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我的故事#
撰稿 / 团团 编辑 / 丑丑 全文5069字,阅读约6分钟
我们无法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态度,以及行动。“丑故事”陆续推出“短故事:被肺炎疫情改变的鼠年”系列,今天是第19个故事。
第一次听到武汉流感病毒的消息,是在和妈妈的电话里。
1月20日早上,我带着病历,准备去妈妈工作的医院做孕检。
出门前,妈妈打电话嘱咐我说:“你一定要戴好口罩,现在医院里全是感冒发烧的病人,上面说有流感爆发了,你自己知道就好,不要外传。”
妈妈做了三十多年检验工作,一直在医疗一线奋战。流感肆虐的时候,正是她最忙碌的时候。
再有3天,她就正式退休了。
美丽的妈妈
我戴着口罩走进医院,检验科的窗口簇拥着一群病人。我透过玻璃向里面张望,看见妈妈正专注地看显微镜。
上午,妈妈急匆匆带我做完一圈检查,从包里拿出早早准备好的包子,豆浆和鸡蛋。豆浆是现磨的,包子和鸡蛋都在保温杯里温着。
从小到大,妈妈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身边人,时常,忽略了自己。
她穿着白大褂,带着帽子和口罩,我只能看见她疲惫的眼神,和黑黑的眼圈。妈妈已经好多天没有休息了,自己也生着病,嗓子是哑的……
妈妈说,中午要全院开会,通知疫情的相关情况和应对措施。
“妈妈,你还有三天就退休了,照顾好自己,别太累。”我很担心她,从早上到现在,她一口水都没喝,更别提吃饭了。
“没事,大家都忙,院里也缺人手,现在正是紧张的时候,上一天班,就得做好这一天。”
妈妈向来是个风风火火的人,三十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她跟我没说几句,便又跑回去照顾病人了。
化验窗口,妈妈在里面工作
下午三点多,她发微信给我,让我这几天没事不要出门,如果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接下来的情况,可能会很糟,没人能预料。”妈妈有些不安。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是2020年最让人胆战心惊,惶惶不安的日子。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武汉及湖北多地相继封城,杭州也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得随意出入。
在20多天的时间里,全球感染人数从几十例飙升至6万多例,病患人数翻了1000多倍。
马路上空荡荡的
因为怀孕,我和先生取消了春节回长春婆婆家的计划,决定留在杭州和爸妈一起过年。
1月23日下午,我和先生戴着口罩到家附近的盒马鲜生买菜。商场里空空荡荡,许多店铺都大门紧闭。零星的行人,都戴着口罩,行色匆匆。
盒马鲜生里,是另一副景象。服务人员全部戴着口罩,在货架间奔走,补货理货的,拿货外送的,一个个动作飞快。
在盒马买菜囤货的人,纷纷拿着大包小包的购物袋,在大量囤过年的口粮。
蔬菜被挑得所剩不多了,我问柜台前的小哥,明天还进菜吗?
戴着口罩的他朝我热情地招了招手,说:“当然有新菜,我们过年不打烊,每天进新货。明天大年三十,九点提前开门,早点来哈!”小哥声音很嘹亮,一副干劲十足的样子,我的心安了几分。
我和先生买菜回来
大年三十晚上,爸爸妈妈来我家吃年夜饭。爸爸很高兴,说自己享福了。
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一年到头,爸妈来家里吃饭不过一两次。哪能算享福……
上次见到爸爸是两个月前了,我们都在杭州,家相隔不过几公里,却各自忙碌着,鲜少团聚。
1月8日,得知自己怀孕的那天,我打电话给爸爸,他愣了一下,说:“哎呀,好久不见。”
“是啊,好久不见,你要当外公啦!”我想第一时间跟爸爸分享喜悦。
“啊……恭喜啊!”爸爸吸了口气,有些惊讶。
“这是我们买的海鲜,给你补身体的,这是防辐射服,你用电脑的时候要穿,这是给你带的土鸡蛋,一天吃一个……”吃年夜饭前,爸爸把拿来的东西仔细交代了一遍。
每次相聚的时候,爸妈似乎都要把一肚子的关切通通说完,要把他们能想到的好东西,全带来给我。
这次的大年三十,很难忘。
年夜饭,做了爸爸爱吃的猪蹄,妈妈爱吃的龙虾
我们一家四口早早吃完了年夜饭,约定各自安心在家,不出门,不聚会。
妈妈说,他们医院的小伙伴全被急召回来了,在外地旅游、探亲的也不例外。必须赶回杭州,24小时待岗。
妈妈退休了,可她的心一直被紧紧揪着,她曾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此刻,她无法置身事外……
疫情日渐严重,没有一座城市能独善其身。
原本这个春节,我打算带着爸妈到周边玩玩,好几个春节没有陪他们了。可今年,愿望还是落空了……
零点钟声响起,朋友圈里刷屏的不是“新年快乐”,而是“援助武汉”。大家都没有心思过年,春晚里获得的片刻欢笑,在刷疫情新闻的时候一扫而空。
临睡前,我问先生,今年的新年愿望是什么。他说,希望你和孩子能平平安安。
我的新年愿望,是我爱的人,都能平安健康。
凌晨两点,我在淘宝首页搜索“援助武汉”,向基金会里捐了一些钱。
一想到此刻有那么多人在生死一线奋战,有那么多人有家不能回,有那么多人,不远千里,自发去驰援……我默默流下了眼泪,泣不成声。
没想过,2020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启,以这样的方式继续……
希望家人都平安健康
初二是先生的生日,上午,物业通知说,小区封门,只留一个出口,外面的人不让进,里面的人出去,也需要登记测体温。
下午一点半,大雨如注,我戴着口罩,撑着大伞走到小区西门拿外卖。只见小区门口,外卖小哥抱着我订的生日蛋糕,在栏杆外张望。
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他戴着头盔和口罩,没有穿雨衣,制服全湿了,啪嗒啪嗒往下滴水。他怀里的蛋糕盒盖着一层塑料布,没有淋湿。
外卖小哥伸长了手,跨过栏杆把蛋糕递给我。我对他说了一句:“小哥辛苦了,新年快乐!”
