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宾川“西大门”之称的大营镇,多年来,充分发挥地处宾川与大理连接线上重要节点的优势,紧抓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契机,立足特色,富民兴镇,充分展示宾川西大门风采,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罗富花是宝丰寺村的傈僳族村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宝丰寺村一直是宾川比较偏远、贫穷、落后的贫困山区村寨。
宝丰寺村民 罗富花
以前我们傈僳族的老祖宗就住在这里,之前我家在村里面还是很贫困的。
2011年5月,穿境而过的鸡足山旅游公路正式建成通车,为傈僳山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罗富花一家发挥临路优势,在国家民族团结进步项目和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对房屋进行了改造,开起了农家乐,用傈僳族特色美食和文化接待到鸡足山的游客,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
宝丰寺村民 罗富花
我开起了农家乐,慢慢的生意越来越好,外国人、外省人,还有藏族同胞都来我这里,一家人的生活也好起来了,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沿鸡足山旅游公路往大理挖色方向,来到宾川大理交界处右转,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展现在眼前。前行不远,一个幽静的小村庄映入眼帘,一幢幢白色的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格外显眼。整个小村古木参天、景色宜人、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身处这样安逸而秀美的环境中,你可能无法想象过去茅草坪村落后的面貌和恶劣的生活条件。
茅草坪村民 杨义才
没改造前,村里是泥土路,车子都进不来,经济作物也运不出去,经济非常贫困。
茅草坪村民 王继雄
房子都是茅草房,偶尔有一两家瓦房。
如今,漫步村中,规划整齐的楼房、新建的村活动场所、修葺一新的烂泥塘,干净整洁的道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茅草坪村民 杨义才
现在交通方便了,东西也可以拉出去了,外边进来的人也多起来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幸福感也高起来了,基本上家家都盖起了1—3层的小洋房。
大营镇位于宾川县西部,是宾川通往大理的必经之路,也是滇西北上四川的要道。全镇辖4个行政村,1个华侨社区,人口28573人,居住着汉、白、苗、傈僳、彝、哈尼等少数民族及1669名归侨侨眷。近年来,大营镇抢抓机遇,以“做精一产、做特二产、做活三产、做美乡村、做实民生”为目标,形成全镇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营镇党委书记 时雷
完成华丽高速大理连接线大营段建设项目,投资17406万元的国投大理光伏发电二期项目也已于2018年5月全部投产。同时,还实施了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日产6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首条年产200万吨砂石骨料生产线也已投产。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大永”高速公路顺利建成,大营镇立足大项目、衔接争取小项目,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储备、申报、衔接、实施,依托重点项目建设来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启动实施了石门河水库左岸灌渠输水渠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宝丰寺民族团结进步项目、岩淜村彩色透水混凝土道路及文体活动场所建设、贫困地区第二批示范点茅草坪村建设等一大批项目,全镇对外开放水平和吸引投资的能力得到新的提升,镇域经济得到加速发展。
大营镇人民政府镇长 赵贵荣
大营镇坚持守住生态、建美村庄,坝区农田成为天然生产性绿地公园,河流水岸线和路域成为景观小品的城乡协同格局,强化林地、土地管控,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绿化美化的投入,把农耕文明、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乡村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大营镇还围绕葡萄、柑桔、冬早蔬菜这三大支柱产业,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重点做好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工作。巩固了萂村模式200亩优质葡萄基地,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探索生产建设产业化路子。
同时,积极发展杨柳村高寒地带夏播蚕豆基地,着力引导瓦溪河底、华侨社区和大营石门河片区柑桔基地建设,引导观音箐饮食经营户组建餐饮协会,努力把有特色的农业基地打造成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不断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大营镇党委书记 时雷
大营镇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结合大营镇的实际,紧紧抓住思想这个先导,坚持学思用贯通、知行信合一,既不固步自封,也不急躁冒进,立说立行,边做边想,努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张玲 王静红 张文静/报道
七郎/编辑 责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iJjdW0BJleJMoPM7u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