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说话,父母的这些行为完全“出力不讨好”,别再帮倒忙了

2020-02-13     兜兜的妈咪育儿趣事

见证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变化,应该是父母们最开心的事情了。尤其当孩子开口说话时,心情别提有多激动。

不过有些家长过于心急,孩子才刚开始咿咿呀呀的发声,他们就已经恨不得宝宝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了。不仅如此,父母们还会帮助宝宝学说话,虽然做法是好的,但像下面这些行为完全就是出力不讨好,爸妈们可别再帮倒忙了哦!

第一个,重复孩子的错误发音

学习说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宝宝刚开始时并不会流畅的说出来,喜欢用叠词或者音调相似的词表达,例如“喝水水”、“吃饭饭”,或者把“妈妈”叫成“麻麻”等。有些父母觉得这种说话方式很可爱,不仅不纠正,还跟着孩子一起学,不断重复这些错误发音。

这种做法就会给宝宝传递一个错误思想,他们现在的发音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后,日后将会很难改正过来。因此,当宝宝出现错误发音时,建议爸妈不要跟着重复,还是要一遍一遍的纠正,这样才更有利于小孩学说话。

第二个,取笑孩子的错误发音

跟上一种家长相反,这类父母喜欢取笑孩子的错误发音,有些甚至还会当着外人的面取笑。小孩子的心思最是敏感,发音不标准只是暂时的。

如果爸妈总是拿这种事取乐,很可能让宝宝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不愿意开口说话,这样就麻烦了。所以还是那句话,宝爸宝妈不要跟着学,也不要拿来取笑,耐心纠正就好。

第三个,总是“打断”孩子说话

父母们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宝宝的一举一动,家长们都了如指掌。有些在学说话的孩子,可能刚说出一个“水”字,爸妈就明白他们要喝水,然后立马拿水杯过来。这样总是“打断”小孩说话,就不能锻炼宝宝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不愿意说完成的句子,反正简单两个字爸妈就能懂他。

因此建议父母们不要过于心急,即使已经明白宝宝想表达的意思,也要耐心等他们说出“我要喝水”这种完整的话后再行动,这样才能有效锻炼小孩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孩子半天也没说出完整的句子,爸妈可以稍微引导他们,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说,然后再连在一起说,多点耐心,宝宝一定会成功的!

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不一样,有些孩子说话晚,有些说话早,这不仅跟自身因素有关,家长平时的做法也能起到关键作用。以上三种行为确实不太利于小孩学说话,家长们一定要及时改正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9mTSnABgx9BqZZIcL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