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分清这2种类型,有助于及时治疗

2019-11-14   康爱多网上药店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营养来源。只要妈妈或孩子没患特殊疾病或者妈妈没有使用特殊药物,6个月内的孩子都应该接受纯母乳喂养。但是,纯母乳喂养或者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孩子,生后依然可能面临一些风险,母乳性黄疸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康爱多特邀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儿科主治医师严虎,为您详细解答;

擅长:新生儿疾病,以及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儿童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后期,严博士也将会为我们讲解更多关于治疗黄疸的内容知识。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母乳喂养所引起的黄疸。这种情况多数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皮肤红润,但母乳喂养不久后皮肤却变黄。一般新生儿黄疸2-3周便会消退,但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

这是因为宝宝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这个现象就叫做母乳性黄疸。约有10-15%以喝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

为什么喂养不足容易导致黄疸严重?

主要因为孩子出生后吃的少,肠蠕动就少,胎粪排出延迟或者少,从而导致胎粪里的胆红素经肠道再吸收增加。另外还有些研究显示饥饿可以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相关酶的活力不足,导致体内增多的胆红素得不到及时的处理。

母乳性黄疸分哪几种?

1、 早发型

主要是母乳不足,开奶晚,胎粪排出延迟造成的。

2、 晚发型

主要是由于母乳中富含P-葡萄糖醛酸苷酶,增加了胆红素肠肝循环造成的。

特点: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毫 克/分升〜30毫克/分升;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持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患了这种黄疸的新生儿一般不会出现其他的不适症 状,精神、吃奶、大小便都和其他的新生儿没有什么区别。

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好了,本期内容也即将结束,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预防及治疗黄疸方面的知识,欢迎关注"康爱多网上药店",并且点击我们的专栏,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相应的知识内容!


好课推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宝宝黄疸的相关知识,比如:

--为什么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应该怎样治疗?

--如何护理得了生理性黄疸的宝宝?

--母乳性黄疸的处理办法?

--病理性黄疸怎样判断?何时就医?

康爱多特邀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儿科主治医师严虎,为您详细解答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视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