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意识变化,中国或成全球最大的进口产品市场

2019-08-02     有农有艺

根据我国进出口贸易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农产品进口量逐年加大的同时,带来的还有众多消费者的排斥心理。不论是土耳其的樱桃、秘鲁的蓝莓,还是越南的芒果,都在国内大销的同时背负着产品安全问题的骂名。

近日,商务部于3—5月份对食品、服装鞋帽等10大类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开展了统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呈现四大特征:

第一,消费品供给以国产为主,消费者进口需求旺盛。调查显示,75.2%的流通企业国产消费品销售比重超过50%,与上年基本持平。79.6%的消费者购买过进口消费品,其中41.7%的消费者购买进口消费品占其购买同类消费品比重超过10%。

第二,企业和消费者增加进口意愿强于减少进口意愿。未来一年,9.7%的企业计划增加消费品进口,比计划减少进口的企业比例高2.5个百分点。未来半年,24.1%的消费者表示将增加购买进口消费品,比减少购买的消费者比例高3.2个百分点。

第三,消费品进口更关注品牌、安全和设计

第四,企业拟增加的供给与消费者购买需求基本匹配。企业进口意愿较强的消费品品类与消费者进口需求旺盛的品类重合度高。具体包含:鲜果、鲜奶、水产海鲜、保健品、运动服装、运动鞋、婴幼儿食品、婴幼儿纸尿裤、洗发用品、护肤用品、彩妆用品、口腔护理用品、手表、眼镜、太阳镜、钻石饰品、新能源汽车。

调查显示,有近8成的消费者买过进口消费品,进口食品已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动扩大进口是发展我国经济的必然选择。自2018年11月1日起,我国降低了1585个税目的进口关税。至此,我国关税总水平将由上年的9.8%降至7.5%。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之一,进口额约占全球份额的十分之一,连续9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二大进口国。

当前,虽然一直在说我国农产品供大于求,但有些农产品还是供小于求的,我们的农产品市场处于结构性供求失衡的状态。进口农产品的引进,能够改善我国的结构性供求问题,丰富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同时为国内市场注入活力,在开阔国内种植者眼界的同时,也激励他们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

此文由《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gC3V2wBUcHTFCnfqR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