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丰县农家女孩的经商生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2019-07-26     愚伯的自留地

在1999年的一个农历7月12的下午,我正在和我邻家的二奶奶一同走在去往堤北棉花地的路上,记忆犹新的是,我一手拿着个棉兜子,一手拿着个苹果大口大口的啃着。

我们刚走出村庄,便看到了丰收在望的一派大好景象,在指着路边上的庄稼的长势议论个喋喋不休,特别是看到了一个懒人种的庄稼时,我和年轻的二奶奶,还嘲笑着说:就这人还能把这玉米种的这么好。那时还有几分孩子气的我,边咀嚼着苹果,边走路,笑的几乎停不下来,甚至还有点小岔气。


就这样,没再往前走几步。我总感觉有人在大呼我的名字,但又感觉可能是我听错了,因为在我出来之前,我是告知了我的母亲的,说吃过午饭我要来堤北拾棉花的,并且二奶奶她喊我的时候我娘她是知道的。于是,我是边说边笑着往前继续走。可,我还是听到有人在远处喊我。这声音好熟悉。于是,二奶奶和我都停下了脚步,仔细的听,才听出来是我娘的声音,她在喊我。并且这声音,我感觉离我越来越近。于是,二奶奶就给我说:“你赶紧回去吧,看看你娘喊你有啥事。”于是,我扔下手中的苹果核,赶紧转身往回走。

就这样,我刚走到村西头的一个不足十米长的胡同口,我娘正大踏步的走在胡同的那一头。看到她慌慌张张,正紧赶慢赶的走路的姿态,还未等她说话,我就赶紧搭讪了,大声说:“娘,有啥事?”她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咽了一口唾液,急忙说道:“你回家吧,不要去拾棉花了,你姨父来接你来,让你帮忙到赵庄去卖东西……”

就这样,十七周岁半的我,也就是从这一天,我开始了在赵庄为期两年零七个月的经商生涯。其实这个店是我表哥开的,我们一个属相,他整整比我大12岁,他高中毕业后在他19岁的那一年,就开始接手了我姨父(他的爸)的那个供销社。我的表哥他身材魁梧,英俊潇洒,博览群书,胆大心细,敢闯敢干,能言善辩。

经过十年时间的艰苦创业,他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百万富翁了。他由当初的那个我姨父分得的老供销社起步,到了1993年时,差不多开店五年之后,他就在赵庄的街南头,靠自己辛苦赚得的钱建了一套楼上楼下共400个平方的房子。是用来搞批发百货,烟酒,副食的。在那个年代能发展的如此之快,干得如此的轰轰烈烈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所以说,在那会,他是我们这些亲戚中的佼佼者。都一致认为他是年轻有为,事业有成的人。到了1999年时,他总共经商了近11个年头了,为着更大更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更远大的抱负。在那一年我的表哥他把眼光放望于了江南,到外地去发展了。而又舍不得把自己的“老革命根据地”抛弃。他就把这个生意托付给了我的姨父,而我呢,又是刚下学不久。我的姨父,大姨,表嫂,表哥,经过商量就摸向了我这枚“棋子”。

在九十年代末的那会,外出打工很是盛行,本来我的家人是打算好了的,让我出去打工的。就这样,当我的一些发小都南下时,而我呢?进入了赵庄,正式开始了搞批发的生意,虽然不是自己的,但我是把此当做自己家的生意来对待的,来操持的。除了我在那儿帮忙,还有其他的两个远亲戚,和我的年龄相仿。那一年我的姨父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几近古稀的老人了,他是我们的“领导人”。说起我的姨父,当然,也要来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和为人,以及他的形象。

姨父年轻时在赵庄的粮食局当会计,打得一手好算盘。他为人和善,正值,友爱,互助,是非常的平易近人的那一种。身高一米七五左右,高大,不胖不瘦,和蔼可亲,能藏得住事,承受得了一定的压力,做事认真,严谨,从不马虎。所以说他一直备受大家的尊敬与仰慕。在我的印象里,一直到他去世时,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都是以穿中山装为多,整洁,干净,得体,给人一种精神抖擞,干练利落的样子。以至于到后来,很多人见了他都还是以某某会计尊称他。

跟着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当然也就会被不知不觉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在书上我不止一次的看到过这样的一句励志的话: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并且我姨父对我抱有很大的期望,因为我的表哥和表嫂那会儿常年在外。说他们不在的时候,那个几百平的批发部让我主管。面对着那店中挤挤挨挨,层层叠叠,而又摆设散乱的商品。我的心里既平静,又杂乱,甚至还有那么几分小慌张。我把心儿铺开了,又收起,收起了,又铺开。

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复了无数次。看到柜台上的那一架称,看到后面的货架子上的那摞的很高,而又码放整齐的一包包的白砂糖,还有那一瓶瓶摆放整齐的各式老酒,还有那一盒盒,一条条,包装精美,花里花俏的香烟,仿佛这一刻,呆在货架上的它们,在下一刻,就会被他人吞云吐雾。

在那一刻,我想了很多,正在我想抬脚继续往前,再继续浏览其它的商品时。一声,老板,批发二十条香烟,快点,明天人家喜事上用的……随之,又是一阵嘈杂,老板,我要批发白糖,又听见有人在人群中说:老板,我要批一箱子维维豆奶粉。又紧接着有人说:老板,批点火柴……

这一刻的我,感觉这太“躁动”,太快节奏,太有点不可思议。我禁不住的叹息道,这样的行业太彰显活力,太勃发向上了。而我行吗?一个乡下的黄毛丫头?不要求和那些厉害人物齐头并进,但我要努力的做出自己喜欢的样子,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望着那个喧闹的集市,还有那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那些穿行在店门前的大柏油路上的大货车,还有一些自行车的铃铛的叮铃声。




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正常,但在那一会,我又觉得是那么的不平常。因为卖东西要和很多人打交道,要不断的更新新货物。商场如战场!而我是否能打响?我的姨父,表哥,表嫂,又对我在经商方面抱有很大的希望。而我真的能行吗?是否能经得住风雨的打击与磨砺,去见彩虹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9NgMWwB8g2yegNDWa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