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许纲,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带状疱疹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提到“带状疱疹神经痛”,相信不少人有亲身体会。先是皮肤隐隐灼痛,随后稍有触碰就疼痛难当。紧接着,红疹、丘疹、簇状水疱轮番出现,在躯干呈现带状分布,最终融合成俗称“蛇缠腰”的大片疱疹——这就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发作时,患者常见的皮肤症状。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种火烫刀割一样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让人寝食难安,痛不欲生。而最难捱的是,即使疱疹已经痊愈后,疼痛仍绵延不绝,饱受痛苦折磨。
带状疱疹的罪魁祸首和儿童好发的水痘其实是同一个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这是仅侵犯人类的病毒,所以说带状疱疹神经痛是我们人类独享的苦果。被带状疱疹困扰的患者在童年很可能感染过水痘病毒。儿童时期首次感染后,这个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一般不会发病。但是,当机体劳累、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免疫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再次活跃,复苏繁殖,沿着某条神经跑出来,分布到皮肤上形成疱疹,产生神经疼痛。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胸背、腹腰部)、颈神经、三叉神经(面部)和腰骶神经(腰腿部)支配区域。
所有年龄的人群都有可能会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容易在老年人、女性、50岁以上、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近期过度疲劳的人身上“作威作福”。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病情会越严重,恢复得越慢;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容易发生播散性带状疱疹。最近的研究发现95%以上的人体内都可检测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抗体,50%以上的成年人一生中迟早会有一次发作,所以带状疱疹是常见病。
带状疱疹典型表现为病损区域的疼痛,之后出现红斑、丘庖疹,继而出现成群分布的水疱。临床表现有如下几点: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
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
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得了带状疱疹一定要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和控制神经痛的关键在于早期积极治疗。通常来说,要在早期足量地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播散,减少对于神经的损伤。但是,对于带状疱疹发作3天后,再用抗病毒药物作用就不大了,错过了阻止病毒复制的最佳时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旦形成,往往提示神经被病毒破坏了,这时仅仅镇痛治疗效果有限。
目前常规的抗病毒治疗,往往需要2-3周的时间。而带状疱疹的发作,从局部皮肤疼痛开始到疱疹消退,也要经过2-3周的时间,其实这就是病毒肆虐,侵害神经的一个完整过程,所以有些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发作时让人有生不如死的感叹。这也表明目前的治疗手段可能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控制住病程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治疗不能有效地阻断病毒对神经的侵害,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疼痛,拖延下去常常会遗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
一般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局部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典型症状是原疱疹部位的皮肤剧烈疼痛。有的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有的人不能触摸,甚至衣服磨擦都能引起“火烧火燎”样的灼痛,疼痛区域内夹杂有麻木,或者难以忍受的瘙痒,那个奇痒无比的滋味,伴随着各种疼痛,严重影响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等。长期慢性疼痛患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导致精神抑郁、焦虑,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自理能力丧失。疼痛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俗称“不死的顽症”。疼痛和瘙痒仅仅是患者的自身体验,实际上这是带状疱疹病毒对神经破坏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是神经损伤性疾病。
所以我们不仅要关心自己皮肤上看得见的“疱疹”,更要关注皮下正在被病毒蚕食、破坏的神经纤维。带状疱疹相关的神经痛对许多药物不敏感,治疗上非常棘手,目前的种种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早期如果仅仅着重于能够控制住病毒的发作,或者单纯依赖止痛药物治疗,不能有效地保护神经,避免病毒对神经的进一步侵害,效用十分有限。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早期积极控制病毒发作,保护受损神经;中后期注重营养神经,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持久消除疼痛。此外,还需注意劳逸结合,戒烟戒酒,加强营养,来帮助神经恢复。
带状疱疹神经痛诊疗中心
专家介绍:
许纲,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带状疱疹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职务
中国针灸学会痛症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
长期从事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临床上衷中参西,西为中用。扬中医之长,避西医之短,中中而西西。以中医思维指导西医治疗,西医诊断辅助中医辨证,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损伤性疾病。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动眼神经麻痹、喉返神经损伤、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视神经炎等疾患的康复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尤其关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神经修复,倡导治痛之源,保护神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学术科研
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市科委临床引导项目;发表SCI论文多篇,曾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GuX824BMH2_cNUg8OV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