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东台,很高兴认识你,请多关照

2019-06-02     东台时空

  东台,位于江苏省中部沿海,北纬 32°33′~32°57′,东经120°07′~120°53′,处于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汇处,东抵黄海,西襟沃野,南依长江,北望徐淮。市域总面积31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辖14个镇、4个区,是江苏县域最大的城市。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

中国二胡艺术之乡

中国发绣艺术之乡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市区)……

一个个国家荣誉

饱含着东台人的骄傲



这里养育出无数名人贤士



在东台,有位明朝的哲学家,他叫王艮



在东台,有位布衣诗人,他叫吴嘉纪



在东台,有位画家,他叫戈湘岚



在东台,有位翻译家,他叫戈宝权



在东台,有个新闻学奠基人,他叫戈公振



在东台,有位书法家,他叫高二适



在东台,有位雕塑家,他叫吴为山



在东台,有个奥运冠军,她叫汤红霞



在东台,有个青年歌唱家,她叫吴彦凝



这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西溪古城


董永七仙女文化园


条子泥观湖区


安丰古街


永丰生态园


经济植物园


甘港村



这里有抖音上网红的东台美食



在东台,有种百吃不厌,叫鱼汤面


  鱼汤面的面条细滑,汤白如奶,每一根面条都充分吸收了汤汁的鲜美。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在东台,有种鲜嫩,叫文蛤


  葱姜水煮或者猛火快炒都是鲜嫩无比,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



在东台,有种老字号,叫陈皮酒


  陈皮酒是东台传统名酒,口感稠绵醇厚,香味独特,落口甘畅,余味悠然,如今陈皮酒已远近闻名,堪称东台一绝。



在东台,有种传统茶点,叫酥儿饼


  酥儿饼从里到外层层起酥,乍看活像一朵微开的金菊,故又叫“千层酥”。入口酥松香脆,越嚼越美味的特点,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是“吃着打嘴也舍不得丢”。



在东台,有种咸甜和谐,叫龙虎斗烧饼


  甜味和咸味以一种玄妙的比例混合在一张饼中,这种玄妙让人想起了太极。咬一口,你的味蕾在甜咸之间交替,带来的刺激和愉悦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在东台,有种鲜美可口,叫红烧小眼睛


  梅童鱼为东台近海又一特产,头部浑圆、眼睛细小俗称小眼睛。红烧之后的小眼睛味香肉绵、汤汁浓郁、色泽艳丽!



在东台,有种美食,叫大鸡抱小鸡


  借“天仙配”的传说,寓婚宴吉祥之意。这道菜香气醇正、肉质细嫩!



在东台,有种鲜美至极,叫河蚌豆腐


  壳薄肉嫩,有鲜美之味,配上豆腐烧之,鲜嫩至极。



在东台,有种记忆中的味道,叫臭干


  臭干是东台有名的小吃,一块块方正的豆干在油锅里很快就膨胀鼓起,呈金黄色,炸之前的臭味也消散了许多。放点红辣椒,放点葱、蒜,光看酱已然觉得十分诱人。



在东台,有种远近闻名,叫东台西瓜


  甘甜汁多、消暑解渴的东台西瓜,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西瓜之乡”。



这里有这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董永传说

@王恒生 摄


  东台西溪古镇,离东台城三里,为西汉设置。秦前为吴的属地,汉代即很繁荣。据清代刘积兰《彭城堂笔记》记载:西汉时,山东巢州有一个农女叫张七妹,随父逃荒到东台西溪,见董永卖身葬父,身受苦辛,很为同情,就嫁给了他。家贫无食,七妹把藏在怀中的一张“蚕子”孵化,摘桑叶饲养,三年后,四乡八镇广为推广。七妹用织绢偿债,操劳过度,死去,遗有一子一女,乡亲们很怀念她,就附会她是七仙女下凡,后归天庭。

@孙家录 摄


  近年来,东台市在西溪古镇围绕孝贤文化和爱情传说两大主题,精心设计和建设了董永七仙女文化园。“东台人文历史沉淀十分深厚,要不断加以发掘,用文化支撑旅游,用旅游传承文化,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东台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董永传说”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对东台民风的淳朴、孝贤文化的弘扬,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董永传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增添了西溪古镇的文化魅力。”



东台发绣


  发绣,是用优质人发绣成的工艺美术品,与其它刺绣工艺品相比,用料奇特,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之特点和古朴典雅、苍润秀丽之风格。发绣艺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东台发绣用本地沿海地区少女长度30厘米以上的优质头发作为原料,由设计师设计样稿,通过画师在塔夫绸等面料的绷布上运用绘画技艺勾样,绣工们选用优质人发穿针绣成多样优美的画面,经过装裱,成为一种传统工艺品。

