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真的是孩子的保护神?民众疑惑,失去才懂得珍惜

2020-01-05   母婴说

孩子们都放假了,又是临近春运期间,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返乡,放松了警惕,骗子也盯上了这个时机,向你的孩子伸出了黑手。

一个下午李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附近的公园游玩,碰到了小区的邻居,两人便聊了起来,孩子和同龄差不多大小的小孩在玩耍,有个中年女人走到孩子旁边,李妈妈也没太在意,以为是街坊邻居在逗孩子玩,玩就玩也没什么,可看见她抱起孩子准备离开,立马起身大声叫住那妇女,问她干什么,中年妇女竟然反问"这是你家孩子啊",李妈妈一把抱过孩子说"是啊",那妇女灰溜溜走了。真是惊险万分,要是晚几秒看孩子,孩子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父母真的是孩子的保护神?民众疑惑,失去才懂得珍惜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贴身卫士,肯定有操不完的心,毕竟孩子小,操的心就多,但是有些父母就显得"力不从心",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放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难以承受。

粗心爸爸与孩子一见成永远

寒冬时节一个平常的夜晚,张爸爸从广西老家接孩子去上海,中途下车上了回厕所,不知道孩子也偷偷的下车了,张爸爸回到车上也没注意,就直接开车走了,已经开了2个多小时车程,准备在下个服务区休息一下。突然接到交警打来电话,孩子在路上出了车祸已经身亡,张爸爸这才发现孩子不在车里。

等"低头"妈妈伸手,为时已晚

一妈妈带着孩子过马路,自己玩起手机来,孩子已经离自己远去也丝毫没有反应,孩子在马路中间等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见妈妈过来,一个孩子已经走到马路对面,看见妈妈向这边走来,又飞奔冲向妈妈,这一冲就以后再也看不到妈妈了,这一切发生的太快,妈妈伸手去示意来车,已经来不及了。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还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小孩安全意识比较弱,比较喜欢模仿、学习,如果家长们还没有言传身教,结果是惨痛的,就拿玩手机的妈妈来说,带着孩子过马路都得玩会手机,这是非常害怕的事情,过马路不到1分钟的时间都等不起吗,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得不反思家长自己是否是个合格的家长,能否保护孩子,像这种类似情况,家长是要担责的,部分是要担全责,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是不能忽视的一环。

家长在孩子安全事项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孩子的安全意识淡薄,在学校也会有相应的安全教育,在家里也不能忽略,孩子更多的是在学校和家这两个主要地方来回穿梭,在和孩子外出的时候,都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安全知识和必备技能,就拿过马路来说,通过有红绿灯的马路当然是看红绿灯指示走,孩子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还要告诉孩子不仅仅只是看灯,绿灯不是只有行人可以走,有一些车可以通过,还要学会观察车的动向和速度快慢,车停了再走,速度快的车注意躲闪,先让车走。学校讲的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家长还要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填充孩子的经验空缺。

家长自身要以身作则,正确引导

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阶段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家长是什么样的,孩子也是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受家长方式的影响,还拿过马路问题来说,很多家长过马路是这样的,绿灯他走没问题,红灯他也走,没有车或者车比较远,用自己的经验判断能"安全"的通过,而孩子看到家长能走,也就认为这种是可以通过的,而孩子没有经验,对车速的预判是存在问题的,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

放下手机才能更好的陪孩子

手机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变得亲近,但也能让人疏远亲人,变得孤独。陪孩子出去玩尽量不要玩手机,家长陪孩子玩一会就累,而孩子乐此不疲,精力旺盛,并不是家长年龄大了,体力不行,精力不够,主要原因是家长对玩的内容自己没有兴趣,能和孩子一起投入到孩子的快乐中,才是有意义的事,拿着手机,刷着抖音微博,看看朋友圈,追个剧,孩子玩孩子的,自己玩自己的,各干各的事,怎么能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假如你的孩子和你一块出去玩,你是怎么带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