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庞大的反舰导弹家族:能保卫海疆能出口创汇,鹰击-8系列简介

2020-04-26     纸上的宣仔

前言

在我国的国产武器装备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导弹家族,它拥有最多的改型,可以通吃陆、海、空、潜四个发射平台,从80年代服役已有将近40年,直到今天仍然是人民海军航空兵和主力舰艇的主力作战武器。不仅如此,这款导弹还有很多传奇经历:它曾经成功出口到海外多个国家,产生过多个实战成果。它的成员还曾经罕见地创造了“出口转内销”的奇迹,从外贸弹转型为现役弹。它就是鹰击-8号系列反舰导弹。

鹰击-8号的诞生背景

在1970年代,法国的飞鱼和美国的鱼叉反舰导弹先后服役,这两种导弹可以维持低于10米的超低空掠海飞行。其中飞鱼导弹更是将末端飞行高度降到了1~2米,几乎是贴着海平面飞,让当时的军舰几乎无法发现它的存在。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英国的42型驱逐舰几乎是在毫无反应的情况下被一枚阿根廷超级军旗攻击机发射的飞鱼导弹击沉,一时间技惊四座,并让“大英帝国”几乎颜面尽失。可见超低空飞行的战术有多么强大。


谢菲尔德号被击沉的惨状传遍了全世界


超级军旗发射飞鱼导弹

建国之后一直到80年代初,人民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仍然以是仿制苏联的第一代反舰导弹的上游一号,和改进自上游一号的鹰击一号和鹰击二号反舰导弹为主。这几种反舰导弹本质上都没有脱离苏联P-15导弹的设计,其重量体积大,飞行高度在100-300米,尽管拥有大型战斗部,但极易被敌方发现后干扰拦截。由于地球存在曲率的缘故,对于同一部雷达,反舰导弹被发现的距离其实是和飞行高度呈固定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雷达探测距离示意图

根据这个公式,目标飞行物的高度越低,能够发现的距离也就越小。而雷达发现距离越小,留给对方的反应时间也就越短,命中概率越高,因此如何将飞行高度降低,就成了第一代反舰导弹后继型号的发展方向。

其实在对P-15仿制完成后,我国科研人员很快开始了改进工作。早期的上游一号采用膜盒式气压高度计和机械式垂直加速度计,误差较大。为了保证安全飞行,上游一号只能在100~300米的高度飞行。从上游一号甲上开始,我国的技术人员尝试用无线电高度表替换了机械式高度计,通过两次降高度的努力,终于将上游一号甲的高度降到了15米,尽管还算不上掠海飞行,但这样的尝试为我国后来研发超低空掠海飞行的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海军官兵正在将上游一号反舰打导弹吊运进发射箱

1965年1月,国防工办正式成立了第七机械工业部(简称七机部)。七机部的前身就是钱学森担任院长的国防第五研究院专门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拥有较强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七机部下设的第三分院为飞航导弹研究院,专门从事飞航式导弹的研究。七机部的成立,使导弹的科研组织更加明晰,研制生产工作的责任主体划分也更为明确,且可以形成较好的内部成果分享的机制,为后续的新型反舰导弹研究打下了一个不错的组织基础。

1968年,强五-乙鱼雷机项目上马,成为我国当时在研的唯一一种具备对海作战能力的战斗机,但当时任何一种鱼雷的射程都不超过10km,意味着强五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近距离投弹。出于对这种战术低效的担忧,1970年代初,中国海军提出研制用于强-5乙攻击机挂载的空射飞航式反舰导弹的需求,同时考虑了“一弹多用”,发展空射型和舰射型的需求。

鹰击-8反舰导弹研制过程

1973年10月,新型空射反舰导弹的主发动机样机完成试制,1975年提出论证方案。1977年9月,国家正式批准研制方案,命名为“鹰击八号”。随后,七机部三分院的全面开始了研制工作。总设计师梁守槃参考了西方二代反舰导弹的设计。气动设计上,鹰击八号导弹采用了“X–X”的正常布局和腹部进气。前面的弹翼为较大的固定弹翼,用于产生升力,后面的为弹翼为小梯形翼,可以偏转用于姿态控制。此外在助推器上也有一对固定X型弹翼。

