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奇心能增长知识,也能带来灾难,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2019-09-27     雨后山林静

每个孩子都会有好奇心。当孩子看到他从没有看过的事物时,就会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螃蟹是横着走的?”“为什么哥哥可以吃冰激凌,而我不能吃?”在孩子的大脑中总有十万个为什么。

记得在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带女儿去动物园,孩子看到那些动物后也会问我很多问题:

“妈妈,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

“小鸟关在里面会不会想妈妈呀?”

“海狮为什么会顶球?”

孩子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的问题我也很难解答,只有查清楚后再告诉孩子。等孩子大一点后,他们自己就会去寻找答案了。孩子的好奇心会带他走进知识的殿堂。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好奇心。

孩子有好奇心

一、什么是好奇心?

本能论者麦独孤认为好奇心是人的一种本能,能让人产生内在动机。当人们产生了好奇心时,他会用一些行为去满足他的好奇心。

人的好奇心是不用教的,是与生俱来的。当一个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会对身边的各种事情产生兴趣,他会很专注的去看,并会用各种感官去了解。他会去摸一摸、闻一闻、搞一搞“破坏行动”,把一些东西拆开来了解。

美国心理学家伯莱恩研究发现,人类从婴儿时期开始就表现出认知好奇心。他给三个月到九个月的婴儿看一些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些黑白图形,结果婴儿更喜欢长时间注视复杂的图形,这一行为倾向被认为是好奇心引起的。

除了孩子以外,成年人也同样具有好奇心。比如:当网上出现马伊琍离婚的事件后,这个新闻马上就出现在热搜榜上,人们都想探究她背后离婚的真相。

孩子对大自然感到很好奇。

二、好奇心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益处?

爱因斯坦说,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毅力和耐心的源泉。诸多的科学家都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1.好奇心能引起概念冲突并达到认知。

外界新异刺激的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与原有内部模式不协调,就会产生知觉或概念之间的冲突。知觉和概念冲突都会增强好奇心或唤醒,从而驱使人们进一步去探索,这样就达到了新的认知。

达芬奇是位不折不扣的博学者,达芬奇能在诸多领域中获得如此成就,是因为他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而去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找到答案。

达芬奇对鸟类非常痴迷,他能持续对鸟类深入观察。看鸟是如何飞行的,鸟类的盘旋又是怎样达到的,他的思考能力非常强,并因此而找到答案。

在我们幼儿园以前和家长举行过亲子活动,一起去户外放风筝。有些孩子放的风筝能够飞得很高,而有的就飞不起来。于是,父母们会和孩子们一起找原因。他们会用不同的方法放风筝。有的会调整高度、有的会调整位置和方向。在多次尝试以后,他们慢慢就知道了原因,并能掌握技巧。

父母和孩子一起放风筝。

2.好奇心能培养人们的耐心和毅力。

很多孩子都对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在幼儿园里,中班有一节科学课叫《会变色的芹菜》。这个实验,是把一根芹菜放进一个装有红色墨水的瓶子里。让孩子们观察一段时间后芹菜会有什么变化?在做这个实验中,一天是看不到芹菜的变化的,要过好几天才能看到芹菜叶子的变化。孩子想看到颜色的变化就要耐心等待。一周后,芹菜的颜色明显发生了变化。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了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芹菜是吸了有颜色的水才变色的。

当孩子们有了好奇心后,他们通常就愿意等待实验所需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耐性。

会变色的芹菜。

三、好奇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坏处?

人们的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促使人们探索未知的领域,掌握很多知识,但是如果不考虑安全问题,很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

前段时间,在山东省枣庄市有一位14岁的女孩和一位12岁的女孩,在抖音上看到一条“用易拉罐和酒精灯自制爆米花”的短视频。结果,这两位女孩就开始模仿。她们在火没有熄的情况下,往易拉罐中倒入高浓度酒精,导致酒精爆炸 ,两名女孩均被炸伤。小哲烧伤面积更是高达96%,是特重度烧伤。后因感染不幸离世。另一位小女孩大面积烧伤。

这件事就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而引起的悲剧。孩子不知道这是有爆炸危险的。仅仅是因为好奇,自己想去试试,结果发生就悲剧。

如果孩子只有好奇心,而不知道潜在的危险,就很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悲剧。这需要父母给孩子一些引导。

易拉罐自制爆米花的视频。

四、父母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1.父母要教育孩子注意安全。

父母要教育孩子,当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时,要告诉父母。孩子年龄小,他们没有判断的能力。不知道一件事情该做不该做,有没有危险?如果孩子知道有的事情是有危险的话,就能避免危险了。

【1】不能随意触碰公共场所里的物品。

父母要教育孩子无论是商场里的商品,还是其他公共设施,都不能去触碰。比如:电梯按钮、消防设施、报警设施等等。不能在扶梯上玩。

几年前,发生了一件事情。17岁的小杜和母亲贺女士一起回家,乘坐电梯抵达2楼。这位孩子出于好奇,在出电梯前把3至27楼的按键全部给按亮了。后来一业主在确认是这位孩子做的事情后,一巴掌打了过去。母亲随后报了警。

在这件事情当中,17岁的小杜就是因为好奇,于是把电梯按键全部按亮。这样会导致很多业主长时间的等待。万一发生紧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这件事情发生后,很多人都纷纷指责小杜及母亲的做法。认为如果母亲能够早一点教育孩子并制止孩子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

