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是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外人面前却不敢说话?

2020-04-10     素质教育观察


随着球球的一天天长大,姐姐逐渐有了新的烦恼:
球球在家的时候是个“小话痨”,一天到晚围着家里人叽叽喳喳的,总是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但是一出门球球就变得畏首畏尾,或者是家里来了客人就躲着半天不敢出来,问他问题不是不回答就是小声说话,不敢在有比较多人的地方发言,每天要带他去幼儿园的时候都情绪不好。



其实这也是很多家长们的共同烦恼,明明在家的时候活泼可爱,怎么一见到外人就不敢说话呢?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可能不仅仅是内向的原因,也是这个时期他们正处于敏感期,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


首先,我们要先来看看孩子是为什么不爱表达?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孩子内向,其实内向和外向一样,只是一种性格,这并不算一个贬义词,家长不需要太过担心;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空间会相对较小,精力和注意力会比较集中,观察事物更加仔细认真,更有耐心。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孩子不够自信,从小到大不爱表现、不爱说话,家长可以想想是不是某次他曾经因为说话受到你们的批评。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孩子存在焦虑情绪,内心恐惧,安全感的缺失和不足,让他不确定自己说话是不是会有人听,是否会有人理解,是否会有人喜欢,那他就会自己规避这种风险,不愿开口说话。


既然了解了孩子们不愿开口的原因,接下来就要说说该怎么解决了。



了解孩子的个性,不给孩子施加压力。有些家长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活泼开朗,见谁都热情,希望自己孩子也这样,但是每个宝贝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自来熟”,有的“慢热”,不顾他的感受让他在陌生人面前展示自己反而会激起他的抵触心理。


球球学了架子鼓和街舞,每次客人来,姐姐不是让他跳一段就是让他打一段,本来球球在外人面前就不大说话,现在一表演完就跑回自己的房间,生怕妈妈再喊自己展示,把孩子逼太紧可能会有反效果。



让孩子走出家庭封闭式“小天地”,扩大交友范围。很多时候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和孩子相处时也不愿走出家门,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只有家里这一块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他沟通交流的能力。平时可以多带他出门,可以是小区的玩乐场所,可以是宝妈们的聚会,让他多和小朋友们玩耍,逐渐扩大社交圈子,也就不会那么怕生了。



多给孩子一点鼓励,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很多时候,家长们看到孩子人前不怎么说话,都会替孩子辩解道“这孩子比较内向”,虽然本意是想给孩子解围,却也给了孩子一种消极的暗示,让他更加往这方面发展。


我家小宝刚开始的性格是和球球有点像的,在生人面前露怯。这时候不要着急,刚开始我对他的要求只有可以和客人打声招呼就好,等他逐渐适应了,就是能够给客人端一杯茶,接着就是能够和客人对话,然后才是能够在人前展示自己,都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多鼓励他。



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交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很多方面孩子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交状态,为人处事落落大方,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会往父母的方向发展。



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时刻给孩子创造开口的机会。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问路、购物,请求陌生人的帮忙,或者鼓励孩子帮助其他小伙伴;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帮忙接电话,给邻里传话等,锻炼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


孩子的每一种行为都有他的原因,孩子活泼开朗、能说会道固然重要,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只有耐心对待悉心栽培,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活动,才能让他们好好成长!


(图片来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Z83aXEBrZ4kL1Vi77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