鹰击-8的气动布局

弹体结构上,从前向后分别为雷达舱、驾驶仪舱、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尾舱和助推器(非空射型才有)。助推器内部也是一个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用于获得初始动力加速爬升,而空射型由于战斗机可以直接赋予初始速度直接点火,不需要这个助推器。导弹具备超低空掠海飞行能力,可以在末端维持5-7米高度冲向敌舰。

空射版的鹰击-82,没有助推器

鹰击-8号采用一枚165公斤的半穿甲战斗部,在60度着角击中目标时,可以穿透120mm钢板,延迟2~4米后起爆。

鹰击-8系列的半穿甲战斗部

在这款导弹上,三分院使用了诸多新的技术。比如具备自控+自导的体制,使用模拟计算机小型自动驾驶仪,高精度无线电高度计,数字定时器和具有抗干扰措施的单脉冲末制导雷达;战斗部采用半穿甲战斗部,和机电式触发延时引信。但研制进展却很顺利,鹰击八号在1978年完成了两枚模拟弹发射工作,因此研发组人员大胆决定跳过陆上遥测弹的程序,直接进行自控弹发射实验。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鹰击-8号的相关测试工作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陆上遥测弹,是将各种仪器装入导弹战斗部的位置,记录导弹飞行过程中的飞行状态,雷达,系统工作状态等情况,类似飞机的黑匣子。这么做是为了及时发现导弹设计上的缺陷,比如飞行过程中的异常振动等。早期由于技术落后,我国的技术人员只能采用磁带或者热笔记录仪记录在纸带上,回收后用放大镜或者光学仪器进行分析。这次直接跳过了路上遥测弹,说明科研人员已经对这款导弹的成竹在胸。

后面的发射实验证明了他们的自信。在1980年11月的试射中,鹰击八号取得了8发7中的好成绩,只有1发因助推器线路故障失败,证明总体设计方案是正确的,同时证明自主控制系统和制导系统是非常可靠的。遗憾的是,强五-乙型鱼雷攻击机,因为研制进度缓慢,配套系统迟迟不能上机在1979年下马。因此这款原定空射型的反舰导弹,只能安排先生产舰射型和潜射型,供24型导弹艇,053H2护卫舰以及033G常规潜艇使用。1985年,24型导弹艇打出的6发鹰击-8全部命中目标,证明实弹射击能力趋于成熟。1987年鹰击-8获得正式的定型,并在1988年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的特等奖。

在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上,拉着鹰击-8的运载车缓缓驶过。这是鹰击-8导弹的首次公开亮相,外国记者直接用“中国的飞鱼”来称呼这种导弹,它的出现一下子改变了国外对中国导弹单纯仿制苏联、还停留在一代反舰导弹水平的看法。

国庆大阅兵山亮相的鹰击-8反舰导弹

鹰击-8的庞大家族

崭露头角的C801系列

鹰击-8后先后为海军发展出鹰击-8A(为053H2G和037II研制的折叠弹翼版)和鹰击-82(潜射版),对应的出口型号为C801系列,成功出口到了泰国,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尽管强五-乙已经下马,但是80年代歼轰七已经开始了研制任务,90年代服役后用上了鹰击-8的空射版鹰击-81(对应出口版C801K)。


037II导弹护卫艇发射鹰击-8A


潜射版的鹰击-82

早期的鹰击-8系列(C801)由于采用的是火箭发动机,射程只有42公里,与第一代飞鱼MM 38基本一致。而进入90年代后,此时的飞鱼导弹和鱼叉导弹已经采用小型涡喷或涡扇发动机替代了火箭发动机。这两种发动机的好处是必须要自带氧化剂,因此可以把所有空间都用来携带燃料,大大拓展了射程。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优势,此时的三院(此时七机部已改组为航天工业部)在未获得国家立项的情况下,决定自掏腰包对鹰击-8进行这方面的升级工作,把握国际市场的需求做外贸出口。于是就有了后来的C802。

