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官厅湖

2019-10-12     老铁情谊

0120# 原创 作者 铁四师 朱德全 铁道兵战友网 2019.10.11

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永定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和河北省怀来县界内,常年湖水面积在130平方公里左右。这里山清水秀,湖光山色,碧波荡漾,鱼光泛舟,静影沉壁,物阜民丰,被誉为“京畿明珠”。

北京今年的夏天特别热,权威部门宣称是建国70年以来第二个高温炎热的夏天。三伏天酷暑难捱,立秋了还不凉快,秋老虎肆虐,人们天天盼降雨降温。台风“利奇马”就要来了,气象台发出了大风暴雨蓝色预警,并预报气温将要降好几度,终于可以凉快两天了。结果“利奇马”与北京连个照面都没打,蜻蜓点水般在城里掉了几个雨点。“利奇马”一走,京城的气温迅速爬高到了33度以上,热浪重新袭来。

听说距离北京城不远的官厅湖畔气候凉爽,比北京城要低好几度。原铁4师住在北京的几个老战友相邀到官厅水库一聚,叙旧避暑。

官厅水库旁的东花园小镇,素有北京后花园之称。它坐落在长城脚下,南靠燕山,北倚官厅水库,连接塞北草原,依山傍水,气候凉爽,距北京城仅70公里,有高速公路直达。这里还是著名的优质葡萄园生产基地,出产优质葡萄酒,现在是著名的塞北生态旅游区。

受战友谢立宏、张明明和张思潮邀请,原铁4师政治部的钮鲁生、陆振尧、肖上潘、许士靖、杨卫国、杨战开、朱德全等一同前往。战友们都曾在铁4师政治部工作过,一个单位的老战友了。钮鲁生资格最老,原是铁4师政治部宣传科的笔杆子,后调《铁道兵》报社工作,担任过报社总编、中国铁建的宣传部长,年纪也最大,大家尊敬地称呼他钮总。他是谢立宏、陆振尧战友的启蒙老师,当年曾带领他俩写过通讯报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出发之前,谢立宏两次给我打电话,嘱咐路上一定照顾好钮总,师徒情深而珍贵呀!

谢立宏、张思潮、陆振尧战友是从铁道兵4师山沟里走出来的,铁道兵撤销前,他们先后调到了总政治部工作,靠着坚强、忠诚和勤奋努力,职务不断晋升,成为军队最高政工机关的佼佼者。他们不忘初心,感情不变,始终不忘老部队、老战友。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谢立宏、张思潮不丢农民的本色,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乡村,租住在农家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拿起老锄把,种菜栽树木。他们的行动得到了战友们的交口称赞。

谢立宏、张明明和张思潮战友早就邀请大家到这里来观光避暑,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次来,张思潮特意对我说:战友情同兄弟,见面就直呼姓名吧,或者干脆叫老谢、老张,不要带官衔了,听起来更亲近和亲切。我和老张是一个火车皮拉到部队的老乡,他年长我两岁,是我尊敬的兄长。老哥这番实心实底的话,我既佩服又不得不从命。

从北京到这里来,交通十分方便。8月14日上午九点我们开车从城区出发,一个多小时即来到了东花园小镇。我透过汽车玻璃窗 放眼望去,群山环绕,湖光山色,青山绿水,好一派美丽的塞北风光。

南水泉村是东花园镇靠近官厅湖的一个不大的村庄,村口耸立着高大的仿古牌楼,磅礴大气,牌楼的立柱上写着“花园乡里一年四季颂东风,南水泉边万紫千红成乐土”的对联。老谢告诉我们,这幅对子是当年郭沫若先生在此“劳动锻炼”时为南水泉所书。

坐在农家小院的凉棚下真开心

谢立宏、张思潮、张明明三位战友已经提前把“节目”安排好了。带领我们首先来到张思潮战友租住的农家小院小息。张思潮战友把这个小院打理的如诗如画,绿色的蔬菜,枣树、苹果树果实累累。走进这温馨浪漫的农家小院,坐在凉棚下,吃着老张种的原味西红柿,笑谈往事,凉爽又开心!

小息片刻,我们一起去参观正在施工的京张高铁东花园站。京张高铁是一条连接北京和河北张家口的城际铁路,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的交通保障设施。高铁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抓紧收尾配套工程。担任铁路干线施工的是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原铁道兵8师),东花园车站站房由中国铁建中铁建设集团(原铁道兵直属建筑团)施工。这两个单位都是原铁道兵部队转业的铁路工程劲旅,员工们的血液里与我们一样都流淌着铁道兵的基因和浓浓的战友情。看到他们做的精品工程和正在施工员工的身影,感到无比亲切!

