通中的协助者

而小鹏的妈妈,就是典型的协助者了,即常常对被沟通的对象进行正面评价,从而让他们更有自尊,更自信的人。

虽然在上文中,没有详细描述妈妈平时是怎么与小鹏交流的,但是从她几句话就可以让小鹏止住哭啼,而且还能主动道歉,就足以看出小鹏对妈妈是很信任并且信服的,而这正是沟通中的协助者才能产生的效果。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能解决小鹏爸爸心中的疑惑了吧,孩子之所以不听他的话,正是因为他总是扮演沟通中的破坏者这一角色,相比之下,妈妈却是沟通中的协助者,这种角色的差别,就决定了孩子到底是听谁的话。


著名的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也曾经在自己的名著《非暴力沟通》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沟通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需求,并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对方建立深层次的联系,而不是迎合自己的需求。

美国的一位语言学家艾伯塔.梅瑞宾甚至还总结出了一套沟通公式:沟通的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表情。

沟通公式

语言是必要

和别人进行沟通,语言是最好的工具,一般来说,也是必要的工具。因为语言能够承载很多的信息,通过语言的交流,就可以达到信息的交换,从而实现沟通的目的。

然而对于沟通的整体效果来说,语言虽然必要,却不重要,更不主要。比如在艾伯塔的沟通公式里面,语言就只占了7%的比重,可以说是相当少了。

音调很重要

在这位专家的沟通公式里,音调是非常重要的,音调高的,往往意味着语气比较强烈,情绪表达也会比较明显,这种情绪,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高音低的,则往往语气比较弱,情绪也不怎么显露。

通过调整音调,就可以让被沟通者产生不同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随音调的变化也很剧烈,这就是为什么艾伯塔认为它能占到38%这么高比重的缘故了。

表情最主要

根据沟通公式,不难发现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表情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比语言和音调加起来还要重要。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一个人尝试与他人沟通的时候,别人首先会关注到你的表情,并一直将它作为重要的参考对象,以此来揣摩你的真实意图。


了解了沟通公式,相信大家应该明白,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了。

简单的说,就是尽量让表情和善,也不要使用过高的音调,并且尽量用不那么刺耳的话语,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沟通的效果最大化。

关于亲子间的沟通,以下这三个原则也是父母需要掌握的。

沟通三原则

  • 关键期原则

要想让沟通的效果更好,就必须抓住沟通的时机,对于每个孩子来讲,都有所谓的沟通关键期,也即咱们常说的,管教孩子要趁早。如果父母错过了这个关键期,以后的沟通也就很难有好的效果了。

  • 适龄性原则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沟通上也需要有所调整。有些父母没有注意这些,无论孩子多大,都是同一套沟通方式,这肯定是行不通的,在多数时候,总会让沟通的效果变得负面。

  • 个性化原则

对于不同的孩子,往往也应该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这一点,也需要父母们多加留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个性的,沟通在他们身上起到的效果,也与这些个性有关。


尽管沟通是双向的,但实际上,在亲子关系中,真正把握主轴的,还是父母,而不是子女。正如著名教育专家卢勒所说: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的沟通钥匙,父母与孩子各有一把,但父母手中的那把,才是更重要的。

今日话题:你觉得自己在与孩子沟通中,是扮演了协助者的角色,还是扮演了破坏者的角色呢?欢迎说出你的看法。

————————————

我是妈咪有方,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每天分享育儿知识,教子也可以很轻松。

妈咪育儿有良方,关注我了解育儿小知识,互动留言不要停,轻松带娃不费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yrieW0BJleJMoPMm6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