@严海长 摄


  近年来,东台发绣不断推陈出新,作品也频频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闻名天下。随着发绣技艺表达方式的更多元,更丰富,以尊崇生命情感为主的发绣作品也更受现代人钟爱收藏。如今东台“中国发绣”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国内国际博览会和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屡获殊荣。自2007,国家正式授予东台市“中国东台发绣艺术之乡”称号以来,东台发绣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发绣作品的收藏价值和技艺都有很大提升。



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

@张罗宝 摄


  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源于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是采用“淋饭法”,沿袭传统米酒酿造程序,辅以多类中草药浸制而成的滋补黄酒的手工技艺。原名“八珍汤”、“陈醅瓮”。

@陆志祥 摄


  陈皮酒作为东台一大地方特产,在东台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陈皮酒的酿造技艺,作为非遗传承人,希望将这一千年酿造技艺宣传和继承下去。



弶港渔民号子


  弶港渔民号子是几百年来渔民从事海上捕捞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与大海抗争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民间音乐。弶港渔民号子口耳相传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高晓明 摄


  据《东台县志》记载,清末宣统年间,是弶港渔号子的鼎盛时期。当时,每年农历的二三月是捕捞小黄鱼的最佳时期,渔民们从正月初就开始准备绳索、网具等捕捞工具。在这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内,渔民们除了吃饭时不打号子外,平日不管肩挑手拎、推拉抬撬,均打号子。整个弶港里,每天渔号子声不绝,声势震天。



东台鱼汤面技艺


@邹翠翠 摄


  东台鱼汤面,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江苏名点小吃”。东台鱼汤面是江苏东台市汉族传统面食,属于苏菜,主要原料是面条,汤白汁浓,滴点成珠,清爽可口。其汤白质浓似乳,味道鲜美可口,面白细匀不腻,汤质点滴成珠,营养极为丰富。由于鱼汤内含大量的钙质、胶质,且温脾健胃,补虚疗肠,经常食用,益处无穷,素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邹翠翠 摄


  200多年来,东台鱼汤面一路飘香: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78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名点”;1988年,被命名为“中华名小吃”;2008年被列入《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年初,被正式列入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中旬,在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比赛中,东台鱼汤面在上百种小吃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金,获得了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颁发的金牌和证书。



富安酥儿饼制作技艺


  酥儿饼是富安的一种传统茶点。据说明代就有了,扬名却在清乾隆年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偿后赞不绝口,一时酥儿饼美名远扬。酥儿饼是以面粉为主料,揉成面团以后再包入馅,最后经油煎而成。因为酥儿饼从里到外层层起酥,乍看活像一朵微开的金菊,故又叫“千层酥”。酥儿饼有用赤豆沙、桂花和庶糖调制的甜馅,也有用鲜肉、油渣、葱花、盐和味精调制的咸鲜馅,具有入口酥松香脆、油而不腻、越嚼越美味的特点,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是“吃着打嘴也舍不得丢”。


  富安酥儿饼形似菊花、层层起酥、酥而不焦、油而不腻营养特点及功效 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营养素,具除热毒、散恶气、消胀满、利小便,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润泽肤之功效。因富含油脂,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许河杂技


  作为盐城杂技的支脉,许河杂技缘起东台市许河镇姚进根寄身盐阜杂技班子潜心学艺,返乡后独立创立“姚家班”,民国时期便组建民间杂技演出团体“如山杂技团”,成为盐阜地区新兴的杂技团,拥有自己的杂技高手和演艺能人,在盐阜地区名声大振,后整合同乡“王侉班子”(系盐阜杂技“王锦生班子”分支,民国时期组建的“新胜杂技团”)形成了苏北有名气的“许河杂技”。

车技(孙家录 摄)


  据考证,许河杂技已有120年的历史,属于盐城杂技“建湖十八团”的支脉,缘于许河 “杂技姚家班子”与建湖杂技一脉嫡传许河人创立的“杂技王侉班子”长期合作在盐阜大地上演出、生存和发展而得名“许河杂技”,入选盐城市人民政府2013年11月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蹬技(杨静 摄)



安丰麦秆画


麦秆画作品《安丰古街》


  麦秆画就是用麦秆制成的工艺美术品,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到书、画、剪、烙、裱等诸多领域。

麦秆画传承人--刘用明(孙家录 摄)


  在东台安丰古镇,流传着一种特色的民间工艺品——麦秆画。其渊源可溯至隋朝年间,后随历史朝代的更迭,麦秆画艺术一直在民间绵延不断。



后港茶干制作技艺


  东台“后港茶干”又名“王氏茶干”,是王氏三兄弟共同执掌的一份祖业。美称“香茗超香干,赛过活神仙”。扁扁圆圆,袖珍小巧,色呈酱黄,似蒙一层薄薄的秞质。拈一片在手,异香扑鼻,小口嚼食,肉质坚实而又不失柔韧,密腻而又不失嫩滑。