孩子在按电梯。

【2】不能玩危险的物品。

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能玩危险的物品。比如:小刀、打火机、火柴、插座等等。父母尽量不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年龄小的孩子对这些物品会产生好奇心。

在贵阳修文县大石乡石林村,就出现了一孩子因为玩打火机而发生了一场大灾。村民王炳军家的孙子孙女以及自己81岁的老母亲均被烧伤。目前,当时还有三岁的小孙子因为呼吸道被烧伤,做了气管切开手术,非常危险。

这都是孩子的好奇心引起的,因为孩子年龄小,他们没有危险意识。

孩子在玩火。

【3】不能随意模仿他人。

模仿行为从本质上说,是复杂理性在认知外界的同时,遵循理性典范的要求所采取的一种以沿袭他人或群体的行为样式为途径,以有意识地与他人或群体采取一致行为为特征的解决焦虑的有意行为。

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特别是现在的男孩子在看的动画片里的英雄时,他们就喜欢模仿这些英雄。要让自己的行为与英雄人物的行为一致。幼儿园里很多孩子都会穿奥特曼和超人的衣服。孩子会很好奇,为什么他们有这些超能力?是不是我也有这样的超能力呢?

于是,很多孩子就会模仿这些动画片里的人物。南京市曾经有一个3岁小男孩,经常模仿超人奥特曼从家中电脑桌上跳下,有次跳下时不小心撞到了椅子,造成脾脏破裂。

有孩子模仿超人从楼上跳下来。

有孩子把手放进碎纸机里,想知道会怎样?

有孩子模仿超人跳入混凝土搅拌机险些丧命。

这些事都事关孩子的性命,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能随意模仿别人的动作。

孩子模仿超人。

2、不能伤害动物。

有的孩子为了解开心底之迷,就会去伤害小动物。我认识一个孩子,他对乌龟充满了好奇心。他听人说乌龟是不会死的,能活千年万年。于是就很想知道乌龟到底会不会死?有一天他趁大家都没注意,就拿了一只乌龟从四楼扔下去。当时,他发现这只乌龟还没有死,于是又用脚在乌龟的背上踩了几下,后来乌龟就死了。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知道了原来乌龟也是会死的。不过,可怜的乌龟却没有了性命。

我当时是不知道这件事的,也没有看到,只是后来听人们讲起才知道。孩子的家人在事情发生后教育了孩子。

网上还有很多孩子虐待小动物的视频,惨不忍睹。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好奇心导致。

无论孩子有多么强的好奇心,父母都要教育孩子,不能伤害小动物。

小乌龟

3.成人对孩子合理的好奇心要给予支持。

有时,成人是知道孩子是否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如果我们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在确定没有危害的情况下,就要支持孩子。如何支持孩子呢?

【1】允许孩子拆物品。

因为孩子有好奇心,他们可能会把他们的玩具拆得到处都是,想对这些玩具探个究竟。这时父母不要责怪他们,要对孩子保持耐心,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有些玩具比较贵重,在孩子玩了几次后,如果他想拆也可以让他拆掉。但是要提醒他,拆掉了就没有玩了。让他去探究个够。

我外甥女的孩子就很喜欢拆东西。爷爷知道后,特意给他买了一大盒工具箱,里面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他去拆,拆完了还会重新装起来。让孩子使用这些玩具工具不会伤到孩子,又能让孩子了解这些工具是如何使用的。比如:螺丝起要怎么使用才能把一样东西卸下来。在拆卸的过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他们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得到了发展。

孩子在拆玩具。

【2】给孩子“鼓捣”的时间。

美国作者约翰.霍特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曾讲到: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他会给孩子“鼓捣”的时间。他知道孩子们都是有好奇心的。

有一天约翰.霍特向一位学生比尔借了一些平衡板,放在桌子上。同学们在看到后果真很好奇,就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约翰.霍特说:“没什么特别用处,如果你们想玩,可以随便玩。”孩子们就来到桌子旁边开始玩了。半个小时之后,几乎所以摆弄过平稳板的孩子都知道了如何操作,包括一些不太优秀的学生。当他向孩子提问时,这个问题学生们很快就回答出来了。而在这之前,很多孩子都回答不出来。

让孩子们去“鼓捣”就是在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而很多好奇心是需要通过实践,在操作中才能有正确的认知。

学生在玩平衡板。

【3】多带孩子去科技馆、博物馆

我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就带她去过科技馆。科技馆里面有很多展区,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比如:有力学区、光学区、动力发电区、太空站、声音传导的实验、4D电影和各种体验。孩子很喜欢在里面玩。以前在生活中她有很多搞不清楚的问题,我也很难解答。但是在科技馆进行体验过以后,孩子自然就懂得了很多物理知识。

在科技馆里,有一辆自行车骑上去可以发电,当时我记得特别清楚。孩子骑上去骑了几下一点反应都没有。我们后来看别人怎么骑的,看到别人骑得很快才能看到美丽的电花。于是,孩子也用力骑。骑了几分钟后,终于也看到电花了,那个时候,孩子好开心呀!她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利用动能可以转化为电力。

科技馆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到: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孩子有求知欲,没有错。

若是父母懂得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的好奇心变为他们探索宇宙、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动机,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和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致力于家庭教育。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WN1tW0BMH2_cNUg-B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