他朝我摆摆手说:“真不好意思,让你自己跑来拿,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也没办法。你赶紧回去吧,别着凉了……”
“雨大,你路上注意安全,慢点骑……”
两个戴口罩的人,在大雨里,隔着栏杆,说了许多话。
“在这样一种人心脆弱的时期,我们必须明白,没有一个孤岛可逃。没有,没有中间道路。我们必须接受这种困境。”加缪在《鼠疫》里写下的话,浮上心头。
不知道是不是身在孕期,我的精神变得敏感脆弱。
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刷新闻,十分钟一次,非得看完朋友圈里的每一条内容,点开每一个和疫情相关的公众号文章。微博热搜,刷了又刷,除了焦虑,更多的是绝望……
人的情绪随着社会大环境起起伏伏,有人愤怒、指责、谩骂、嘲讽,有人感伤,叹息生命的消失,有人无所事事,在家里一点点消磨自己的无聊。
我能强烈得感受到每个人语言文字间的心情,它们也是我此时此刻的内心映照。
世界怎么了?我怎么了?
床头放着“鼠宝宝”公仔
失眠突如其来,凌晨一点,两点,三点……我看着床头闹钟上的数字一下一下跳动,我的心快要跳出喉咙了。脑子里一团乱麻,新闻里的字字句句萦绕不散,被疫情逐渐染红的中国地图,挥之不去。
我强迫自己深呼吸,用尽力气吸气、呼气,感受气息从鼻腔进入,慢慢流淌到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我摸着自己的小腹,它没有一点动静,但我知道,里面有一个生命正在成长,悄无声息地成长。
“妈妈会保护好你的,无论世界发生多么可怕的事情,我都会陪着你,爱着你。”
睡意姗姗来迟,我只渴求一个没有阴霾的梦境。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当下,珍惜每一次的相遇与重逢。
我的朋友一雪,也是一位孕妈。她告诉我,疫情爆发带给了她很多心理压力,总是很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传染了。
腊月二十九的时候,因为要和家人们聚餐,她硬着头皮去了,包括大年三十。
回家后,她就一直担忧:“会不会被传染?会不会发烧?会不会咳嗽......要是真的被传染,应该会被终止妊娠吧。”
此时,一雪的宝宝刚好满32周,也就是孕8个月,她安慰自己说:“现在孩子生出来也能存活了!”她在家惴惴不安地渡过了病毒潜伏期,整整14天。
产检对于孕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疫情这么严重,她说自己实在不敢去医院,32周的产检她放弃了,主治大夫也说,应该放弃,放弃的对。
而孕早期的我,没有这么幸运,意外接踵而至。
2月3日晚上,我突然发现自己出了很多血。脑子里嗡嗡地响,一片空白。
这是先兆流产的征兆。之前一次产检是1月20日,孩子只有6周多,B超只能看见1公分大的孕囊,没有胎心胎芽。
几个小时过去,流血的情况不见好转,我打电话给妈妈,希望她明天能陪我去产检。妈妈的声音很着急,有点颤抖,但她一直安慰我:“不要紧的,不要紧的,一切都会好的。”
我呆坐在沙发上,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滴落在玻璃上,像是一个个光点瞬间被打碎了。
眼泪止不住,哗哗往下流,我一直紧绷着的神经,崩溃了。
幸好先生一直陪在我身边
先生抱着我,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轻声说:“不要害怕,我陪着你,不管情况怎么样,都会没事的。我会一直爱你,很爱很爱你。”
我的心里有一百个,一千个没人能回答的疑问:孩子还活着吗?我还能救它吗?如果我去医院,会被感染吗?如果感染了,我和孩子,还有一线生机吗?
