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专访丨武汉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王炎:房颤的诊断和治疗

2019-11-26     杏林帮

王炎 教授,博士导师,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擅长

1、各种心动过速消融手术:室上速(包括阵发性室上速)、房扑

2、房速、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

3、各种心动过缓的起搏器植入(小切口无拆线方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房颤伴长RR间期心动过缓的。

担任职务

先后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协会第一届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绿色中国电生理联盟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主持5项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学术研究

1、2010年发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左心耳封堵相关解剖参数样本(第1作者)

2、2013国内外第1个提出β阻滞剂诱发的室早/室速并成功消融

3、2016年完成国内第1例零射线单腔和第1例双腔起搏器植入

4、2017年在国际上第1个发表“零X线”三维导航消融室早/室速的大型临床对照研究

5、2019年完成“零X射线”三维导航消融室上速的大型临床对照研究

6、2019年获欧洲Springer出版社资助,主编英文专著《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Without Fluoroscopy》,由欧美等国家数十位专家联合撰写

7、2019年国内首批发表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房颤研究论文的术者

8、无射线三维导航消融治疗孕妇获2019年欧洲室上速指南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炎 以心为灯,愿做生命的守护天使,使那些面临心脏疾患而绝望的人们,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医术精湛,开拓创新,微创手术导管射频消融心律不齐,无X线、无切口。本期名医访谈,我们有幸邀请王主任一起探讨“房颤的诊断和治疗”的有关话题。

1、什么是心律失常?

人心跳的速度有一个正常范围,且心房和心室收缩、舒张的节律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当心脏的跳动过快或过慢,或者心房心室交替收缩、舒张的规律异常,心脏就不能正常地把血液泵到身体各处。于是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脑缺血综合征,甚至猝死。心律失常可以分成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再结合发作时的症状就可以初步诊断。

2.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肌肉病变,房颤的发病风险增加,所以房颤多见于老年人,但也有许多青年人发生。部分房颤病人找不到具体病因,少部分病人的房颤由遗传、饮酒、心肌病、风心病等相关的疾病引起。房颤的严重程度不能以症状的明显程度衡量。相当多的患者几乎没有不适症状,有些患者感到心慌、多汗、乏力、气短等等。房颤刚开始出现时一般是阵发性的。发病时心跳时而快时而慢,患者感到不适,之后又恢复到正常心跳。

1.房颤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房颤最直观的危害是供血不足导致的胸闷气短,但最严重的危害却是引起血栓栓塞。发生栓塞的风险随着年龄和合并其它心脏病等增加而增加。房颤时,心房收缩无力紊乱,不能快有效快速排出,血液在在心房内极易凝固,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被泵出心脏,堵塞了脑部血管就导致中风,造成偏瘫或死亡;堵塞了胃肠、肾脏和肢体的血管就导致相应器官的栓塞坏死;胃肠栓塞时,如果数小时内不能取出血栓或溶栓,多数患者会肠管坏死导致死亡。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房颤形成的心脏血栓巨大,堵塞通常导致最严重的缺血性中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远远高于由于脑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生成的血栓而导致的中风。

2.得了房颤怎么办?房颤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有三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造成梗死,二是减少心脏乱跳的程度或恢复正常心跳,这个目标药物治疗目前较难实现。房颤患者如果评分危险度极高,都建议服用抗凝药物抗凝,例如达比加群酯、或者利伐沙班、或者华法林,而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可以减少心脏乱跳的程度。控制心率药物需要长期服用,而且通常效果不稳定。采用导管消融可以微创手术根治房颤,不需要切开身体,只需要在大腿等处穿刺2-3个针眼,是国内一线治疗方式。在三维引导下,医生把特制的导管从针眼送到心脏的病灶,释放能量消除病灶,一般时长共1-3小时。外科手术治疗需要在打开胸腔或腔镜下找到并消除病灶,创伤相对较大,病人身体条件允许才能进行。

3.房颤消融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既往的房颤消融是二维标测消融,如今普遍使用的是三维标测消融,新出现的绿色精准化房颤消融也有很多优势。目前,采用三维标测技术,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在阵发性房颤约80%;早期的持续性房颤60%左右。三维电解剖标测磁场定位的原理类似GPS,三个磁场发生器放在患者背部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导管头部植入定位器,导管在心脏中的移动信息输入计算机,能精确构建出患者心脏高精确度、高分辨率的图像模型。

6、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术适合哪些患者?

射频消融术适用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两类患者。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有的时候房颤,有的时候心律正常,这类患者病变较轻,手术成功的可能性高。持续性房颤的患者的心跳一直都是不正常的。这类患者的病变比较严重,手术效果可能比前一类稍差,不过成功率还是在逐年上升的。

7、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什么时候做好?

一般经过医生评估的患者,尽量早做射频消融术。抗心律失常药不可以治愈房颤,只可以减少房颤发作,且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较多副作用。对于发作频繁的病人,可以短期应用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对患者没有太大的益处。由于房颤发展时间越长,导管消融成功率越低,手术风险反而明显增加;因此,如果计划手术,则建议选择早期。

8、如果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可以再次手术吗?

术后三个月内,患者会服用抗心律失常药辅助恢复。若仍有间或出现的房颤现象,并不能认为是复发,这是术后心房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等正常原因导致的。房颤发作会随着水肿消退创面愈合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一般来说,首次导管消融术后,即使房颤复发,许多患者的发作次数也会较前减少,症状减轻。如果术后3个月后仍发作频繁、症状明显,可考虑再次行导管消融术。

9、房颤的中风如何预防?

房颤患者的心房部分不能正常有效搏动,泵不干净的血液容易在心脏内凝固,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流堵塞脑血管,就导致了中风,患者会出现部分身体运动感觉障碍,口齿不清等症状。预防房颤的中风应从消除房颤和抗血液凝固两方面着手。从根本上消除房颤,只能使用导管消融术或外科手术,抗心律失常药不能治本。尽管推测导管消融可能减少中风,为第一道防线,减少房颤减少血栓风险;由于中风是极其严重的事件,评分高危的患者仍建议服用药物预防中风,为第二道防线。预防中风的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华法林等,如果患者无明显出血风险,通常选择只需其中一种;目前,绝大多数证据显示阿司匹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中风有效,但对于房颤形成的血栓几乎无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Qxdq24BMH2_cNUgh2G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