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早就知道咱们宾川有一个少数民族易地扶贫搬迁村落——尼萨村,“尼萨”在傈僳语里是幸福之意,一直都想去这个幸福的村落看看。借着中央、省级媒体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咱们宾川的发展变化进行采访之机,小编也随行来到了尼萨村。
走进尼萨村,富有特色的傈僳族建筑矗立在村口,在蓝天白云下显得熠熠生辉;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房,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整洁、干净的水泥路上,脸上挂着朴实笑容的少数民族群众迎面走来;楼与楼之间,绿化清洁,景观优美,民族团结的墙面宣传画随处可见;活动广场上传来孩子们嬉闹的笑声……一片幸福祥和的景象。
据了解,尼萨村搬迁户以傈僳族和彝族为主,祖祖辈辈生活在金沙江和渔泡江沿岸的高寒山区,严酷的自然条件给村民脱贫奔小康带来了不少困难。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于2017年搬迁至金牛镇彩凤村委会大坪地村,距城区12公里。现有安置搬迁户98户358人(含李家坡村19户7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49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随迁户)3户9人。搬迁点安置区统一规划面积67.7亩,以“人畜分离、集中建圈、培育产业”为目标,统筹建设集中安置区,集中养殖区、农业发展区,配套文体活动室、篮球场及水电路网等公共设施,概算总投资近6800万元。
搬迁点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技服务组+贫困户”的帮扶模式,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培植发展产业,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产业增收问题。按照人均1亩经济林果,统一规划种植沃柑60余亩,软籽石榴290余亩。同时,还积极动员社会企业参与扶贫,引入南涧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县供电公司按结算周期进行兑付电补工作,建设占地8.4亩,总装机容量330kW的光伏扶贫电站,实现户均每年3000元的收益。
不仅尼萨村民家庭产业增收问题得到解决,孩子们上学也越来越方便。彩凤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董必相告诉小编,尼萨村现在一共有43名孩子在上学,统一采用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同时给予一定补助,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现如今,大伙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看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尼萨村党支部书记李新华由衷的感叹到:“以前在老家钟英乡赵卡拉村委会字左拉的时候,葡萄石榴都没有吃过,家里面就种核桃、青花椒、苞谷这些,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活。给老母亲200元钱,她连用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搬出来以后村口就有卖东西的,很方便,日子也越来越好。”
从平川东升村委会咪下村民小组搬迁至尼萨村的李树军在2015年就考取了驾照,但因老家交通不便,一直未能实现买车的愿望。现如今,李树军不仅买来了小汽车,还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部,日子越过越好。李树军说:“老家存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问题,生存环境很恶劣。但家里老人还不愿意搬出来,通过多次跟他们讲政策,最后还是搬出来了,现在老人家都不愿意回去老家了。”
自2017年搬迁点建立以来,到现在为止已接近两年的时间,群众的经济收入也有了较大的改观。截止2018年年末数据统计,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4580元。与此同时,尼萨村的幸福之路又有了全新的规划,下一步计划将集体资产养殖圈舍以股份形式入股南涧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展生猪养殖,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签订协议组织实施;同时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教育引导搬迁点群众积极融入新环境,就近就地在县内企业务工或打零工,形成“一村一品”的脱贫攻坚产业体系。
稻草人/图文 小酸橙 吴松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