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藏在旧城的古巷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很多清远人都不知道……

2019-08-01     清远微盟

街巷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因为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

很多人知道拥有半部清远史的下廓后街

但是后街里的古巷

不知你又去过没


今天小萌就去探访了藏在

下廓后街的三条古巷


地标·昔日的酱油厂

在先锋路骑楼附近的旧酱油厂可谓是这一带的地标,酱油、腐乳、南乳都是在这里生产的,但昔日辉煌的酱油厂已经拆迁多年,成为一个商户租用的停车场和练车地。



进去之后发现里面空荡荡,且停满了车,很难找到旧日的踪迹。


听说,停车场的这些红砖房是以前酱油厂的宿舍,如今酱油厂拆了,只有几栋砖房仍然伫立在此。


古巷尾

——前是店后是屋的巷子


古巷尾连通下廓后街和先锋西路

是一条非常古朴的巷子

饭后散步的街坊们总是停下来互相寒暄

充满了人文烟火的气息



一元一串的牛杂

据阿姨说,牛杂档从98年开始在南门街摆街,后来辗转到女人街,到现在固定在古巷尾巷前,已经21年了。

无论是牛杂、丸子、萝卜豆腐……都是一元一串,多年没升过价。

老屋外面是商店


小卖部,可以说是巷子的标配了,巷子里的小朋友都会来这里买零食。



跟阿姨闲聊时,她回忆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嫁过来这边了,以前古巷尾的路很窄,只够人通行,这些年越修越宽,小车也能过了。



没想到古巷里还有充满年代感时装店,无论是招牌还是摆设,都能瞬间把你带回儿时的回忆里。



巷子里理发店、改衣店,不知道有多少人帮衬过呢~




古巷尾的市井生活


在这里,很容易就发现人们还在坚守着自然古朴的生活方式,仿佛城市的生活变迁与他们无关。



在一棵棵绿植后面,藏着一户人家,无论是屋里的人还是物件,都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



不知是谁家的小猫,百无聊赖地打量过路的人,它悠闲的姿态就像这条巷子给人的感觉一样“慢”。


红砖瓦房、破旧的木门、门前还有一口已经干涸的井,过去人们都来这里打水吃,现在每家每户都通了自来水,方便多了,只是那种集聚一起的方式不复存在。



老屋·巷尾

这里的老屋墙面斑驳,爬满青苔,不知住过多少代人,掩藏了多少回忆。



古巷尾的很多房屋的墙面已经剥落,用竹棍架着铁板接着掉落的墙灰,以免误伤行人。不知道这些房屋以后的命运,是拆迁还是修整?




走到巷尾,发廊、商店一应俱全,听到车辆的喇叭声、街头的叫卖声,摩托佬穿巷而过,又觉热闹起来。



方伯里

——一度出尽风头的巷子


作为清远最古老的“小区”之一

藏在下廓后街的方伯里

好像并不为大众所知


斑驳的古墙、高大的老树,方伯里是一条与古巷尾垂直的古巷


每次经过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巷子里玩耍,那份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真是让人不想长大~



巷子里一个从他爷爷辈就住在这里的乘凉阿伯讲,方伯里历史可追溯到两百多年前,古时被叫做“黑巷”,后来清朝时一户张姓人家高中进士,这段历史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民国时期,这里一度是清城镇菜场,巷口是清远水文站,专门观测、收集水体资料,后来菜场变成一间间房屋,水文站却搬迁到郊区。

每家每户的门前都修有坐墩,一条并不很长的麻石巷,却也见证了清城的历史变迁。

永安里

——深藏在巷子里的巷子


走到方伯里尽头和以前的酱油厂交界处

就是永安里



和热闹的古巷尾、方伯里不同,这条古巷十分安静,只听见几户人家传出的电视声、聊天声。



结语

从永安里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走在相对繁华热闹的旧城街头,小萌想的却是下廓后街的几条古老小巷,城市越来越新,小巷却越来越老,甚至可能有一天会消失。



最后附上古巷的地图~




你还知道清远的什么古巷?

让这些古巷被更多人知道

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吧

*编辑:小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RWCY2wBUcHTFCnfWa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