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消消乐的快感!
文章/祖祖祖
曼陀罗,梵文,指圆形之物。佛教中视为宇宙,映射循环和变化。它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图腾,和冥想方式,作画如同“心灵瑜伽”,把人引导至平静。
听起来陌生,印度新娘手上的曼海蒂,西藏画师笔下的唐卡,泰国师傅的刺符纹身,其中都隐约可见“曼陀罗”的影子,要我说连草间弥生都不应该放过。
总之,作为艺术的曼陀罗约等于一种画风,“曼陀罗石”自然就是画上图案的石头喽。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桌游,正是以此为主题的。
禅意,是曼陀罗的主题,也是《曼陀罗石》所极力表现的。从画风上对这一独特美感的坚持足以看出,虽然它或许会让一些人不安,却丝毫没有回避对主题的贯彻表现。很倔,设计师和执笔的艺术家都很倔,会让人觉得他们就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而来。
如果你玩过,你也会这么觉得:几分钟的游戏规则讲解时间,几乎把门槛降到极限;简单爽快的行动,清晰直观的计分,把更多时间留给了欣赏的眼睛;手感圆润的配件十分适合放在手里把玩……《曼陀罗石》显然不是讨好核心玩家的,转而把微风吹向了广阔的大众,这不是文化输出是什么。
那么没被讨好的“核心玩家”被惹到不开心了吗?不是,没有,别瞎说。
澄清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它的玩法。
游戏准备很随意。每人一个调色盘、两张目标卡;石头随机摆上主版图,每摞四枚,四名“艺术家”乖乖站好;再把曼陀罗版图一放,这就可以开始了。
每一回合玩家的行动选择只有两种:
A、拾取
B、计分
拾取,就是捡石头。
把一位艺术家移动到任一空置的圆圈,然后,顺时针拿取和艺术家相同花纹的石头,依次摞在调色盘的任一空位上。
不过要注意,相邻别的艺术家的石头不能碰,还有要注意“顺时针”的次序——你可以选择拾取的起点,但不能跳过或调换次序!
这样,一摞石头就成了石塔,石塔上面不能再摞石塔,新的石塔需要另一个空位。也就是说你调色盘上的五个空位会很快填满,而没有空位的话,你就只能执行另一个行动——计分。
计分,就是计分。
先选择一种顶端颜色(2个以上同色),之后计算得分。
计算方式一目了然,调色盘空位下面标好了:中间的三个是看对应石塔的层数,最左端是看有几种层高的石塔,最右端是看这摞石塔有几种颜色。
计分之后,把这几个顶端的石头取下,放到曼陀罗版图上,也许还能蹭上几分。
另一种计分方式比较亏。忽略顶端颜色,取下任意个数顶端石头,每个只计一分。实在是调整节奏的无奈之举。这份石头,照例放入曼陀罗版图。
当曼陀罗版图摆到对应人数标记时,其余每人一回合结束游戏。最后,两张任务卡中计入其中一张的得分,就是你的总分数了。
刚开始玩以为会特别精算,没想到竟然有消消乐的快感。先摆后消,算好几步之内的行动,几乎不会受到别人影响。拾取的部分有些许互动,要小心被对手误伤或送给对手送分题。
拿取时所决定的堆叠的顺序十分关键,也决定了后续计分时的效率。不但要考虑如何在一次计分中,为尽可能多的同颜色石头计分,也要考虑不同层数和颜色的搭配组合,以便符合更高的计分条件。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样一款抽象桌游,却在上次德式聚会中拿到了不错的口碑,确实有点玩意儿,基本素质很有保证。剩下的乐趣就留给你自个儿去感受吧~
众筹链接
本文作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vgSaXkB-4LL0rMdbU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