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到年末,这部压了许久的国产剧终于露了头。
从筹拍到杀青再到预告,粉丝巴巴地在官博底下等定档等了一年多。
没想到这一天,猝不及防地,它裸播了——
《庆余年》
说起来,这部戏,最开始吸引到我的,是演员表里的三个字——
陈道明。
《少年包青天》里的八贤王、《康熙王朝》里的玄烨,有价无市的老戏骨,他能出演网剧?
第一反应,这戏配吗?
先来看看剧本的原身。
改编来自猫腻的同名小说,一部古早的男频爽文。
看着好像有点不入流。
好在作者的文风有特色,故事线复杂但能自圆其说,人气向来颇高。
不过,小说好看,不意味着戏好,《将夜》、《择天记》就是前车之鉴。
还缺个人,谁呢?
一个好的编剧。
这部剧很上道,请来了王倦。
江湖上有名的“三不写”——
弱智的主角不写,
弱智的反派不写,
狗血三角恋不写。
有他加持,这戏才算是稳了。
稳在哪?原著是本实打实的穿越小说,所有人物的行事动机就出在这点上。
但guang电禁穿越,于是倦大索性用主角写小说的方式替代。
我不说我穿越,我就是写了本书,你能怎么办?
一波操作狠狠打了那些把广电当盾牌的编剧团队。
然而,即使如此,剧开播后仍有观众不买账。
为何?
这样的卡司、这样的服化道,你竟然不是正剧,反而是部主角一路开挂的爽剧?
最初奔着正剧而去的观众纷纷给出差评,导致这部剧开分才7左右。
直到回过神后,找到正确方式打开再看,咦?香了。
评分也一路上升了,目前豆瓣8.0。
的确,他是个“爽”剧,
但它爽得好。
01.
既然是“爽”剧,主角自然少不了金手指。
这个一路开挂的男主,名叫范闲。
名字听着就很讨嫌,也确实如此。
一穿越到庆国,就被追杀,身体还变成了婴儿。
娘死了,爹也不疼。
躲开了杀手后,就以庆国户部尚书范建的私生子身份养在澹州祖母的府里。
这么个苦情开局,惨吗?
惨,也不惨。
惨的是身世,不惨的是主角有挂。
爽文的套路,第一武力值要高。
于是主角从小就被能与四大宗师比肩的高手五竹指导。
第二人要聪明。
于是干脆就让他保留了现代记忆,少年老成。
管家越矩管教我的下人?
表面不动声色,循循善诱,等人把脸凑过来了,再一个巴掌打下。
师傅半夜领我开馆挖坟?
二话不说,直接开干。
师傅好奇,你不问我为什么吗?人家反而一副我什么都懂的淡定样儿。
违和吗?当然。
可因为一开始就说了这是个现代人,所以剧里的一切无厘头都有了说法。
但挂开多了,容易生厌,因此人物必须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怎么拉近呢?
这就是王倦剧本最有意思的点——角色讨喜。
范闲这人活得通透也洒脱,细枝末节从不往心里去,心里却其实比谁都明白。
就拿范闲祖母来说,从小到大,祖母对这个孙子的态度都很微妙。
世家子弟读书,乃是第一要事。
远在京城的范闲父亲派来个老师,祖母不仅对这事不上心,言语中仿佛还发出一个信号——
不想让范闲成才。
这么看来,祖孙二人离心,那是必然。
结果到了范闲要离开澹州去京时,这个中缘由才逐渐明朗起来。
祖母看似疏远,实则是知道他身世隐秘,为了护他周全不想他出头。
所以他临走前在祖母额间留下一吻。
这个吻,既是对祖母过往疏远的理解,也是对祖母感情的回馈。
这场对手戏极好,好在哪?
人物有感情了,观众也能感同身受了。
但情在真,不在滥。
范闲父亲,身为户部侍郎,位高权重。
却把儿子一人留在千里之外的澹州,从小到大不闻不问。
小时候,女儿去澹州小住,他只接嫡女回京,却不管儿子。
所以长大后的范闲来到京都见到父亲,直接拒绝了父子情深的戏码。
也没多苦大仇深,反正都是明白人就别说场面话了。
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的聪明人,甚至有时还自带官方吐槽。
观众能不喜欢吗?
02、
当然仅是主角讨喜是不够的,庆余年妙就妙在,它是个群像故事。
而且,配角的人设也完全不脸谱化。
比如,我们就来看看,同样是“爱财”,怎么写出不重复的人设。
男主继母的儿子,范思辙。
一出场就追在账房先生背后要钱。
一场戏,就知道,得,又是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不仅如此,在家也很怂。
什么内院争斗之事一概不知,整个人就是一钱串子。
的确,这人是挺二不愣登的,但人家不是个草包。
喜欢钱是真的,会赚钱也是真的。
看起来虎,可行事依然有着自己的底线。
一有外人说自己家里的闲话,管你是什么权贵,下意识的就要跟人干架。
钱要赚,家人也要护。
有缺点也有闪光点,人物才算立起来了。
再讲另一个人,王启年。
谁呢?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机关的文员。
穿的体体面面,讲话斯斯文文。
一份好工作,暗地里却干着倒买倒卖的活计。
也没少赚到油水。
可你抓着他了,他变脸也快。
一番话,情真意切,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奸商的智慧给他学了个十成十。
不过,名声如粪土,钱财似性命,倒也光明磊落。
你们看,同样是“财迷”,这俩一个财迷得可爱,一个财迷得欢乐。
看似相同,却又完全不同。
03、
当然,角色有血有肉,故事撑不起来,就很容易变成随便刷刷的下饭剧。
不过这部剧,虽说只是网剧,却难得的“不敢倍速”。
为什么?