航展上的C801

出口转内销的C802系列

C802在C801基础上换装了小型涡喷发动机,同时增长了弹体,增加了燃料携带量,射程从原来的42公里扩展到120公里,而空射版的C802A,由于可以获得初始高度和速度,射程进一步增加到了180公里。C802研制成功后立即在国际上大受欢迎。这种性能可以匹敌飞鱼、鱼叉(射程上还要超出),价格却极其便宜的导弹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泰国,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尔及利亚等国纷纷采购,伊朗甚至购买了整个C802的生产线。

伊朗引进的C802岸舰导弹,国产化后命名为“努尔”


伊朗空军装备的C802A


巴基斯坦空军使用的C802A空射反舰导弹

有趣的是,在获得国际客户的认可后,在1998年C802终获中国海军的订单,成功实现出口转内销。国内型号鹰击-83,开始在054系列护卫舰,052系列驱逐舰以及22型导弹艇上广泛装备,歼轰七乃至轰六也开始列装鹰击-83空射型鹰击-83K,潜射型鹰击-84也装备到了039常规潜艇上。在以上基础上,还发展出了使用雷达主动+红外复合制导的鹰击83-KH,和采用电视+红外制导,带穿甲弹头的K/AKD-88通用空射导弹。这些导弹国内海军得到进一步发展改进后,反过来又出口到国外,为军工带来可观的收入。

054A发射鹰击-83


22型导弹艇齐射鹰击-83


鹰击-83岸防导弹


歼-15挂载的鹰击-83


挂载鹰击-83KH出击的飞豹机群


飞豹加挂K/AKD-88空对地导弹

一直到今天,鹰击-8系列仍然是国内,型号最多,装备数量最大的一款反舰导弹,是国内最大的反舰导弹家族,是我国军工史上精品中的精品。

C801、C802在国外的战果

C801和C802在国外产生了数个战果,证明了自己的实力。2006年,以色列一艘萨尔-5级哈尼特号护卫舰遭到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伏击,被一枚C802从直升机甲板位置击中。由于这枚导弹恰好击中了机库门口的吊车,因为不足以引爆半穿甲弹头,所以未给军舰造成太大损伤,但剩余的燃料引发的大火还是造成4名以军阵亡。


哈尼特号被导弹燃料烧黑的直升机机库

2016年,胡塞武装使用从伊朗引进技术生产的努尔反舰导弹,击中了一艘阿联酋海军的HSV-2双体高速运输船的船头,引发大火完全将其烧毁,由于双体船抗沉性比较好,因此并没有沉没。努尔就是伊朗从中国引进的C802导弹生产线发展的反舰导弹。


被努尔导弹击毁的HSV-2运输船


胡塞武装的努尔反舰导弹

2018年,胡塞武装仍然使用同样的反舰导弹,击中阿联酋海军一艘拜努纳级轻型护卫舰,导弹击中该护卫舰后发生大火,最终沉没。

被击中的阿联酋拜努纳级轻型护卫舰

不过胡塞武装在试图攻击美舰时,遭到了美国军舰的强大的电子干扰,导致导弹无一命中。说明C802的单脉冲雷达在最新的电子反制措施面前已经显得落后了。


总结

早期的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因为缺少卫星导航,在中段只能使用惯性导航系统,因此命中精度较飞鱼导弹有一定差距。不过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完善,鹰击-83应该已经补足了这个短板。此外在掠海飞行高度上,与飞鱼导弹尚有一定差距,飞鱼可以做到1~2米,而鹰击-8则只能做到5~7米。但我们的导弹在射程,贯穿能力上显著好于飞鱼和鱼叉。作为第二代反舰导弹,它从80、90年代起接替上游系列和海鹰系列,成为我国海军反舰武器的中流砥柱,同时也为我国发展具备高度自控能力的飞航式导弹研究积累了大量经验,为后来的鹰击-18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6uhznEBfGB4SiUwRT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