接着,我们来到正在建设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实验场观摩。这是一处国家高科技的实验场地,因为尚未建成,我们才得以走到近前,近距离观看那高大神秘的金属架。京张高铁的建成和试验场的落地生根为东花园镇的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东花园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

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钮总提前给老谢、老张打招呼,战友不是外人,吃饭简单点,少破费,不浪费,在农家院吃农家饭最好。谢立宏、张思潮、张明明已经安排好了在村里的农家乐就餐。他们提前两天就开始准备了,冒着炎热到田里采摘曲曲菜、马齿苋,购买了一条20多斤重的官厅水库大青鱼,还准备了当地纯正的散养土鸡,水库小虾等。这些都是官厅水库最具特色的美食,绿色环保。上午走在参观的路上,我看见路边玉米地里有个大玉黍佬(黑蛋蛋),玉黍老是一种寄生在玉米株上的食用菌,好吃而有营养。天赐美味,战友们有口福,有的还是第一次品尝这轻易吃不到的肉炒玉黍佬。最美农家乐,美味又实惠。席间大家频频举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中飘洒着浓浓的战友情。

淳淳的美酒浓浓的情

午饭后,我们穿过幽静、祥和、干净的街道来到谢立宏、张明明夫妇租住的农家小院。“客舍青青”,瓜菜满园,燕赵风格的民居,红门青瓦,与满园绿色相依相衬,和谐温馨。小院不大,被主人拾掇的井井有条,就像个小小的农业试验田,核桃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海棠树上挂满了黄里透红的果子;小伞般硕大肥厚的南瓜叶子下面静静地卧着几个老南瓜;西红柿枝叶繁茂,上面挂满了西红柿,有青有红,枝头开着白色的小花,正是旺果期;地头边角生长着野生的曲曲菜、马齿苋、犁头草,院里还有茄子、辣椒、丝瓜、小葱、胡萝卜等有机蔬菜,一苗一木无不沁满主人的辛劳和汗水,一花一果无不倾注了主人的智慧和情感。

幽静清新的农家小院

最让我感到心旷神怡的是小院里幽静清新的环境,绿色、恬静、唯我、自在。住在这里,绝对没有大城市堵车的烦恼,没有pm2.5超标的担心,没有高楼大厦的压抑,没有吵杂声音的骚扰。人在这里,恰似风平浪静的官厅湖中轻轻荡起的一叶小舟,轻飘飘、慢悠悠,悠哉悠哉,温馨、平和、温柔、轻盈。我似乎要被这幽静陶醉了!

“清风本无价,秀水皆有情”,闲坐在这静雅的农家小院里,我若有所思和所悟:清静和绿色,对于长时间呆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或许不只是对城市生活的一种逃避,而是一种修养、本色的回归或境界的修炼。初心在其中坚守,杂念在其中沉淀,善良在其中滋长,情操在其中陶冶。

来之前,钮总专门给老谢和老张写了两幅字:送给老谢的是“解甲归田,享受自然”;送给老张的是“采菊东篱,遥望西山”。恰如其分,字字珠玑,为这次战友相聚划上了点睛之笔。

钮鲁生给谢立宏、张思潮的书法作品

战友们围坐在温馨小院的荫凉处,一边享受着安静、清新、凉爽的空气,一边谈笑着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老谢夫妇忙前忙后的,不停地给大家续茶,递西瓜、水果。虽然来的战友都不是外人,主人的忙碌和热情,着实令人感激。

相处开心,玩的高兴,谁也舍不得离开,谁也不提返程的事,不知不觉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带着老谢夫妇给准备的大南瓜、紫茄子、洋葱头、鲜栗子等绿色果蔬,坐上了返京的汽车。途经官厅湖边,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忍不住又停下车来,饶有兴趣地一起与官厅水库合影留念。

站在官厅湖边,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山岳潜形 水边蒲草簇簇,茂密翠绿,湛蓝的天空上飘着丝丝白云,慢慢地移动着,一切都是那么的静雅、祥和、甜美!

战友们与官厅湖边合影留念

返程后陆振尧战友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庭院绿荫果蔬甜,田园美景乡土恋。

主人真挚尽其有,众友共享皆欢颜。

我受此启发,也和了一首:

官厅湖水波粼粼,战友情深心相印。

欢聚绿色农家院,壶觞醉心不醉人。

写于2019年8月15日,修改于国庆节

(兵网责编:苏北竹韵)


(头条编发:雪山飞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HCevG0BMH2_cNUgJ76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