一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先生和妈妈陪我去了医院,我们都“全副武装”,戴着口罩、帽子和眼镜。医院的大厅里设了登记检测岗,每一个人都要量体温,排队进去。
进医院前要排队量体温
妈妈和当班的医生很熟悉,她问了这几天医院的情况,医生说:“这几天大家都24小时轮班,虽然医院不接发热病人,但要防止漏掉感染源。大家都挺紧张的。”
“你们怎么不穿防护服啊?”妈妈关切地问。
“防护服不够,都送去支援前线了,一线的医生都不够用,我们就自己想办法保护一下吧。”我看见这位医生穿着塑料外套,很薄一层,口罩也是平时医用的,并不是N95口罩。
医生们一直坚守岗位,很辛苦
跟着妈妈走到电梯口,准备去4楼做B超。妈妈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说用笔尖按一下按钮,再套上笔套,可以有效防止电梯接触感染,回家后,消毒一次就可以了。
所有的门都是妈妈帮我开的,她什么也不让我碰。先生提着东西,挽着我,寸步不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特殊保护的对象,爱我的他们,生怕我受一点伤。
躺在B超室的床上,我紧闭着眼睛,不敢看屏幕,心里默念着:一定会没事,一定会没事,宝宝不怕,妈妈也不怕。
医生拿着仪器在我的肚子上来回滑动,房间里很安静,只有仪器“滴滴”的声音。看医生迟迟不开口,我忍不住问:“医生,我的孩子还活着吗?”
她把屏幕转向我,温柔地说:“你看,已经有胎心胎芽了,胎儿发育没问题。”砰—砰—砰—,我听到胎心的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
太好了,我的孩子还活着。
所有的担忧和惶恐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现在,它落下来了。
已经有胎心胎芽了,小生命在健康成长
医生说,我孕酮低,有出血情况,需要吃药,在家里静卧休养。妈妈也特别嘱咐我,除了吃饭和去厕所,都在床上平躺着,不能下来走动。渡过这段危险期,就会好起来的。
回家的途中,妈妈告诉我,她一个晚上都没睡着,打了无数电话,联系她的医生朋友们,甚至连手术室都帮我预约了。我看到她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很心疼。
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当妈妈之前,我不能切身体会。但此刻,我深切感受到,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妈妈的心,妈妈的担忧与痛,比我更甚。
1993年,妈妈怀我的时候
接下来的10天,我一直在家里躺着。我和亲人朋友们开玩笑说,自己就像一个吃饭睡觉机器,一条无用的咸鱼。
咸鱼本鱼,一件睡衣过一个冬天
近一个月的疫情,大家都闭门不出,而我更是提前体验了坐月子。也许,在国家的危难时刻,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家,也是出一份力了。
这个超级长假,最辛苦的是先生。他是大学老师,一边工作,准备线上授课,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一整天呆在一起,经历这个特别的假期,我们的感情更好了,彼此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先生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
疫情严峻,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每2天一户只许一个人出去,先生担起了买菜的重任。他出门前,我嘱咐他戴好口罩,别去人多的地方,准备一些纸巾,避免接触按钮和把手。
家里口罩没有准备太多,他一个口罩戴三次才舍得丢。但每次我出门,他都让我戴新的。
孕期我的口味变得很快,经常恶心想吐,有时候会突然很饿,有时候又一口饭也吃不下。先生从来不抱怨,每天烧不一样的菜,荤素搭配,每顿准备四五个菜,换着花样哄我。
先生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
不会做的菜,他就现学,看网上的视频照着做,还真有模有样,手艺越来越好了。
工作,做饭,干家务,买菜,倒垃圾……里里外外的活,先生一个人全包了。我每次问他,他都说:“不累不累,把你照顾好是最重要的。”
先生会给我吹头发、洗脚、剪指甲、按摩……我不舒服的时候,他就搂着我,像哄小宝宝一样,一边摸我的头,一边哼儿歌。
我这个“一级保护动物”,还真是幸福。被爱着的感觉,真温暖。
2月14日情人节,先生送的花
我们这一代90后,是从小被宠大的,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很多人爱我们一个人。对亲人们的爱,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视而不见。有时候,还会常常为一点不如意,就作天作地。
这一个月的经历,让我有机会用心感受那些温暖与闪光的瞬间,让我有机会看到周围的人,一直为我付出了这么多。
我们虽然不出门,但是我们是安全的。那么多的医护人员,一线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超负荷地在救治病人,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构建起一座座安全的岛屿。
小时候,被爸爸妈妈抱在怀里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被这么多的爱包围着。原来,有那么多人,在默默为我们奉献,守护我们。
此刻,我的心,前所未有的安定。我相信很快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就像奥斯卡影帝菲尼克斯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说的“当我们心怀爱意奔向救赎,和平会随之到来。”
请关注“丑故事”,我们将陆续推出“被肺炎疫情改变的鼠年”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