反转太多。
当然,不用担心,《庆余年》一如王倦一贯的作风:喜欢反转却不故作高深。
就像前面所说,男主自小被寄养在澹州祖母府中,折折腾腾地,也算平安长大了。
但该来的总会来,忽有一日府中的管家联合外人投毒,并且还派了人专门暗杀。
想来想去,最大的嫌疑人莫过于继母二姨娘。
为了什么?
家产。
男主决定一静不如一动,干脆直接上京,查明此事。
不出所料,一来,马车就被拦下。
自己的护卫被调离,改由一个摸不清路数的小厮护他到范府。
小厮故意绕弯将男主带到神庙。
守门的人本来是阻拦,转头出来后又说你可以去偏殿。
男主稀里糊涂进去后,与一个神秘的鸡腿少女相遇。
小厮是谁?为什么去神庙?庙里的贵人是谁?少女又是谁?
直到这,男主都还怀疑这一切是姨娘为了争家产才有的一场戏。
所以,小厮送他到范府,准备告辞时,他还诧异对方竟然不是府里的下人。
接下来,你以为男主要开始跟姨娘斗智斗勇争家产了吧?
谁想,面见范父的时候,他爹知道了他的怀疑,直接在饭桌上三方对峙。
一连几个铁证砸给继母柳氏:
投毒的周管家是你派去柳州的。
周管家是接了你的密令才与鉴查院联手。
能在鉴察院做手脚的必是皇族中人,而你的堂妹正好是。
这么多证据你怎么说?
凶手会承认自己是凶手吗?当然不会。
那范父是傻吗?当然也不。
范父只是太了解自家的姨娘,她没那么蠢,也没那么大的胆,她会为争家产搞事儿,却绝不敢杀范家少爷。
本以为要内斗好几集的姨娘,就这么从王者变成了青铜,够反转吧。
然而,反转多,但不乱,而且松弛有序,看着不累。
更奇妙地是,剧情里的钩子一直能牵着观众走。
笑完之后还得问,犯人不是姨娘,那又是谁?
4、
其实呢。
策划整场局的人是庆帝。
男主以为自己回来是一场家宅内部财产相争的伦理大戏,没想到只对了一半。
争家产没错,但争的却是“内库”。
与他相争的人也不是范府姨娘,而是太子与长公主。
先来讲内库是什么?
范闲的母亲是个商业奇才,所获财富无数。
她死之后,商号划为国有,交由长公主李云睿管理,称之内库。
但长公主是为太子一脉,内库实则是太子的根基。
皇帝不满内库为太子私有,于是搬出了范闲。
并且钦定范闲与长公主之女联姻,接替内库的掌管之权。
长公主和太子二人,一个不满女儿嫁个无名小子,一个不想内库大权旁落,所以才策划了最开始的暗杀。
一计不成,又打算在男主进京当天用宫女拦车毁了他的名声。
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庆帝的眼睛。
为什么本来应该在男主进京时拦路的宫女没有出场?
因为皇帝先手派人给解决了。
为什么男主原来的护卫被调离,新来的小厮带着他去了神庙?
因为皇帝想撮合他于长公主之女见面。
也就是藏在案底下的鸡腿少女。
皇帝全然知道长公主与太子的手段,可他只是暗地里见招拆招。
后来叫来俩人对峙,雷霆之怒,气的却不是他们野心勃勃。
而是手段龌龊、不够高明。
为什么?
因为帝王懂人心。
你在太子之位,如果不争,那就是你不够格坐这个位置。
你可以争,但你再怎么争,也都是我在的掌控之下。
这就是帝王心术。
而范闲也不是皇帝爱护有加,非保不可。
只是个鱼饵,用来钓这些活在普天之下莫非皇土里的芸芸众生。
将内库物归原主只是个名头,测的全是隐藏在之后所有人的小心思。
如此看来,每个人都只是皇权下的一枚棋子。
这也意味着《庆余年》虽然是“爽”剧,内核却不傻白甜。
男主最后真正要对抗的应该是帝国的根基,也就是,这个根基的集成者庆帝。
陈道明饰演的庆帝,从头到尾无名无姓,他是一个符号,是封建思想最好的模本。
帝王心术,看懂的人才能侥幸逃生。
而《庆余年》,它的核心就在于活着二字。
如今,剧情刚起了个头,却留下了许多悬念。
那个只在台词里出现的男主的母亲——叶轻眉。
为什么同样会现代的黑科技,她也是穿越来的吗?
她留下的箱子里到底放了什么?
而且她,又是为何而死?
在这里也就不给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过多剧透了。
值得提一嘴的是,作为新晋人气小生的肖战在剧里饰演双面间谍言冰云。
因为原著是个大后期英雄所以戏份不多,但人设很带感。
可以期待下后面的表现,也算是个追剧的彩蛋吧。
【头条号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