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年,拿下2300亿美元军火订单!俄罗斯卖武器发大财了

2019-11-27   熊熊讲武

俄罗斯是世界上著名的军火大国,其每年外销的武器价值仅次于美国,那么这么多年来俄罗斯的外贸武器订单量有多少呢?

据俄罗斯卫星网11月26日报道,其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米赫耶夫称,尽管遭受制裁,但俄近年来的武器出口量均超过了130亿美元。

米赫耶夫同时列举了一组数据,19年来俄罗斯军火出口合同价值总和为2300亿美元,其中已经完成出口的有1650亿美元。

这个数据无疑是惊人的。

要知道如今俄罗斯每年的军费总和也不过600多亿美元而已,如今每年的海外出口武器就有130多亿美元,若加上俄军自购的武器装备(以装备采购费占总军费三分之一来计),其每年军工订单价值超过了300亿美元。

同时,我们注意到俄罗斯目前手中正在执行的订单量有650亿美元,难怪米赫耶夫表示有信心俄罗斯仍会保持武器年出口额至少130亿美元的水平。

如此多的军火订单对俄罗斯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最直接的军火利益。

我们知道,俄罗斯的军火要比美国、欧洲同类军火便宜很多,但即便如此其出口武器的利润仍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同类型军火订单量越高,其单位成本就会越低,但是俄对外销售的武器价格却并不一定下降,如此获利颇丰。

当然了,最直接的利益还并不是最重要的利益。

最主要的是,海外订单的存在使得俄罗斯军工部门维持了下来,并在近年来强势复苏。

庞大的军工体系因大量外贸订单而起死回生,这对于俄罗斯而言显然更加重要。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前苏军绝大部分军力,同时也接手了大量的军工企业。

我们知道,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情况非常艰难,俄军缩水到了原苏军的几分之一,但杯水车薪的军费不足以让这支军队保持活力。

同时,由于苏联解体及海湾战争的影响,军工业失去了大量海外订单,而国内订单又趋近于零,俄罗斯偌大的军工业面临崩溃的边缘,很多项目下马,大量科研人员和工人被迫另谋出路。

当时间进入2000年,俄罗斯经济开始稳定并复苏,而俄军军费同样拮据,军工业同样难以得到本国军队的订单。

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开始逐渐拿到中国的军贸大单。

如苏27战斗机、基洛级潜艇、现代级驱逐舰、S300导弹系统等,多少缓解了部分军工业的窘境。

2000年代,中国继续增购俄罗斯武器,相继进口了100架苏30系列战斗机、8艘基洛级潜艇、2艘现代级驱逐舰、2个批次的S300导弹系统,此外还有部分其他类型的武器。

随着中国大宗武器的采购,俄罗斯核心的战机、造舰和导弹企业得以有资金续命,同时生产线也不至于关停。

而更关键的是,随着中国大量采购俄制武器,印度、越南等国家也跟进采购俄制武器,订单量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尤其是印度大宗军火订单的到来。

2000年代,印度陆海空三军核心武器全都是俄罗斯制造的。

其中陆军的T90S项目,总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俄罗斯直接生产及许可证生产的该坦克总数达1000辆之多;空军的苏30MKI项目,总价值超过了100亿美元,印度最终装备的该战机数量将高达272架;海军则采购了6艘塔尔瓦级护卫舰,同时还进了1美元白送航母的大坑,结果光改造费就不下30亿美元。

2000年代,印度军火订单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国,其也逐步奠定了俄罗斯军火第一大进口国的地位。

如果说中国军火订单给了俄罗斯军工部门活命的机会,那么印度订单就给了俄军工部门活得好的可能。

由于对印度出口的武器很多是不成熟状态(印军总想更先进点),但是其利润却很高。因此俄罗斯一方面通过印度实际使用武器的效果来改进,另一方面则用所得利润投入再生产,购置新设备,提升生产品质。

最终到了2010年代,终于开花结果了。

陆军武器方面,吸收了T90S教训后,俄军自用的T90A综合性能大增;空军武器方面,俄军在逐步完善苏30MKI过程中,自用版的苏30SM也横空出世;海军武器方面,用印度人的钱摸清了航母改装流程,培养了一大批人员,同时还搞定了米格29K舰载机;另外还在出口的塔尔瓦级护卫舰基础上搞出了自用的11356R型护卫舰。

上述这些武器都在2010年代不同程度地装备了俄罗斯军队,而各方面复苏的俄军也在这个10年接收了大量武器装备,并在叙利亚战场广泛检验了武器。

这些武器本来就是在当年外贸版上优化后的版本,在实战中表现也不错,因此又反推了俄罗斯武器的外贸。

伊拉克、越南、阿尔及利亚等国近年来的军火订单很多都是受叙利亚战争中俄式武器的表现所影响。

2010年代,来自中国的武器订单下降了很多,比较大宗的仅有24架苏35战机及几个营的S400导弹而已。而且,以后恐怕中国买的还会更少,毕竟自己逐步有更好的了。

而印度在这个10年中则在试图将武器进口多元化,一方面进口美国的运输机和直升机,另一方面进口欧洲的战斗机,甚至还买韩国造的火炮。

不过印度本土军工仍然难以指望,而采购美欧产品的耗费极大,因此其依然难以避免从俄罗斯大量进口武器。如本年度签署的高达54亿美元的S400导弹订单即是一例,恐怕目前俄罗斯手中未执行或正在执行的订单中,印度仍是数额最大的一国。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武器在中小国家军贸中的崛起。

美式装备的名声近些年被沙特砸得比较狠

据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德米特里·舒加耶夫称,非洲国家购买俄罗斯武器的订单总额为140亿美元,他同时表示“这没到极限”。

2019年,俄罗斯向非洲9个国家提供约4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其中部分项目为向安哥拉供应苏30战机、向埃塞俄比亚供应铠甲-S1防空系统、向尼日尔供应米35直升机等。

而在非洲的50多个国家中,目前已经有30多个国家与俄罗斯有军事合作基础,其引进的俄式武器包括轻武器、火箭、反坦克武器、装甲车、直升机、飞机和导弹系统等。

实际上除了非洲外,在南美洲、东南亚,甚至北约国家土耳其等国,俄罗斯近年来斩获的订单也很多。

正如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米赫耶夫所说:近19年来,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的军品年出口规模增长了3倍,从2001年的3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37亿美元。

从目前来看,在很多兵器类目中,俄制武器仍有很强的竞争力,未来创造大量外汇的日子会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