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市中国的“东方红”——红色文化根据地,每一次来文登,都有不同的感慨,在金色秋天,走进文登,第一站,就选择了天福山,第一支抗日武装,从天福山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就在天福山,于是,去探寻天福山起义遗址......
天福山四周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一派庄严肃穆。一座用汉白玉及青石精工建造起雄伟壮观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耸立在天福山间,纪念塔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郭沫若手书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
在临时会址东部拾级而上的山顶上是三军竖立义旗的地方,秀丽典雅的"红旗亭"供中外观众观光游览;顺"红旗亭"旁蜿蜒而下的山路至山底水库旁,有当年"三军"战士亲手挖掘出的一眼清澈甘洌的"天福泉井"。
如今,天福山已成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森林公园,来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观光游览的客人络绎不绝。历史铭记这一天,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同志领导和发动了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
天福山起义创建了胶东第一支抗日民族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这支军队如燎原之火,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地方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这是天福山起义时胶东特委临时会议遗址,遗址内陈列着一组重现会议场景,特委书记理琪发布起义动员令时的起义会场旧址。
为纪念天福山起义,山东省人民政府把起义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建起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坐落于起义遗址五间茅屋西侧160米处。四周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一派庄严肃穆。纪念馆堂式建筑,长49米,宽23、5米,红瓦白墙,掩映在浓绿之中。纪念馆建于1973年。馆内珍藏着天福山起义的珍贵文物,革命烈士事迹、图片、遗物等。
纪念馆已成为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沧桑岁月、接受优良传统和老干部、老党员寄托哀思、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思想教育课堂。
天福山起义创建了胶东第一支抗日民族武装,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成为中国地方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从此,天福山起义闻名遐迩,也留下了为强我中华奋斗不息、为抗日救国不惜牺牲、在艰难逆境中勇于奋进的"天福山精神"。
纪念馆内图文并茂、翔实完整地记述描绘出中共胶东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和起义部队由弱到强,南征北战,英勇杀敌所走过的光辉战斗历程。
天福山幽静远阔,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胶东特委在此举行了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特委书记理琪同志根据北方局的指示,利用天福山的有利地形和周围良好的群众基础,经过周密组织,于1937年12月24日,发动了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
天福山起义为胶东人民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创建了胶东人民第一支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这支军队如燎原之火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地方抗日战场和解放战场上的一支劲旅。即后来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卓越贡献的27、31、32、41集团军的原始火种。从此,天福山起义闻名遐迩,也留下了为强我中华奋斗不息、为抗日救国不惜牺牲、在艰难逆境中勇于奋进的“天福山精神”。现珍藏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火红军旗,当年就插在天福山顶峰。
82年前,胶东大地风雨如晦、苦难深重,他们毅然举义,打响胶东抗日第一枪,八十余人,三十余枪,筚路蓝缕、开辟草莱,后十年间,竟以一局处海隅的地方武装,一跃而成席卷东土、问鼎天下的雄师劲旅,成就中国革命的一段英雄史诗。多少年来,历史不会忘记,当年的英雄故事如春风般吹过胶东大地的山岗和田野,走入胶东儿女的心中,走入我们一代代的课堂里和书桌上,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铭刻。
一部英雄史诗又成为一部现代的革命启示录,这部启示录予后人中国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中华民族要崛起和进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支抗日武装,从天福山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已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传奇。英雄不朽,传奇永续,革命大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