@严海长 摄


  后港茶干可用于盘中配菜,亦可品茶小吃,即便随意放块嘴里也咸甜适度,齿颊留香。

@陆志祥 摄


  后港茶干的整个制作过程沿用着传统手工,道道工序严谨、处处注重质量。多年来没贴一张广告,没印片纸介绍,只凭食客相传,却畅销不衰。



弶港排斧


  二百多年来,弶港海域在修造木质帆船时,领班师傅根据船体的结构,必须把每块木板之间缝口用麻丝、油灰填满,从而使渔船不漏水,安全出海。在日常渔业生产过程中,渔民们为了给新造渔船壮船胆,祈福海龙王保佑出海安全,从而取得渔满舱的好收成,同时结合木工师傅的造船、修船的实践,逐步形成步调一致的排斧造船的技艺模式。

@张捷 摄


  弶港渔民习惯把“排斧”说成“排富”,来寄托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所谓“排斧”,就是用油、麻、灰等混合均匀的填料,嵌于船身缝隙处,以防海水渗入蚀船。排斧工序分铲缝、上底灰、捻麻腰、嵌麻丝、分麻板、拆嵌麻板、切碎、排斧八道。要求把所有的填料排得匀称,密度、深浅都要一致。参加排斧的都是手艺高强的木工,他们谁都不甘示弱.在领作师傅首斧的指挥下,所有木工齐声应和,发出有板有眼、排山倒海般的“哒”声,极富节奏感,堪称一首渔民打击乐。每逢排斧,渔民们都呼朋结伴,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向海滩,齐声喝彩助兴:“排富!排富!”其场景十分壮观。


  弶港排斧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经久不衰。也难怪,终年与船相依为命的渔民,理所当然用弶港排斧等风俗,来寄托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这也就是弶港渔民习惯把“排斧”说成“排富”的缘故吧。



里下河龙舞



  舞龙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陆志祥 摄


  起初,舞龙主要是用于祈求祝福,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

@陆志祥 摄


  解放后,舞龙作为一种百姓喜爱文娱活动,经常在节庆时作表演。



许河猪头肉制作技艺


  许河猪头肉,俗称烧腊子。经过近80年的工艺演变,逐渐与传统意义上的熏烧、酱制有所不同,许河猪头肉已经发展成为典型的卤煮特色食品。

@鲁杰 摄


  在许河镇许乐村,有这样一家卖猪头肉的小店,不过三四十个平方的样子,卖猪头肉却“跩”得很。很多美食爱好者数里路赶来只为买肉,并且买肉先前要预订,如果晚点就买不到猪头肉了,“小锅煮猪头肉香,厨房的锅煮八九个猪头刚刚好,煮多了,猪头肉就煮不透不好吃了。





这里有全面发力的交通……



  盐通沪高铁通车后,东台到上海将只有“一杯咖啡的距离”。



  东兴高速公路建成后,东台将告别西出无高速的历史。




  344国道、610省道等国省干道沿线上,绿色植被由低到高层次分明,浅黄、深红、绿色等互相衬托,从天空俯瞰,如一条七彩飘带串连城乡。新修建的盐通高铁桥墩由南向北蜿蜒于生机勃勃的田野间。提档升级的农村公路宽达6米,来往车辆顺利交汇,各奔东西。

  近三年来,我市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外联内畅的“新交通”,城际快速路、610省道、344国道、229省道、海陵路南延工程等5条重点国省干道建设全面铺开。去年我市进入公路路网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交通建设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在交通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上,两年建设一级公路110公里、新增里程60%,对80%的市域骨干道路实施改造提升,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

  ——在现代交通体系的新格局上,以市区大外环、市域一级公路大环线形成为标志,“三横六纵”的城乡快速路网取得重大进展,城际快速路、610省道、344国道建成通车;

  ——按二三级公路标准新建改造市域骨干道路106公里,麋鹿线、东溱线、时溱线、海南线等公路建设完成,改造农村公路危窄桥梁106座,将3.5米宽的农村道路扩宽至6米,完成提档升级四级公路240公里;

  ——盐通高铁顺利开工建设,承台建设、现浇梁建设迅速推进,高铁东台站、北海路下穿铁路等配套工程稳步实施;

  ——东兴高速项目落地,城市高架概念方案报市政府决策。



东台是古朴的,是婉约的

也是积极的,是活力无穷的

它有很多名字,很多样子,很多故事

在东台

夜幕深浓,灯影迷离

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嬉笑怒骂

贫穷或富有,粗粝或精致

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这就是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9kbOGwB8g2yegNDGL1u.html

禁行通告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